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0)
- 2023(13899)
- 2022(11590)
- 2021(10889)
- 2020(9042)
- 2019(20035)
- 2018(20267)
- 2017(36437)
- 2016(20338)
- 2015(22710)
- 2014(22457)
- 2013(21248)
- 2012(19303)
- 2011(17286)
- 2010(18223)
- 2009(17688)
- 2008(17391)
- 2007(15933)
- 2006(14444)
- 2005(13461)
- 学科
- 管理(69179)
- 济(66148)
- 经济(66029)
- 业(57674)
- 企(51984)
- 企业(51984)
- 财(25483)
- 制(23733)
- 方法(22907)
- 中国(22134)
- 农(20253)
- 业经(19373)
- 学(17354)
- 体(17000)
- 数学(16678)
- 数学方法(16373)
- 理论(16222)
- 务(15952)
- 财务(15894)
- 财务管理(15810)
- 银(15489)
- 银行(15458)
- 企业财务(14932)
- 行(14688)
- 融(14064)
- 金融(14055)
- 体制(13316)
- 农业(12762)
- 划(12707)
- 教育(12406)
- 机构
- 学院(278628)
- 大学(278070)
- 济(102667)
- 管理(101626)
- 经济(99946)
- 研究(94359)
- 理学(84154)
- 理学院(83116)
- 管理学(81590)
- 管理学院(81024)
- 中国(75581)
- 京(60910)
- 财(59084)
- 科学(57193)
- 所(48544)
- 江(47272)
- 农(44393)
- 财经(43584)
- 中心(43190)
- 研究所(42929)
- 范(39247)
- 经(39185)
- 师范(38819)
- 北京(38029)
- 业大(37720)
- 州(37168)
- 农业(34383)
- 院(34311)
- 省(32718)
- 技术(31999)
- 基金
- 项目(173645)
- 科学(135900)
- 研究(132339)
- 基金(122658)
- 家(106656)
- 国家(105666)
- 科学基金(89916)
- 社会(81802)
- 社会科(77164)
- 社会科学(77146)
- 省(69540)
- 基金项目(63644)
- 教育(63208)
- 划(58300)
- 自然(56270)
- 编号(55744)
- 自然科(54881)
- 自然科学(54862)
- 自然科学基金(53867)
- 成果(48921)
- 资助(48848)
- 课题(40952)
- 重点(40119)
- 部(38171)
- 制(36914)
- 发(36789)
- 创(36778)
- 性(35071)
- 项目编号(34731)
- 创新(34311)
共检索到45656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锴 李学岚 汪国钧
文章探讨了基于审计委员会框架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研究提炼出发挥审计委员会框架下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用应抓好的五个关键路径,并提出审计委员会框架下“财会—审计—监察”一体化监督合力的框架设想。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有助于指导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锴 李学岚 汪国钧
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机制开启从行政型向治理型转型的进程。本文紧扣这一背景,研究审计监督体系的涵义与特征,立足审计委员会框架,以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为指引,提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审计监督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委员会 审计 监督体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檬楠 宋鑫伟 李娜
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文阁 赵璐
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隶属企业董事会,其制度框架的构建直接影响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管控。要发挥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并使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及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需采取如下措施为构建一个全新的国有企业审计委员会制度作出努力:一是借鉴国际经验与模式,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外部董事制度;二是将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写入公司章程;三是抓好相关研究,提供务实性指南。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丹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上市公司可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弥补目前监事会监督缺陷与不足、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举措及有益尝试。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上市公司虽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财务丑闻仍然层出不穷,这使公众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加上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苏
审计委员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聘用合格的成员,赋予适当的权利和资源,勤勉地工作是审计委员会实现该目标的基本路径。以财务报告的生成过程为轴线,审计委员会的治理路径,体现了在特定治理环境下的"投入"、"作用过程"再到"产出"的完整流程。审计委员会履职的过程控制机制,主要体现在会议流程控制、年报审计流程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督导流程控制,同时建立实施配套联动的绩效评价体系、薪酬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审计委员会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治理路径 过程控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锴
内部审计如何在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遵循审计委员会框架,基于内部审计嵌入绩效治理视角,研究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制设计、架构绩效运行体系、绩效评价规则重构,并提出关键事项指引,以期拓宽内部审计视野,做实研究型审计,助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李福 邓菊香
2002年至今,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已经执行了10年有余,而国外审计委员会发展至今将近80年历史。上市公司普遍设立审计委员会,有效地发挥了内部监督治理与外部协调职能,对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然而,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后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新的代理冲突不断出现,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有待重新审视审计委员会及其职能发挥。如何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必将成为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文献评述的形式,从审计委员会的内涵、职能、有效性及治理机制等方面,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法律体系特征,比较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等内部监管机构的异同,以期为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厉国威 励雯翔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环境均有很大的变化。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也面临着体制转型以适应新环境、履行新职责的现实要求。为此我们党对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国家审计工作的领导,同时也为我国向独立型国家审计体制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文章通过研究中央苏区时期审计体制的做法,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现行独立型审计体制的经验,试图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立型审计体制,衔接新时代独立型监察体制,进而实现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审计的新担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立彦
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信息的置信度为切入点,重点考察国家审计角色、功能和效果,提出国家审计独立性必要条件命题,以及中央审计委员会新机制下的国家审计转型。研究中的推理逻辑是,将微观层面公司治理机制与宏观层面国家治理机制加以比照,进而展开分析,提出改进完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戴润泉 陈进 娄英煌 王业中 吴平芳
随着水利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冲击,事业单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朱启明 李兰梅
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内生于治理环境。本文通过分析股权特征对审计委员会监督效率的影响,认为当控股股东处于绝对控股或者控股股东身份为国有股性质时,无论在审计委员会成员的选聘上,还是对审计委员会的需求都较低,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效率较差。而制衡的股权结构将有利于公司监督机制的选择。
关键词:
股权特征 审计委员会 监督效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乔春华
审计委员会的定位在国内外都存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国内理论界在审计委员会定位方面提出意见 ,基本观点是 :审计委员会实质上不是内部审计 ;它不属于公司管理 ,属于公司治理的要素 ;审计委员会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机构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 内外审计沟通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