- 年份
- 2024(3734)
- 2023(5561)
- 2022(4340)
- 2021(4231)
- 2020(3385)
- 2019(7719)
- 2018(7451)
- 2017(12544)
- 2016(7765)
- 2015(8841)
- 2014(8983)
- 2013(7986)
- 2012(7509)
- 2011(7015)
- 2010(7728)
- 2009(7355)
- 2008(6221)
- 2007(5906)
- 2006(5578)
- 2005(5433)
- 学科
- 融(24550)
- 金融(24549)
- 中国(22067)
- 银(21354)
- 银行(21352)
- 行(20852)
- 教育(19769)
- 济(19654)
- 经济(19636)
- 业(16309)
- 管理(15808)
- 企(14297)
- 企业(14297)
- 中国金融(10846)
- 理论(10002)
- 财(8817)
- 制(8638)
- 学(6797)
- 教学(6602)
- 地方(6495)
- 方法(6361)
- 务(6183)
- 财务(6163)
- 财务管理(6154)
- 企业财务(5943)
- 业经(5911)
- 农(5720)
- 体(5259)
- 发(5247)
- 数学(5015)
- 机构
- 大学(103626)
- 学院(97970)
- 研究(36679)
- 济(33200)
- 经济(32137)
- 教育(29348)
- 中国(28890)
- 管理(27014)
- 范(25100)
- 师范(25011)
- 京(23400)
- 理学(21923)
- 理学院(21533)
- 管理学(21047)
- 管理学院(20809)
- 师范大学(20804)
- 财(19626)
- 科学(18972)
- 所(17795)
- 中心(17628)
- 江(17020)
- 北京(16206)
- 研究所(15898)
- 财经(15116)
- 银(15066)
- 银行(14586)
- 职业(14520)
- 州(14507)
- 融(14364)
- 金融(14106)
- 基金
- 项目(54120)
- 研究(50280)
- 科学(44041)
- 基金(35172)
- 教育(32031)
- 社会(29325)
- 家(28331)
- 国家(27855)
- 社会科(27622)
- 社会科学(27616)
- 编号(23535)
- 成果(23524)
- 科学基金(23350)
- 省(22738)
- 划(21073)
- 课题(20361)
- 年(17854)
- 基金项目(16992)
- 规划(15122)
- 性(14819)
- 项目编号(14601)
- 资助(14323)
- 重点(14108)
- 部(13934)
- 发(13627)
- 教育部(13221)
- 度(13161)
- 阶(12763)
- 段(12716)
- 阶段(12693)
共检索到175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治亚
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教材系统到教学实践转变,使教学内容由"虚"到"实"、由"远"及"近"。校训、学校精神等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传统优势资源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治亚
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必须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再上新台阶。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教材系统到教学实践转变,使教学内容由"虚"到"实"、由"远"及"近"。校训、学校精神等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传统优势资源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陈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逻辑进路至关重要:明晰学校教育基本要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其融入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坚持优化各个培育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论原则;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构建科学教学体系以及营造校园文化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罗生全 田振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效果评价的基本理念在于促进思想提升,推进情感认同,强化育人为主,注重多元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效果评价应遵循强化评价过程目标性、注重评价过程科学性、重视评价过程实效性以及凸显评价过程创新性等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效果评价的基本维度在于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增值评价,在课程教材中的价值渗透评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价值创新评价以及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整体性评价。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 效果评价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德建 杜静 姜男 黄荣怀
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再次爆发,如何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人工智能发展脉络、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本关切和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进行了探讨,发现人工智能的发展动力主要源于技术与政策的双轮驱动,而大规模数字化与行业深度应用是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些发展和进步将为人工智能融入学校带来新机遇。文章通过剖析技术与教育时空的关系,提出个性化学习、适切服务、学业测评、角色变化、交叉学科五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潜能和教育价值、教学体验、安全伦理、有效协同及技术治理五大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挑战。文章最后指出,为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除通过技术研发、环境部署与应用改变学校环境外,还应开展关于认知特征、学习本质与教育价值和智能机器的安全、规范与伦理的相关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欣欣 都基辉 彭庆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有紧迫感。第一课堂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源头性的作用,是最基本和最得力的工作抓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正富
认真把握教育规律,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高职院校是具有鲜明职业色彩的学校类型,但其高等教育的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应追求"高素质"与"高技术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规格。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可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铁铮 金鸣娟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要做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来说,就要继承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突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瓶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立德树人 教育管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校要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育人全过程,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对此,首先应该在推进城镇化中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其中三项具体要求之一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推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缨缨
以汕头市图书馆青少年读书活动融入到学校课堂中的具体实例,从快乐阅读、课题实验、活动选题等方面,论述了与学校教育相接轨,把图书馆办成学校的第二课堂。
关键词:
图书馆 学校第二课堂 阅读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雯
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能够在新生代的薪火相传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本研究以地方性知识的理论视角,对宁夏L县非遗进校园活动考察发现,非遗文化的“地方性”与学校教育的文化模式在相融过程中存在文化阻抗的现实困境:文化主体身份的双重局外、文化传承空间的机械耦合及文化生成情境的相互抵牾。究其原因,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文化空间及文化情境在认识论、知识论及方法论方面深受地方性知识的制约。对此,提出的优化路径为:文化主体身份应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增进文化持有者的相互理解;文化空间与学校场所应迈向和谐共生,促进知识形态的活态扩展;文化情境应贴近人们的生活经验,唤起文化主体的主动自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雯
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不仅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还能够在新生代的薪火相传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本研究以地方性知识的理论视角,对宁夏L县非遗进校园活动考察发现,非遗与学校教育的文化模式在相融过程中存在文化阻抗的现实困境:文化主体身份的双重局外、文化传承空间的机械耦合及文化生成情境的相互抵牾。究其原因,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文化主体、文化空间及文化情境在认识论、知识论及方法论方面深受地方性知识的制约。对此,提出的优化路径为:文化主体身份应从局外人转变为局内人,增进文化持有者的相互理解;文化空间与学校场所应迈向和谐共生,促进知识形态的活态扩展;文化情境应贴近人们的生活经验,唤起文化主体的主动自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信奉“知识就是力量”的人们,不知是否也听说过另两位西方学者的忠告:“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知识使好人更好,使坏人更坏”。相信善于理性思考者是能由此悟出一些成才之道的:一个人知识贫乏不可能成大器:但光有知识累积,而无德行、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