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9)
2023(9309)
2022(8530)
2021(8080)
2020(6862)
2019(15992)
2018(16067)
2017(31263)
2016(17183)
2015(19407)
2014(19527)
2013(19522)
2012(17844)
2011(16135)
2010(16106)
2009(14677)
2008(14269)
2007(12420)
2006(10826)
2005(9357)
作者
(50478)
(41638)
(41490)
(39335)
(26590)
(20067)
(18702)
(16604)
(15957)
(14871)
(14411)
(13945)
(13268)
(13231)
(12683)
(12662)
(12510)
(12347)
(11908)
(11695)
(10452)
(10298)
(10049)
(9537)
(9388)
(9250)
(9188)
(9180)
(8332)
(8186)
学科
(68118)
经济(68038)
管理(50414)
(47148)
(40534)
企业(40534)
方法(33207)
数学(28083)
数学方法(27772)
中国(17037)
(16986)
(16843)
(16461)
业经(15101)
地方(13742)
理论(13597)
(12878)
(12003)
(11823)
贸易(11817)
教育(11410)
(11392)
农业(11301)
技术(10895)
(10558)
环境(10528)
财务(10494)
财务管理(10476)
企业财务(9944)
(9598)
机构
大学(251734)
学院(247404)
管理(100094)
(92684)
经济(90367)
理学(87127)
理学院(86113)
管理学(84595)
管理学院(84150)
研究(80402)
中国(56877)
(53909)
科学(51675)
(42411)
(40585)
(37205)
研究所(37134)
业大(36958)
(35314)
中心(35208)
(35134)
师范(34876)
财经(34678)
北京(34210)
(31412)
(29457)
农业(29005)
(28893)
师范大学(28339)
经济学(26638)
基金
项目(170477)
科学(133366)
研究(125832)
基金(122720)
(106228)
国家(105293)
科学基金(90299)
社会(77161)
社会科(72910)
社会科学(72889)
(66614)
基金项目(66058)
自然(59490)
教育(58192)
自然科(58055)
自然科学(58040)
自然科学基金(56995)
(56283)
编号(52118)
资助(50482)
成果(43069)
重点(37747)
(37544)
课题(35878)
(35416)
(35161)
创新(32588)
科研(32437)
项目编号(32409)
教育部(32249)
期刊
(103354)
经济(103354)
研究(74464)
中国(45158)
学报(41065)
科学(37297)
管理(35673)
(33234)
教育(31707)
(31373)
大学(30809)
学学(28640)
农业(23468)
技术(20879)
财经(17493)
(17219)
金融(17219)
业经(16387)
图书(15636)
经济研究(15162)
(14730)
问题(13415)
理论(13176)
科技(12455)
实践(12339)
(12339)
技术经济(11887)
(11511)
(11471)
现代(11419)
共检索到352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欣兰  刘鸿  肖云龙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春梅  
指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导师指导的有效性。认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意味着把研究生带到知识前沿、形成研究问题、指导方法和规范、引导批判和创新;研究生导师指导的有效性反映在指导的适时、适度和适当等三个方面。提出研究生导师的有效指导应注意提高导师素质,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姗  胡仁东  
介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三种关系:导学说、功利说、放羊说,认为导生之间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冲突,使两者之间产生一种博弈关系。从博弈论的视角考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导生之间存在着双方互相合作、导师合作—研究生不合作、研究生合作—导师不合作、双方互不合作四种策略组合。指出导生关系走出困境的对策在于:导师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高校以导师制度完善督促导师履行职责;导生以平等对话机制促进双方互信合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静  
良好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提高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研究其间的和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影响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有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研究生培养目标等。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有权威型、松散型、功利型、和谐型等几种类型,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仍然是师生关系,其本质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和谐"导学"是这种关系的集中体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酣  
通过对当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矛盾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并提倡建立新型的研究生导师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文辉  张爱秀  刘俊起  赵清华  周玉清  
通过对全国27所高校导师与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指导制度仍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体,导师组制和双导师制得到了较高的认可;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模式也仍以传统的师徒关系模式为主,同时科研伙伴关系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模式;研究生与导师在职业计划与想法、人生观与理想等方面有着较多的交流,面对面交流的频率较高,交流手段丰富;研究生广泛地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从中受益,导师在科研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多于使用;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及各方面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研究生与导师关系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克毅  叶城  唐玲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是研究生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对研究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者在对导师和研究生深入访谈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导师与研究生人际关系的主要模式 ,分析了导师和研究生对人际关系关注的不同侧重点 ,并从导师的视角 ,对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等类型的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祎鸿  
认为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导师应该是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者、创造性的知识传递者、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者、市场化引路者以及研究生做人的楷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乾麟  
提出在军事教育深入转型的背景下,军队研究生导师要不断提高带教能力,做到既要传做文之法,又要授做人之道;既要打牢理论根基,更要强化应用能力;既要学高为师,更要身正为范;既要搞好个别带教,更要注重团队育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陆道坤  葛元燕  
研究生导师的道德是一种专业道德,它是指研究生导师在专业发展与专业工作实践中,以及基于研究生导师的专业身份从事与专业工作相关或对专业工作产生影响的活动中,应具备的政治素养、道德观念、情操与品质及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主要包括基本思想政治素养、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操守与精神、作为学术领导者的道德与操守、作为团队管理者的道德素养和合作与交往伦理五个部分。推动研究生导师专业道德发展关键在于各级组织合力的发挥、科学的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与运行、丰富多样的专业道德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增印  
认为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操守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军校研究生导师应秉持的学术操守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武永江  
导师经常通过交谈与研究生进行沟通,进而实施教育。在导师与研究生的谈话中,除了常见的"指导型谈话"外,还应构建一种"非指导型谈话",以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非指导型谈话"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做法,但需要避免一些误区,以满足研究生发展的需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导师论导——研究生导师论研究生指导》一书自2008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研究生导师的欢迎,为广大导师更有效地指导研究生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训新导师提供了便利。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本书所收录的一些文章内容已不适宜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情况。为补充新内容,及时反映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的心得和举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对四年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4年创刊至2017年共刊发了800余篇关于导师指导、培养研究生的相关文章,我们从中精选了部分研究生导师关于治学、做人、科研创新方面的文章70余篇汇编成书。文章的作者既有韩启德、徐匡迪、杨卫、吴孟超、汤钊猷、朱清时、严纯华等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文君  张彦通  
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具有学术性和精神性两个特点。不同于"主体—客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占有性主体人格以及工具性行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理解以及共生共享。基于主体间性的导师与研究生交往,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研究生的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都会产生相应的德育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