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5)
- 2023(11512)
- 2022(10085)
- 2021(9509)
- 2020(7886)
- 2019(18249)
- 2018(18450)
- 2017(35096)
- 2016(19583)
- 2015(22197)
- 2014(22535)
- 2013(21950)
- 2012(20166)
- 2011(18178)
- 2010(18211)
- 2009(16661)
- 2008(16117)
- 2007(14333)
- 2006(12492)
- 2005(10830)
- 学科
- 济(72574)
- 经济(72479)
- 管理(56087)
- 业(50658)
- 企(43166)
- 企业(43166)
- 方法(33244)
- 数学(27736)
- 数学方法(27388)
- 中国(19965)
- 农(19584)
- 学(19472)
- 财(18712)
- 业经(16801)
- 制(16016)
- 理论(15835)
- 地方(14997)
- 教育(13393)
- 和(13233)
- 农业(12733)
- 贸(11994)
- 贸易(11989)
- 银(11729)
- 技术(11706)
- 银行(11685)
- 易(11580)
- 务(11559)
- 财务(11483)
- 财务管理(11458)
- 环境(11406)
- 机构
- 大学(279764)
- 学院(277062)
- 管理(108459)
- 济(100879)
- 经济(98242)
- 理学(93440)
- 理学院(92341)
- 研究(92102)
- 管理学(90653)
- 管理学院(90141)
- 中国(66255)
- 京(60520)
- 科学(59631)
- 财(47834)
- 所(46901)
- 农(45201)
- 研究所(42896)
- 业大(42399)
- 江(41218)
- 中心(40974)
- 范(39509)
- 师范(39121)
- 北京(38284)
- 财经(38195)
- 农业(35397)
- 经(34561)
- 州(33833)
- 院(33508)
- 师范大学(31461)
- 技术(31363)
- 基金
- 项目(189948)
- 科学(147638)
- 研究(140714)
- 基金(134741)
- 家(117357)
- 国家(116306)
- 科学基金(98932)
- 社会(85053)
- 社会科(80257)
- 社会科学(80234)
- 省(75497)
- 基金项目(71799)
- 教育(65386)
- 自然(64638)
- 划(63679)
- 自然科(63065)
- 自然科学(63048)
- 自然科学基金(61880)
- 编号(59130)
- 资助(55193)
- 成果(49528)
- 重点(42339)
- 课题(41493)
- 部(41111)
- 发(39750)
- 创(39105)
- 项目编号(36610)
- 创新(36297)
- 科研(36063)
- 大学(35324)
- 期刊
- 济(114760)
- 经济(114760)
- 研究(82823)
- 中国(55351)
- 学报(47959)
- 科学(42035)
- 农(40999)
- 教育(39285)
- 管理(39164)
- 财(36405)
- 大学(35639)
- 学学(33157)
- 农业(28488)
- 技术(24544)
- 融(20755)
- 金融(20755)
- 财经(18943)
- 业经(18734)
- 图书(17873)
- 经济研究(16829)
- 经(16020)
- 问题(14787)
- 理论(14216)
- 业(14089)
- 科技(13903)
- 版(13717)
- 实践(13275)
- 践(13275)
- 技术经济(12529)
- 现代(12323)
共检索到404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对话共同体是研究生教育的新取向,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域。对对话共同体的内涵、理念诉求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对话共同体构建的方法,指出对话共同体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归属感和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激发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合作和友情等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武永江
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可以在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中培养。导师与研究生批判共同体是一个共享批判精神的关系域,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导师的教育管理方式变得更完整、更体贴、更包容和更民主;研究生不必退隐到个人主义的狭小空间,有利于增强研究生的自主性、归属感以及满足研究生合群特性的深层需求。
关键词:
研究生 共同体 批判 话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洁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重点在于导师与研究生要具有变革意识与变革行为。变革共同体在部分地适应其传统的价值和角色之外,更把教育过程视为共同转变的过程,并将转变视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用某种方式改变着理解和领悟经验的方式、看待和评价事物的视角、鉴别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革与更新的能力对于导师与研究生个人以及大学而言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
研究生 变革共同体 发展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春根 陈文美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关系。认为共同需要、平等互信、优势互补、教学相长是导师与研究生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在分析师生关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保障师生共同需要,以平等对话实现师生身份平等,以自身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提高,以合作互动促进师生发展共赢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
导师 研究生 师生命运共同体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娟
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可靠途径。基于远程教育中大多数网络教师存在研究意识不强、研究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并详细介绍了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概念、特性和构成,最后对网络教师研究共同体的运行步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网络教师 研究共同体 构建 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永江
导师是研究生科学探究的引路人,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经常通过交谈与研究生进行沟通,进而实现育人这一目标。构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探究型的对话,能够解决以往经常使用的形成性对话存在的问题,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
对话 探究 研究生 科学精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力 黄小莲
认为构建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为取向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目的在于为研究生实现学术性与应用性能力的有机融合搭建学习平台。基于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解读和模型建构,提出了从共同体的基本要素出发,依托论坛、实习场、网络平台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操作策略,以期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真正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桂辉
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为构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根据学习共同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对象不同,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为同行互助型、专家引领型、师徒带教型、跨界交融型四种组织形式。构建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学校创新教师专业引领机制和学习共同体的自我更新和成长,也需要教师自愿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学习共同体 组织形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学文
高校学习共同体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实习场"和"实践共同体"是其重要形式。学习共向体的建构可以采用意识培养、文化渗透、组织保障、实践锻炼等方法,其建立需要采用一套循序渐进的方式和步骤。
关键词:
高校 学习共同体 建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喻登科
分析了研究生方法论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提出以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思路来开展研究生方法论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而,对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维度和基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生方法论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方法论课程教学的循环改进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顾洋
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体和团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核心特征既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合作共同体。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一要形成"共同体的愿景",二要营造"共同体的文化",三要体认"共同体的身份"。
关键词:
教师专业共同体 愿景 身份 建构 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峥 袁益梅
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对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合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原理、领导科学理论、统一价值论、目标管理理论、效益原理、效益统一原理、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构建路径:强化合作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国际品牌、提升教师国际化素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共建数字基础设施。
关键词:
职教共同体 中国—东盟 国际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平
选取研究生和学校共同体为个案,从导师学养的引领、课程设置的规约、学术氛围的营造和自我领悟的提升等四个方面架构了学术操守的形成机制,并简要阐述了学术操守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
学术不端 学术操守 反思 机制 传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卢大鹏
研究生科学共同体形成可以极大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激励与鼓舞,而这些正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讨论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术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高校研究生学术工作应如何挖掘和整合学术资源和优势,搭建研究生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