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5)
2023(5020)
2022(4333)
2021(3890)
2020(3342)
2019(7249)
2018(7257)
2017(13670)
2016(7552)
2015(8437)
2014(8597)
2013(8426)
2012(7742)
2011(7123)
2010(7403)
2009(7288)
2008(7545)
2007(7028)
2006(6373)
2005(6162)
作者
(21799)
(18189)
(18152)
(17531)
(11731)
(8666)
(8195)
(7010)
(6806)
(6699)
(6375)
(6123)
(6117)
(6028)
(5911)
(5575)
(5357)
(5312)
(5270)
(5124)
(4777)
(4382)
(4320)
(4259)
(4232)
(4132)
(4042)
(3992)
(3608)
(3543)
学科
管理(30754)
(29196)
经济(29124)
(25398)
(23321)
企业(23321)
(12756)
(12514)
方法(9711)
(8740)
中国(8374)
业经(8091)
(7622)
财务(7599)
体制(7587)
财务管理(7579)
数学(7384)
数学方法(7294)
企业财务(7234)
(7188)
(7004)
银行(6999)
(6666)
(6460)
(6430)
金融(6427)
理论(6113)
(5654)
(5643)
(5442)
机构
大学(117948)
学院(115293)
(47986)
经济(46914)
管理(41670)
研究(38097)
理学(34578)
理学院(34177)
管理学(33767)
管理学院(33513)
中国(30242)
(28722)
(24710)
财经(21358)
科学(20552)
(19230)
(19086)
(18969)
中心(16978)
研究所(16453)
经济学(15678)
北京(15677)
财经大学(15624)
(15522)
师范(15403)
(14923)
(14628)
经济学院(13868)
业大(13293)
(13291)
基金
项目(68226)
科学(54581)
研究(53122)
基金(50417)
(42717)
国家(42343)
科学基金(36698)
社会(35393)
社会科(33501)
社会科学(33494)
基金项目(25931)
(25827)
教育(25037)
(21854)
自然(21720)
自然科(21203)
自然科学(21198)
编号(21126)
自然科学基金(20847)
资助(20136)
(19818)
成果(19580)
(16320)
重点(15614)
课题(15517)
国家社会(14931)
(14803)
教育部(14635)
(14338)
人文(13949)
期刊
(59675)
经济(59675)
研究(40719)
中国(26835)
(25829)
管理(18267)
学报(17026)
科学(15365)
教育(15043)
(14373)
大学(13855)
(13551)
金融(13551)
财经(12899)
学学(12844)
(11047)
技术(9425)
农业(8826)
经济研究(8602)
业经(8237)
问题(7946)
(6320)
会计(5990)
(5952)
财会(5906)
理论(5726)
(5697)
改革(5657)
(5657)
现代(5492)
共检索到18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来  
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除控股股东以外的人,即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各国公司法尽管采用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差异,但是基本上都反映了分权治理、权力制衡的原则。而实际控制人的过度控制,通常会导致控股股东被架空、董事会流于形式、高管被指控,其本质上即是对正常公司控制程式的侵害,是公司常态控制的异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唐晓燕  
论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唐晓燕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涉及企业深层次改革的一场制度创新。目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企业由国家直接经营的格局已经打破。但是,由于产权关系还未理顺.新的管理制度还未建立健全,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而内部人控制就是其中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来  
基于基础法律关系的分类中,投资关系应当仅限于指股权投资关系,即实际控制人通过他人直接或者间接对公司出资或者持有股份所形成的关系;而债权性投资由于主要受合同法调整,应该划归协议关系之中。以实际控制人的实际控制行为方式为分类标准,将实际控制人分为处于控股股东地位的实际控制人、处于董事地位的实际控制人和处于经理人地位的实际控制人。以实际控制人在公司的控制链上,尤其是在金字塔、多层控制所组成的公司集团、公司网络中所处的层次为标准,将实际控制人划分为中间实际控制人和终极实际控制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立全  
笔者对不同定价基础的协议转让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衡量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分为政府控制主体和非政府控制主体,并对2003年~2008年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但股权分置改革后有所降低;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小于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治理环境越好,控制权私人收益越低。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志华  
学术界关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探讨上,而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本质是对公司不合理配置的控制权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总结了Facebook、雷士照明、万科和阿里巴巴等国内外关于控制权争夺的案例,认为公司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并归纳了公司控制权在重新配置和调整过程中的五种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基础,即包括政府、出资者、经营者和员工等在内的各要素主体所提供的环境要素、物质要素、决策要素和执行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最终,明确了公司控制权配置和调整的整体趋势,即哪个主体提供的要素对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程度越高,其享有的控制权也就越多。研究结论揭示了公司控制权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规律,深化了公司控制权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缓解实践中的控制权争夺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目前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着重于控制目的和控制体系,研究控制体系必须弄清楚控制的本质与结构,控制的本质是由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决定的,企业内的组织关系特征从纵向上表现为监督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制衡关系。控制的结构则由控制的本质决定,制衡关系决定了控制的结构为平等的双方的相互牵制和制约的结构;监督关系表现为高层对低层的单向控制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国峰  
关于控制内部人控制的研究余国峰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与之伴随的技术与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促使以“所有与控制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这些支薪经理人员逐渐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形成事实上的所谓“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艳丽  张枫波  
针对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控制权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外部债权人权益的现象,理论与实务中均有主张“双重刺破”以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但“双重刺破”片面强调法人人格独立,否认股东有限责任,背离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且扩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主体范围有违审慎适用原则。针对实际控制人滥用公司控制权导致债权人损害,实践中亦有采取债权人代位权、撤销权以及依清算条款追究责任等做法,但均不具有普适性。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侵害债权人利益应属于第三人侵害债权,在无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债权侵权之思路予以规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杰  徐有轲  
论产权关系与内部人控制魏杰徐有轲企业财产关系中的所有者身份及其代理主体缺位,以及缺乏通过市场机制和良好环境产生的企业家阶层,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即经营者对出资者利益的侵害。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即推行“抓大放小”战略。同时通过完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华  
控制活动要素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其定义有同义反复之嫌,对其分类不够系统。从本质上看,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将元控制及其组合作用于控制客体之上的一种管理行为。控制活动可以分为22类,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可以表述为:控制主体为达成控制目标,基于管理职能的要求,通过对内部控制要素的分析,借助管理技术,采取一定的控制方式,对控制客体进行控制的过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贾楠  
破产重整情形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一系列重要程序与措施的决策者与推动者,在实现破产企业保值升值、平衡利害方利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破产重整上市公司的股权变动频率高、幅度大,且外部投资人引入等因素增加了股权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难度较大;与此同时,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的设计需兼顾《企业破产法》与《证券法》的多元价值需求,传统规则难以有效应对。针对实际控制人的界定问题,宜从形式至实质标准的考量、综合与动态的双重考量、投资关系与权力支配的双重考量三方面出发,进一步优化界定标准。针对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问题,宜遵循挽救破产企业与公平清偿相兼顾的基本原则,考虑采取“安全港”豁免、听证会披露、分阶段披露等针对性措施,以进一步提升破产重整情形下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竺素娥  胡瑛  郑晓婧  
本文选取2009-2013年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实际控制人特征对企业过度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为男性时,企业越容易发生过度扩张现象;企业实际控制人学历越高,过度扩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实际控制人对风险越厌恶,越能抑制企业过度扩张;实际控制人的持股比例越高,过度扩张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实际控制人是否兼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不直接影响企业的过度扩张;实际控制人年龄与企业过度扩张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实际控制人特征对企业过度扩张有显著影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吴建忠  
绝大部分沪市上市公司均按规定在2008年报中对实际控制人的情况进行了披露,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未按或未完全按年报准则关于实际控制人的披露要求履行披露义务,无助于广大投资者了解其产权和控制关系状况。针对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进一步明确界定实际控制人的含义、类型及其控制形式,充实和完善对实际控制人应予披露的内容,加强对法人控股股东和中间层级控制主体的披露;出台专门的实际控制人披露指引,规范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严格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未按规定如实、准确、完整披露的责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爱国  宋理升  
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实际控制人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实际控制人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同现金股利显著正相关,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采用金字塔控制方式同现金股利显著负相关。而且,与通过非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相比,通过IPO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加显著,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发生分离和控制方式为金字塔时发放的现金股利更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