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1)
2023(5668)
2022(4843)
2021(4683)
2020(3863)
2019(8600)
2018(8564)
2017(16513)
2016(9297)
2015(10430)
2014(10605)
2013(10154)
2012(9836)
2011(8791)
2010(9802)
2009(9569)
2008(9518)
2007(9059)
2006(8297)
2005(7764)
作者
(27057)
(22311)
(22121)
(21377)
(14788)
(10685)
(10126)
(8532)
(8526)
(8498)
(7585)
(7556)
(7295)
(7245)
(7199)
(6802)
(6684)
(6661)
(6614)
(6469)
(5849)
(5545)
(5522)
(5215)
(5134)
(5110)
(5107)
(4960)
(4621)
(4485)
学科
(33867)
经济(33820)
管理(29493)
(26470)
(22582)
企业(22582)
方法(12507)
审计(12135)
(11747)
中国(11189)
(10806)
数学(9317)
(9285)
(9111)
数学方法(9023)
(8850)
业经(8111)
(7534)
贸易(7523)
理论(7491)
(7338)
(6711)
财务(6685)
(6653)
银行(6647)
农业(6636)
财务管理(6614)
及其(6599)
地方(6509)
(6376)
机构
大学(137282)
学院(136972)
(53714)
经济(52286)
管理(48970)
研究(46392)
理学(40628)
理学院(40155)
管理学(39331)
管理学院(39056)
中国(37480)
(30654)
(30434)
科学(27023)
(24199)
(23835)
财经(22894)
中心(21741)
研究所(20804)
(20504)
(20126)
师范(19988)
(19921)
北京(19101)
(18869)
财经大学(16481)
业大(16411)
(16224)
(15870)
经济学(15774)
基金
项目(77367)
科学(60657)
研究(60108)
基金(55007)
(46713)
国家(46217)
科学基金(39342)
社会(36936)
社会科(34896)
社会科学(34886)
(29749)
教育(28636)
基金项目(27316)
编号(25785)
(25189)
自然(24560)
成果(24307)
资助(23984)
自然科(23927)
自然科学(23923)
自然科学基金(23489)
课题(18780)
(17714)
重点(17425)
(16749)
项目编号(16090)
(15978)
(15456)
教育部(15448)
(15133)
期刊
(68724)
经济(68724)
研究(48618)
中国(34712)
(26175)
教育(20380)
学报(19884)
管理(19496)
(18941)
科学(17787)
(16000)
金融(16000)
大学(15674)
学学(14400)
财经(12622)
农业(12503)
技术(11538)
(10923)
经济研究(10772)
业经(10194)
审计(9507)
问题(8684)
(8568)
图书(7962)
国际(7394)
(6935)
会计(6836)
财会(6662)
理论(6661)
(6628)
共检索到230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盛纹  
认知偏差,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现象存在,任何人都存在认知偏差和认知错觉。承认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认知偏差,并不表明他们的工作总是存在审计错误。了解这种自我局限及人类大脑中普遍存在的偏差,却能使他们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作好决策。另一方面,也可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审计学科的特点与本质。因此,研究审计认知偏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雨明  
认知偏差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事物时,与事实本身所产生的某种差别或偏离,是由于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决策时情境的依赖性以及情绪情感等因素影响产生的。认知偏差的产生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干预和纠正,以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实现决策和判断。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罗婷  何云  
受环境不确定性、自身认知能力、行为惯性和成本约束等因素影响,人们在作出判断时只能做到有限理性,延伸至内部审计领域,有限理性可能导致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偏差。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三大行为假定中的有限理性为理论基础,针对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的有限理性,分析其产生根源,提出加强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提升内部审计师胜任能力等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偏差,提高内部审计师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良  席猛  
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采用实验的方法,利用调节定向以启动审计人员不同的决策策略偏好,检验了审计人员的决策策略、经验对审计判断偏误中时近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审计判断任务中,理性决策相比直觉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的产生;同时经验会调节决策策略对时近效应的影响,低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理性决策更能避免时近效应,而高经验的审计人员采用直觉或理性决策均不产生时近效应,采用直觉决策做出的判断相对稳定。审计团队的经验分享、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督导、风险控制能有效抑制审计判断的时近效应,提高审计判断质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尚亮  沈惠璋  李峰  张聪  
文章在回顾相关决策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包括经典决策理论、有限决策理论和前景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从决策者自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给出了减少管理决策中认知偏差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郭振华  李亚宁  
传统投保决策理论建立在消费者能够准确评估风险的假设之上,但是大量相关研究表明,人们通常无法准确评估风险。本文在郭振华(2020)提出的风险判断偏差规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放松风险记忆存量均为过去6年的假设,研究具有不同风险记忆存量的不同年龄人群的风险判断偏差规律,进而研究年龄如何通过风险判断偏差影响投保决策,揭示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投保规律。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对年轻群体而言,由于低估风险者占比大,高估风险者占比小,低估风险人群的低估倍数很大,高估风险人群的高估程度较大,导致大部分年轻人会因严重低估风险而放弃购买保险。第二,随着年龄增加,人们的风险阅历不断增加,低估风险者占比会逐渐减少,高估风险者占比会逐渐增加,低估人群的低估倍数和高估人群的高估倍数都呈下降趋势,人们的风险判断偏差逐渐减弱,由此导致,随着年龄增加,在高估风险者占比增加的驱动下,愿意购买保险和选择足额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投保决策越来越理性。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元豪  李先国  黎静仪  刘玥彤  
全球因食物外形缺陷而产生的浪费问题日趋严重,这些外观有缺陷但仍可食用的食物被称为次优食物,但以往研究较少探讨消费者回避次优食物的心理机制,限制了相关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常人信念理论,研究消费者在次优食物购买中处在的常人信念,并提出“酷化拟人形象”的干预措施。通过4个实验发现,消费者存在“物美质优”信念,即次优食物的低外观水平会降低消费者对次优食物的口味与健康评价,而“酷化拟人形象”可以强化消费者对次优食物的自然性感知,进一步地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消费者的自主性水平对此效应产生了调节作用。文章创新性地提出新型视觉线索,促进消费者形成可持续性食物选择行为,系统地揭示了从食物浪费的认知偏差到视觉助推效应,再到助推机制与效应边界的研究逻辑,为政府在推动社会的食物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且低成的政策方案。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彬  
在后果主义审判中,裁判后果的发现与证立是一个二分的过程,裁判后果的认知过程是“经验—直觉”与“理性—分析”双重加工的过程。在司法决策过程中,受主体性因素和情境性因素的影响,法官会形成对裁判后果的认知偏差。前者主要表现为司法决策的锚定效应和结果效应,而后者主要表现为决策环境异化带来的决策风险。为了防范裁判后果的认知偏差,必须通过强化裁判说理实现裁判后果的理性证立,通过制度改革实现司法体制的“去科层化”和决策评价的“去功利化”,为司法决策创造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董凤莉  刘晔  
行为审计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审计判断研究的主流,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第一,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第二,越来越多的引入行为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审计判断决策问题。本文引入心理学中的框架效应理论,以库存内部控制体系为实验任务,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决策时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成果丰富了我国审计的研究方法,为审计判断决策中框架效应的检验提供中国环境和审计专业背景下的实验数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福萍  
针对决策策略是否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时近效应的问题,本文在结合行为决策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时近效应的因素。为了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分别选取两个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进行实验,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协方差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就简单任务而言,时近效应不受经验高低以及决策策略的影响;其二,就复杂任务而言,审计判断偏误的时近效应不仅受决策策略的影响,同时也受经验以及决策策略的相互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爱保  赵鑫  
过度自信是个体过高估计自身判断精确度的一种认知偏差。研究表明,我国金融行业管理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现象。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公司的并购以及管理者的薪酬和晋升都会产生影响。经济心理学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大趋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唐艳  
本文分析了认知偏差对基于成本信息所做决策的影响,成本信息决策各阶段中认知偏差的产生原因,并提供了成本信息决策运用中认知偏差的纠正途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晨   吴晨生   王冰琪   凡庆涛  
[目的/意义]对情报定义认知的差异是导致部分情报人对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不清晰以及情报工作的目标、定位和重点不明确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的逐步扩大,致使情报界逐渐忽视了本应进行的核心工作重点,甚至失去了情报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方法/过程]文章从“情报是人脑做出的有价值的判断”这一定义出发,分别对定义内涵、核心任务的认知偏差及以判读为核心的情报工作重点进行了深入阐释与辨析。[结果/结论]文章认为,情报既不是自然条件的反射,也不是未经思考的直接输出,而是经过人脑对特定问题研判后形成的有价值的成果。只有将情报聚焦于“判读”这一重点,把握好技术赋能的服务边界,才能产出足以影响用户的情报产品,更好地开展新时期的情报工作。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路明  
我们在审计中通过灵活分析判断,查出一起因财务人员技术性差错造成的违纪问题,为国家追回流失税款90余万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