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8)
- 2023(5094)
- 2022(4320)
- 2021(3893)
- 2020(3353)
- 2019(7451)
- 2018(7410)
- 2017(14036)
- 2016(7797)
- 2015(8775)
- 2014(8877)
- 2013(8591)
- 2012(7947)
- 2011(7338)
- 2010(7583)
- 2009(7512)
- 2008(7594)
- 2007(7105)
- 2006(6447)
- 2005(6125)
- 学科
- 管理(30737)
- 济(29391)
- 经济(29316)
- 业(25597)
- 企(23173)
- 企业(23173)
- 制(12580)
- 财(12063)
- 方法(10292)
- 体(8693)
- 中国(8632)
- 业经(8179)
- 数学(7940)
- 数学方法(7815)
- 农(7532)
- 体制(7512)
- 务(7130)
- 财务(7105)
- 财务管理(7083)
- 学(6888)
- 银(6810)
- 银行(6803)
- 企业财务(6733)
- 行(6491)
- 融(6395)
- 金融(6392)
- 理论(6084)
- 税(5796)
- 划(5579)
- 度(5410)
- 机构
- 大学(120801)
- 学院(118304)
- 济(48686)
- 经济(47618)
- 管理(43040)
- 研究(39165)
- 理学(35988)
- 理学院(35563)
- 管理学(35067)
- 管理学院(34817)
- 中国(30684)
- 财(28585)
- 京(25140)
- 科学(21805)
- 财经(21383)
- 所(19549)
- 江(19546)
- 经(19129)
- 中心(17381)
- 研究所(17040)
- 范(16060)
- 师范(15939)
- 北京(15855)
- 财经大学(15634)
- 经济学(15630)
- 农(15426)
- 州(15129)
- 业大(14231)
- 院(14028)
- 经济学院(13811)
- 基金
- 项目(71631)
- 科学(57114)
- 研究(54925)
- 基金(52825)
- 家(45131)
- 国家(44744)
- 科学基金(38586)
- 社会(36476)
- 社会科(34523)
- 社会科学(34515)
- 基金项目(27400)
- 省(27230)
- 教育(25693)
- 自然(23137)
- 划(23017)
- 自然科(22577)
- 自然科学(22572)
- 自然科学基金(22188)
- 编号(21801)
- 资助(20914)
- 制(20057)
- 成果(19863)
- 部(16777)
- 重点(16400)
- 课题(15975)
- 国家社会(15393)
- 性(15059)
- 教育部(14929)
- 创(14926)
- 发(14620)
共检索到190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鸿祥 薛峰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国拖欠 工程款金额已达到三千多亿,数字惊人。笔者在承办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实践中体 会到,要保障拖欠工程款问题快速有效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司法审价制度。本文分析了 司法审价制度的重要性,现行体制的缺陷,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拖欠工程款 司法审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尚海明 彭雨
通过对130个司法案例进行分析,本文发现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183条解散标准的理解不一,一些法官在案件中将《司解(二)》第一条理解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细化标准;在判决是否解散公司时,由于调解原则不能弥补替代性措施的缺失,法官过度依赖"公司是否正常经营"标准,股东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护。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公司法183条与《司解(二)》第一条的关系定位不清晰,解散标准过于模糊与司法解散替代性措施的缺失,未来的制度设计应当从细化解散标准和提供替代性措施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
公司司法解散 实证研究 解散标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常青
金融犯罪是现代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我国对付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体现了专门性和系统性,反映了社会的要求,也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但由于缺乏针对金融犯罪的专门刑事司法制度,其实施与执行的效果,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涧秋
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是指法院通过对反倾销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发挥司法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作用。国内法院的反倾销司法审查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的范围应包括对不启动反倾销调查的行政决定。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标准包括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两个方面,体现了国内法院对行政权限一定程度的尊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裕焕
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策略,工程审价制度作为有效的审核手段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应用广泛。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和分析审价制度的问题,提出建筑企业实施审价制度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审价制度 造价控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晓巍 牛学坤
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吴晓巍牛学坤回顾历史,自建立审计机构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内的审计组织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民间审计组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能全面地适应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审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是市场经济顺利运转的重要制度基础。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政府有效保护产权的职责,同时防止政府变为"掠夺之手";二是同等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同等、有效地保护非公有产权;三是强化对农民土地产权的保护,这是我国产权保护制度的一个薄弱环节。
关键词:
产权保护 非公有产权 农民土地产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维莹
论金融法庭———关于金融司法制度创新与完善的思考□李维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育,金融活动日益活跃,金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新旧体制碰撞的原因及金融执法不严,督法无力,金融合同纠纷、金融刑事犯罪不断增多。加上金融司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坤世
司法预算是整个司法制度与司法程序运行的物质基础,司法预算的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对于实现司法独立以及提高司法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我国司法预算在审批、编制、分配以及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到司法的公信力和公正度,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由中央统一负责的司法预算审批机制,合理的司法预算分配体系以及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以提高我国司法机关的司法能力和司法质量,提升司法权威。
关键词:
司法预算 审批 编制 分配 监督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魏彬彬 及小同
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能够对国际投资条约仲裁进行支持与监督,缓解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的合法性危机,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存在价值取向、审查侧重、权益影响等特殊性。当前国际投资条约仲裁司法审查面临条约缺少仲裁程序透明度条款、司法审查主体资格不明确、被撤销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存在争议、国内法律对仲裁协议内涵的界定狭隘等制度困境。为了实现投资者与东道国利益保护平衡,需通过在条约中增设仲裁程序透明度条款、明确东道国法院的裁决承认与执行司法审查主体资格、强调不予承认与执行被撤销裁决、在国内法中拓展仲裁协议范畴等路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养琰
公司法人制度是企业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为使公司法人制度在法定范围内有序和有效地运作 ,必须处理好公司法人和股东的关系 ,公司法人和监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公司法人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公司法人财产权是依存于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司法人制度形成之后 ,财产的所有权分解为出资者所有权和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前者是抽象的或虚拟的所有权 ,后者是具体的或实在的所有权。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 ,强调的应是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 ,而不是出资者所有权 ;由此建立起真正的现代化的产权制度。
关键词:
公司法人 制度 财产权 国有企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涵婷
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司法解散有过明确规定。虽然这一规定对公司法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用中,在处理诸如预期改变或者因继承、受赠而获得股份的问题上,现有的法律仍将眼光放在"投资时间"这个相对较狭隘的概念上。对此问题,法律应更多地考虑公司经营管理情形的改变,从而保护小股东的合理期待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容庆
公司强制清算制度是规制公司有序退出市场的法律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一定的适用困境。为了使公司强制清算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予以完善,在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价值设计上,应坚持清算程序公正原则、清算效率原则和利益均衡保护原则;在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机制构建上,应设立清算基金以保障清算机构合理报酬、完善考核机制以促进清算程序高效运行、建立解散登记以督促公司开展自行清算、统一清算立法以确保清算程序有法可依、协调行政机关以确保清算终结注销登记。
[期刊] 征信
[作者]
沃耘 乔鹏飞
大数据时代,为充分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我国相继施行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考察相关规则的司法适用,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界定不清、损害赔偿威慑作用不足、公益诉讼制度效用未充分发挥、“知情—同意”标准不一且流于形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构建可识别的场景化模式界定个人信息,引入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判定隐私,审慎引入惩罚性赔偿,明晰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用条件,构建“国家—行业—平台”三层规则体系实现实质同意,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