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4)
- 2023(5712)
- 2022(4558)
- 2021(4313)
- 2020(3338)
- 2019(7410)
- 2018(7382)
- 2017(14002)
- 2016(7851)
- 2015(8638)
- 2014(8501)
- 2013(8723)
- 2012(8090)
- 2011(7506)
- 2010(7677)
- 2009(7437)
- 2008(7247)
- 2007(7087)
- 2006(6553)
- 2005(5872)
- 学科
- 农(48447)
- 济(37910)
- 经济(37876)
- 农业(32398)
- 业(29931)
- 业经(15728)
- 管理(14601)
- 农业经济(12328)
- 中国(11222)
- 地方(10235)
- 发(9805)
- 村(9422)
- 农村(9405)
- 劳(9343)
- 劳动(9325)
- 企(9280)
- 企业(9280)
- 方法(8881)
- 制(8748)
- 发展(8592)
- 展(8572)
- 土地(7454)
- 数学(7337)
- 建设(7316)
- 数学方法(7263)
- 收入(7178)
- 策(6997)
- 学(6975)
- 体(6807)
- 人口(6740)
- 机构
- 学院(120486)
- 大学(114531)
- 济(51153)
- 经济(50170)
- 农(43729)
- 管理(43583)
- 研究(41619)
- 理学(37252)
- 理学院(36885)
- 管理学(36328)
- 管理学院(36125)
- 农业(32758)
- 中国(32716)
- 科学(25281)
- 业大(25228)
- 京(23040)
- 所(21679)
- 财(21176)
- 农业大学(20003)
- 中心(19953)
- 研究所(19453)
- 江(19413)
- 范(17752)
- 师范(17663)
- 省(17231)
- 财经(16169)
- 南(15753)
- 州(15682)
- 经济管理(15545)
- 业(15509)
- 基金
- 项目(76019)
- 研究(60315)
- 科学(59641)
- 基金(53970)
- 家(46396)
- 国家(45832)
- 社会(39379)
- 科学基金(38572)
- 社会科(36687)
- 社会科学(36673)
- 省(32262)
- 基金项目(28920)
- 农(26977)
- 编号(26815)
- 教育(25318)
- 划(24609)
- 成果(22058)
- 自然(21872)
- 自然科(21284)
- 自然科学(21281)
- 自然科学基金(20886)
- 资助(19947)
- 发(18357)
- 课题(17452)
- 部(16791)
- 重点(16468)
- 国家社会(16286)
- 性(15829)
- 制(15769)
- 发展(15309)
共检索到190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牛蓉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金麟
本文认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是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加人力资本总量、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要途径 ,并引用了大量数据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特征 )和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云南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意义 特征 原因 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芳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云南的特殊省情以及有组织有领导的转移工作起步晚、基础差,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拟就进一步推进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强 毛禹忠 刘绍永
农村耕地和劳动力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对其规律性研究,是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农村劳动力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而土地流转以农户自发形式为主,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为此,论文借以云南省祥云县米甸镇为例,对农村劳动力和农地流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呈正相关性,即有一亩土地流转相应就有约4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土地流转 相关性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剑文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民工荒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机遇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宗敏 杨雪梅
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云南经济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经济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又是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真正转移出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素质持续、整体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教育的普及与职业技能的培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宝瑞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是 ,以自发转移为主 ;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转移层次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转移地区由周边向全国甚至国外拓展。政府部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是 ,加强培训和为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目前 ,在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训资金不足、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盲目性等问题。针对劳动力转移情况 ,本文建议 ,政府应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农民增收与繁荣农村经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三种关系 ,对农民培训要与产业发展要求相结合 ,对进城务工农民要与城市就业人员一视同仁。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建华 胡汉傈 许小宁 王燕华 王军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 对策研究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向其凤 刘建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是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云南红河和德宏民族自治州2053户农户数据为例,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参与情况,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模型估计培训效应。结果显示:2006-2008年样本农户年均培训参与率为26.39%;参加培训的农户能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大(18.99%),未参加培训的农户从项目中获得的收益最小(18.09%)。这一方面证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为沿边地区农村反贫措施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云南沿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选择的针对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萍
以测算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切入点,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采用统计学软件Eviews,根据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数据,建立了数学模型,测算出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析出的速度和数量,并结合云南农业的特点,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柯楠
党的十七大,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减少农民途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许多困难,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剩余劳动力 路径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章新华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而农村全面小康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有效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对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实施培训的政府部门过多,培训层次低,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缺乏足够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困境。为此,需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继云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云南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城市化水平滞后、现行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是两者不能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改革户籍与土地制度,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力保障权利、坚持多元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则、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等是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良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琳 孙鹤
本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资料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统计整理,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提出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教育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