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7)
- 2023(12822)
- 2022(10900)
- 2021(10228)
- 2020(8928)
- 2019(20504)
- 2018(20181)
- 2017(38686)
- 2016(20725)
- 2015(23441)
- 2014(23450)
- 2013(22820)
- 2012(21134)
- 2011(18638)
- 2010(19109)
- 2009(17904)
- 2008(17539)
- 2007(15685)
- 2006(13218)
- 2005(11818)
- 学科
- 济(84000)
- 经济(83908)
- 管理(59755)
- 业(57611)
- 企(48548)
- 企业(48548)
- 方法(42013)
- 数学(36028)
- 数学方法(35546)
- 财(23869)
- 农(22068)
- 中国(22050)
- 学(20903)
- 制(17772)
- 业经(17639)
- 务(15346)
- 财务(15294)
- 财务管理(15217)
- 贸(15190)
- 贸易(15176)
- 理论(15010)
- 易(14740)
- 企业财务(14470)
- 银(14407)
- 地方(14393)
- 银行(14375)
- 融(14287)
- 金融(14283)
- 农业(14282)
- 行(13682)
- 机构
- 大学(300233)
- 学院(295968)
- 济(119150)
- 经济(116692)
- 管理(115587)
- 理学(99643)
- 理学院(98578)
- 管理学(96889)
- 管理学院(96307)
- 研究(93429)
- 中国(71623)
- 京(62208)
- 财(57715)
- 科学(56698)
- 财经(46693)
- 所(46120)
- 农(45396)
- 中心(45168)
- 江(44331)
- 经(42356)
- 业大(41997)
- 研究所(41565)
- 范(40073)
- 师范(39693)
- 北京(38139)
- 经济学(37546)
- 农业(35782)
- 州(35098)
- 财经大学(34855)
- 经济学院(33826)
- 基金
- 项目(197418)
- 科学(155800)
- 研究(145520)
- 基金(144269)
- 家(125546)
- 国家(124203)
- 科学基金(106887)
- 社会(92854)
- 社会科(87943)
- 社会科学(87914)
- 省(76702)
- 基金项目(76110)
- 教育(68711)
- 自然(68660)
- 自然科(67016)
- 自然科学(66995)
- 自然科学基金(65775)
- 划(64733)
- 编号(59395)
- 资助(58478)
- 成果(49436)
- 部(44916)
- 重点(44684)
- 发(41250)
- 创(41212)
- 课题(40320)
- 教育部(39093)
- 国家社会(38649)
- 科研(38558)
- 创新(38512)
- 期刊
- 济(126211)
- 经济(126211)
- 研究(85679)
- 中国(56550)
- 财(48376)
- 学报(46943)
- 科学(41578)
- 农(40246)
- 管理(39969)
- 大学(35970)
- 学学(33530)
- 教育(32766)
- 农业(27264)
- 技术(25663)
- 融(25381)
- 金融(25381)
- 财经(24152)
- 经(20711)
- 经济研究(20223)
- 业经(20170)
- 问题(17135)
- 图书(16153)
- 版(15281)
- 业(14693)
- 财会(14421)
- 技术经济(14267)
- 理论(14263)
- 统计(13929)
- 贸(13218)
- 实践(12982)
共检索到430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常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议题。"监督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监督"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证。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审计本质属性认识的偏误,导致当前审计学科定位和审计专业设置的"尴尬",严重影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历史回顾、理论分析和现实考察三个层面论证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并从审计功能特征、经济舞弊防范和腐败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审计学归属于"监督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志娟 刘世林
审计的本质属性问题一直是审计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目前正在进行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在政府部门整体层面构建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行政模式已经初露端倪。目前,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这三套权力在我国行政运行系统中是失衡的,其直接后果是造成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因而有必要整合国家行政监督系统的力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按横向划分监督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不够理想,而以监督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监督权力、责任范围的监督力量整合模式比较理想。审计机关在政府行政运行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本质特征。国家审计的本质首先是权力制衡的支持系统,在权力制衡中,审计又以信息系统的方式发挥着作用。因此,国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金太军 赵军锋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呼唤建立国家审计一级学科。国家审计学科建设既受到国家审计实践属性影响,又受到国家审计科学研究纲领制约。国家审计的实践属性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国家审计的学科定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属性是一门独立的、与政治学学科联系密切的、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学科设置除了包括常规的"国家审计学科、社会审计学科、内部审计学科、审计技术与方法"之外,还应增设"审计政治学、审计管理学和国际审计学科"共七个二级学科;同时,积极完善国家审计学科规范和方法论,即大力培养国家审计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多方合作、多学科融合与多元方法综合,形成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合力。这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大全
国家审计监督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离不开审计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监督法律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审计结果公告不透明、绩效审计尚未开展等,这些已严重影响到政府审计的功能发挥。借鉴国外审计监督立法成熟经验,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审计监督法规的状况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玮 袁广达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国家审计与各专业经济监督形式之间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形式。要有效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经济监督功能,就应当创新立足政府预算监督由国家审计为唯一监督主体和监督对象的新型国家审计监督机制。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经济监督 政府预算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科研所课题组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从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权力监督系统要不断完善、正确认识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深化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问题。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权力 监督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许海晏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自身特征,也面临挑战需要转型,这就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审计应该在充分发挥自身经济监督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自身的专业性、综合性、独立性优势,充分发挥国家治理"免疫系统"功能。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免疫系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审计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党的统一领导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全面覆盖是审计监督的目标,权威高效是审计监督的导向;二是增强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对象都要认识到审计监督的严肃性,要推动审计监督自身协同和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要通过科技强审、制度强审和人才强审提高审计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审计监督要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审计监督通过推动权力运行的决策科学以及关注扶贫、支农等民生项目,进一步推动科学决策的坚决执行,以确保权力为人民谋幸福。
关键词:
十九届四中全会 审计监督 监督体系 完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张哲 王乾坤
本文以金融审计为例,与监管部门为参照,从目标、主体、客体、组织和激励等维度对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监督功能的优势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国家审计在监督体系中的优势与地位,探寻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监督效能的依据。
关键词:
国家审计 金融监管 审计功能 制度优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褚尔康
党的十九大在深刻总结十八大以来权力监督运行机制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增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制度建设合力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以国家监察制度改革为重点,形成党内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贯通国家监督体系的建设思路。在上述体系中,以审计监督为核心的经济监督在监督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系统"作用。以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完善体系建设的耦合性环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献东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借鉴熊彼特的经济分析技术,从理论、经验和历史三个维度去分析审计的本质,认为审计充当的角色是监督工具、审计的基础功能是辅助监督、审计的身份地位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提出审计的本质是"独立的辅助监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即"监督工具"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