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6)
2023(7750)
2022(6487)
2021(6232)
2020(5149)
2019(11761)
2018(11624)
2017(22539)
2016(12672)
2015(14104)
2014(14339)
2013(14178)
2012(13234)
2011(12018)
2010(12503)
2009(11817)
2008(12321)
2007(11423)
2006(10392)
2005(9820)
作者
(36479)
(30177)
(30100)
(29020)
(19833)
(14435)
(13706)
(11548)
(11492)
(11482)
(10396)
(10172)
(10055)
(9985)
(9872)
(9333)
(9006)
(8901)
(8873)
(8819)
(7773)
(7551)
(7340)
(7036)
(6988)
(6935)
(6856)
(6810)
(6173)
(5999)
学科
管理(47673)
(46110)
经济(46058)
(41475)
(36548)
企业(36548)
方法(19603)
(18082)
数学(15972)
数学方法(15732)
(12814)
(12726)
中国(12672)
(12324)
(12007)
财务(11970)
财务管理(11943)
企业财务(11389)
(10993)
(10917)
银行(10910)
业经(10744)
(10326)
理论(10070)
(10012)
贸易(10007)
(9806)
(9196)
金融(9195)
(8360)
机构
大学(181975)
学院(181672)
(73821)
经济(71953)
管理(69732)
研究(61276)
理学(56694)
理学院(56037)
管理学(55208)
管理学院(54797)
中国(51087)
(41695)
(38752)
科学(35483)
(31614)
财经(30846)
(30388)
中心(28628)
研究所(27962)
(27912)
(26899)
北京(24792)
(24551)
(24428)
师范(24242)
业大(22859)
财经大学(22808)
经济学(22431)
(21510)
农业(20818)
基金
项目(106566)
科学(83826)
研究(79972)
基金(77185)
(66514)
国家(65890)
科学基金(56304)
社会(49881)
社会科(47263)
社会科学(47247)
(40577)
基金项目(39126)
教育(37783)
自然(36045)
自然科(35220)
自然科学(35212)
(34762)
自然科学基金(34630)
资助(33301)
编号(32555)
成果(29003)
(24393)
重点(23876)
课题(23688)
(23219)
(21791)
(21502)
教育部(21164)
人文(20418)
项目编号(20233)
期刊
(90418)
经济(90418)
研究(61389)
中国(39990)
(35840)
管理(30795)
学报(26790)
(26549)
金融(26549)
科学(24740)
(24258)
教育(23160)
大学(20698)
学学(19242)
财经(17119)
技术(15753)
农业(15670)
(14743)
经济研究(14125)
业经(12929)
问题(11159)
(10427)
(9820)
国际(9534)
现代(9162)
图书(9077)
理论(9014)
技术经济(8797)
(8697)
财会(8642)
共检索到299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馨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促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反映在央行职能上,加强了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重新审视以及对金融稳定方面监管职能的重新思考,我国除了关注逆周期调节以外,还应将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引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中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在阐述货币政策从逆周期向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足以及在引入动态资本充足率之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实证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嘉胜  王曦  
由于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政策可能存在冲突,然而国内研究尚未注意这个问题。本文基于带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构造了家庭借贷约束中的贷款价值比以及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这两种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工具,在一个更为精细全面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架构下考察中国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更进一步,将货币政策宏观调控职能归于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将宏观审慎管理职能归于宏观审慎管理部门,在一个连续博弈的设定下考察两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研究发现:(1)面对技术冲击和金融冲击时,宏观审慎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波动,但在遭受财政冲击时,效果则相反;(2)与非协调施政相比,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部门的协调施政可以明显减少福利损失。因此,现实中应进行更高层次的统筹管理或改革,以解决两部门政策目标和工具使用的冲突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封文华  
以全球64个主要经济体1980~2021年的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文章考察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他国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研究发现:(1)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使“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提高2.9%~6.2%,这一结果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分类型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使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突然停止”的发生概率显著提高,但不会对直接投资产生显著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和汇率制度弹性低的经济体中,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对“突然停止”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4)机制分析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会通过加剧汇率贬值预期、促进全球金融风险上升来诱发“突然停止”;宏观审慎政策能有效缓冲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紧缩对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但不同类别的宏观审慎工具的抵御效果存在差异;(5)进一步分析表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突然停止”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这些发现为中国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冲击,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以有效防范资本异常流动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易宪容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2007~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在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经济顺周期波动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在经济上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信贷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超调现象。在经济下行期,弥补了货币政策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不足但容易出现政策抵消现象。因此,要在健全货币政策框架、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促进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双支柱宏观调控框架的有效性、前瞻性与稳健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温建东  李永宁  
各国中央银行都有宏观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双目标职责,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和动态不一致,文章从政策目标、工具等角度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GDP-at-risk方法对二者进行协调。20多年来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体系的不断变化,需要在货币政策调控和微观审慎监管之外引入宏观审慎管理。2009年4月2日结束的G20峰会宣布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本·布罗德本特  赵天奕  
货币政策的比较优势是稳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则略胜一筹英国的公共服务因具有"目标文化"的特点总是受到周期性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家们更关注公共服务中效果显著或可考核的目标,对不太容易考核的目标,即使它们同样重要,也会投入较少的精力。现实中许多工作都会涉及多个目标,并且其中一些目标比其他目标更容易考核。这就需要在目标分配时进行选择,即在可考核目标和不可考核目标同样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骏  何晓贝  
本文在梳理学术文献和国际经验基础上,讨论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和协调机制。国际文献的初步结论是,为了同时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目标,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反向操作(由于政策的替代性),但有时也需要两者同向操作(由于政策的互补性),最优政策组合取决于宏观冲击的类别和风险的来源。本文认为,选择最优组合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证问题,除了冲击类别和风险来源外,不同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周期阶段也会影响选择结果。因此,货币政策当局与宏观审慎当局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加强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溢出效应"的分析能力。基于上述理论,针对我国"双支柱"决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下改革建议:一是从法律上明确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责。二是建立在同一框架内分析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方法和工具。三是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宏观审慎政策决策权集中至中央银行。四是建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流程与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华  王胜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综合化经营的快速增长,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也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初具规模。但由于混业监管框架的缺失,风险在多部门间交织叠加,影子银行和表外业务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价格、房地产泡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岑磊  谷慎  
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家、零售商、商业银行和政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政策效应及其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是福利增进的,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在供给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潜在冲突,在需求冲击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辅相成;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来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其最优配合策略是货币政策当局负责维护物价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当局负责维护金融稳定。基于此,本文提出明确宏观审慎政策当局及其权限,确保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由不同部门作出,以及成立政策协调配合委员会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基恩斯·魏德曼  郑钧  
货币政策能够影响金融稳定,但维护金融稳定不应成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选择宏观审慎政策作为应对金融风险的"武器"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类的问题是德央行研究的重点。德央行与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纽约联储开展合作,并在Markus Brunnermeier和EricLeeper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网络(译者注:该项目主要研究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之间关系问题),分析研究宏观经济政策相互影响的问题。有大量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倩  胡小文  
通过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构建具有宏观审慎监管的DSGE框架,分析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模拟分析不同类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效果。模拟结果显示:(1)在政策抵御外部冲击方面,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能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流动增速、抑制汇率风险;(2)在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方面,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联合使用会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其中价格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更能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3)在政策协调搭配方面,面对国外利率冲击,数量型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时经济波动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均较小,然而面对技术冲击,两者搭配反而会增加社会福利损失,不利于经济稳定。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当局有效制定跨境资本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亦春  胡晓  
本文借助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观点,分析当前西方主流货币政策框架在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中所起的作用,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两个领域已发生深刻变化,维持价格稳定已不足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货币政策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金融失衡,"强化的灵活通胀目标制"是重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统一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聪  
本文在回顾梳理金融摩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放经济条件下DSGE模型的建模思路,基本思想是将跨境资金流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分析框架,以解释我国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为我国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庞念伟  
本文运用符号约束识别的SVAR模型,利用1999-2014年经济金融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这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宏观调控目标;从产业内部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并没有提升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这表明货币政策对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当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背景下,要进一步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资源配置加以引导,发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功能,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元涛  郭树华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货币政策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稳定,需要引入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融稳定管理。宏观审慎管理侧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并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侧重维护价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并非完全独立而且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宏观政策配合有效性和实施好经济管理,要把握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定位、执行和测度的兼容性,加强宏观审慎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在种类设置、使用规则、使用时机上的配合,统筹实施主体的权责设置、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政策边界及国际合作,在政策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