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5)
2023(2955)
2022(2588)
2021(2368)
2020(2056)
2019(4680)
2018(4523)
2017(8711)
2016(4663)
2015(5067)
2014(5070)
2013(5053)
2012(4882)
2011(4465)
2010(4670)
2009(4509)
2008(4589)
2007(4408)
2006(4014)
2005(3859)
作者
(13521)
(11002)
(10892)
(10361)
(6849)
(5253)
(4927)
(4224)
(4154)
(4007)
(3800)
(3602)
(3590)
(3579)
(3375)
(3335)
(3154)
(3121)
(3019)
(3000)
(2868)
(2755)
(2739)
(2718)
(2474)
(2462)
(2431)
(2324)
(2192)
(2151)
学科
(19809)
经济(19790)
管理(10758)
(9595)
(9532)
企业(9532)
理论(6455)
方法(6335)
中国(6301)
(6002)
教育(5945)
地方(5317)
业经(5219)
(4658)
(4236)
(4150)
(3836)
关系(3832)
文化(3792)
数学(3397)
数学方法(3282)
(3108)
贸易(3105)
(3021)
金融(3019)
农业(2985)
(2956)
(2894)
(2894)
产业(2869)
机构
大学(70607)
学院(68372)
研究(24721)
(23843)
经济(23192)
管理(20756)
中国(18304)
理学(16578)
理学院(16277)
管理学(15829)
(15725)
管理学院(15661)
科学(15136)
(13956)
(13700)
师范(13649)
(13029)
研究所(11532)
(11520)
师范大学(10973)
北京(10365)
中心(10232)
(10181)
财经(10159)
教育(9086)
(8968)
(8507)
(8330)
(8161)
(8121)
基金
项目(38207)
研究(30867)
科学(29785)
基金(26122)
(22234)
国家(21945)
社会(19161)
科学基金(18173)
社会科(17970)
社会科学(17963)
(15443)
教育(14524)
编号(13238)
基金项目(13126)
成果(13015)
(12887)
资助(10334)
自然(10183)
课题(10175)
自然科(9924)
自然科学(9922)
自然科学基金(9712)
重点(9137)
(8718)
(8529)
(8359)
(8191)
项目编号(8099)
(7893)
规划(7590)
期刊
(33781)
经济(33781)
研究(26588)
中国(17836)
教育(15499)
学报(12891)
(12292)
科学(10469)
大学(10062)
管理(9662)
学学(8792)
(8546)
财经(6848)
图书(6646)
(6032)
(5886)
金融(5886)
技术(5732)
书馆(5575)
图书馆(5575)
农业(5354)
经济研究(4964)
(4652)
业经(4604)
(4495)
问题(4448)
(3886)
论坛(3886)
(3563)
社会(3543)
共检索到119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兴杰  
论审美与伦理道德之统一──古代黄河人精神文化论纲之一张兴杰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圣先贤曾经创造过辉耀千古的精神文化。今天,当我们正致力于开发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流域的时候,重新审视一下古代黄河人的精神文化,审视一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兴杰  包国宪  
义利统一:黄河人价值观的核心──古代黄河人精神文化论纲之二张兴杰,包国宪(本文为兰州大学川良一基金资助课题)义和利是黄河人伦理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在漫长的黄河人伦理文化的演变中,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先秦时期的许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关于义和利的学说,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东红  
白族传统伦理道德,是塑造白族及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支撑传统白族社会公序良俗的文化精神,其内涵上至国家政治、民族关系,下及家教族规、人伦修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白族始终自觉维护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中华民族政治伦理。他们亲仁善邻,与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家庭中讲究血缘,长幼有序。"忠孝节义"是其衡量人品的标准,"耕读传家"是其居家必须延续的传统;有文化、有经历,心怀桑梓的谦谦君子,才符合做人的规范。诸教同尊、诸神共奉是他们的宗教世界。豁达宽容、平和持中是白族人的心性。鼓励远行、出门闯世界的开放意识,激励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束学康  
论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结合□束学康企业管理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人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求证,并在管理活动和伦理道德的结合上作出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理论上、宣传上,管理和道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益谦  邹木兰  
本文论述了市场营销与伦理道德的相互联系、共变互动关系,提出市场营销孕育着营销新伦理的曙光,呼唤着伦理道德的蓬勃发展。同时,伦理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特殊调节方式,是促进市场营销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中还提出了必须自觉遵守的4条市场营销伦理规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肖尧春  
本文从商业伦理道德角度分析了会计造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加大造假惩处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商业伦理道德评价机制等治理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秦士由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一项最基本道德要求,就国家、企业和个人而言,皆有重要意义。保险业因其特有的金融性质、保障特点及社会责任,决定了此行业较其他行业而言,须有更高的诚信操守:诚信是保险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路径,更是保障保险市场的交易安全的逻辑前提。因此,要培育中国保险诚信文化,就必须借鉴国学古代文化传统,树立行业诚信意识,重构行业诚信文化,营造市场自我"修复"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保险诚信教育,注入传统诚信文化元素;加强诚信行业自律,努力培育诚信文化精神;完善市场监督措施,严惩行业失信行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志山  
民生作为民众的生存、生计和生活,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它随着社会发展理念的演进而得到凸显。在马克思哲学历史观中,虽然没有对民生伦理做过系统而集中的研究,却蕴涵着大量关于民生伦理方面的思想和论述。根据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民众与政府的关系等分析视角,可以将马克思的民生伦理析分为人性尊严、国民幸福、公平正义和共建共享等多重维度。其中人性尊严是民生伦理的逻辑起点,国民幸福是民生伦理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民生伦理的社会基础,共建共享是民生伦理的实践逻辑,政府利益与民生幸福之间的关系则是民生伦理之根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爱清  
我国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中由于过多地关注自身的盈利能力,忽视伦理道德体系的建设,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伦理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伦理道德缺失的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林滨  
人性理论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它构成伦理道德的理论起点。本文从儒家与基督教对人性善恶的不同界定出发,力图从中西伦理中心、道德教育依据、道德教育本质三个角度分析两种人性理论于伦理道德领域的不同预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合国  
任何一种文明都蕴含着特定的伦理精神。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文明的伦理精神是建立公平正义的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生态文明之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以解决人与自然的二难困境为逻辑起点,通过代际和代内的公平正义来体现,并具体指导人类的现实实践,共同推动生态文明由理想向现实、由实然向应然转变和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勇  庞丽娟  
技术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更多关注教学知识与能力,而忽视教师的精神成长。为确保教师质量的改善,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新的转向。普通教育类课程应该发生"文化"转向,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类课程应转向"伦理"关注,以帮助教师成为具有人文伦理品性的教育者,学科专业类课程应关注"智慧"品性,以促进教师成为有教育机智的教育者。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一强  
"法律关系"贯穿于法学理论、法律制定、司法实践之中,是其中的"概念符号"或"理论模型"。伦理精神是社会内在生命秩序的体系,它体现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公法法律关系中的"命令与服从"、私法法律关系中的"平等与协商"、公私兼顾法律关系中的"合作与和谐"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伦理精神的结构生态。在面对具体案件时如果能率先以其所对应的伦理精神结构生态中的价值取向为标准去归类思考和有效行为,有助于在每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推进新时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永尧  
从伦理学看,不应该要求人们做其没有能力做的事,或者做出一种巨大牺牲是明显不合理的,在同利益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要求那样一种牺牲甚至是完全不合理的。这种原则符合了理性到理性自我的概念,使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在和谐道德观基础上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穷人基本需要的“消极”权利应该优先于富人奢侈消费的“积极”权利。财政分配道德上的优先性,不仅是和谐财政应该具有的内容,而且是从实质上调整贫富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