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86)
2022(1401)
2019(2540)
2018(2494)
2017(4818)
2016(2400)
2015(2890)
2014(2981)
2013(2860)
2012(2774)
2011(2729)
2010(2849)
2009(2770)
2008(2971)
2007(2832)
2006(2648)
2005(2471)
2004(2389)
2003(2577)
2002(2503)
作者
(7585)
(6543)
(6353)
(5935)
(4162)
(3184)
(3005)
(2494)
(2445)
(2320)
(2301)
(2212)
(2211)
(2136)
(2022)
(1990)
(1955)
(1881)
(1825)
(1759)
(1693)
(1598)
(1596)
(1538)
(1449)
(1425)
(1375)
(1332)
(1294)
(1279)
学科
(15410)
贸易(15402)
(14939)
(12380)
经济(12372)
管理(5835)
方法(5352)
(5205)
(5184)
关系(4966)
出口(4964)
出口贸易(4964)
(4964)
(4341)
企业(4341)
国际(3771)
理论(3567)
数学(3531)
数学方法(3503)
贸易关系(3490)
中国(3232)
概况(3159)
进出(3129)
进出口(3129)
进出口贸易(3129)
各国(3126)
(3121)
国际贸易(3048)
国贸(3010)
(2958)
机构
大学(46109)
学院(45026)
(22338)
经济(22028)
研究(15700)
管理(12782)
中国(10765)
理学(10318)
理学院(10189)
管理学(10062)
管理学院(9975)
(9857)
(9240)
(8831)
(8206)
科学(8015)
财经(7962)
经济学(7558)
(7313)
师范(7281)
(7256)
研究所(7234)
(7035)
经济学院(6882)
(6020)
中心(5883)
国际(5870)
师范大学(5838)
北京(5836)
(5817)
基金
项目(22805)
研究(18874)
科学(17036)
基金(16024)
(13355)
国家(13231)
社会(12149)
社会科(11568)
社会科学(11565)
科学基金(10293)
教育(8626)
(8217)
编号(8008)
基金项目(7735)
成果(7527)
(6922)
资助(6913)
课题(5737)
(5649)
(5426)
中国(5403)
社科(5399)
重点(5300)
(5243)
国家社会(5132)
教育部(5077)
人文(5005)
自然(4961)
自然科(4821)
自然科学(4821)
期刊
(26742)
经济(26742)
研究(17891)
(10411)
国际(8993)
(7782)
学报(7386)
中国(6941)
教育(5816)
大学(5760)
问题(5464)
(5340)
贸易(5340)
科学(5327)
经济研究(5290)
学学(5271)
财经(5185)
管理(4767)
(4758)
国际贸易(4623)
(4549)
业经(4262)
世界(4065)
经贸(3898)
商业(3346)
(3328)
金融(3328)
农业(3260)
技术(2943)
图书(2831)
共检索到75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宋代已经形成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特点、贸易规模颇大的近海区域市场,其商品包括粮食、进出口商品和各地区特产等,具有明确的区域互补性,为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参与近海贸易的既有国内职业商人和来华外商,也有大量的滨海船户。对于滨海之民而言,近海贸易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谋生方式之一,其重要性超过远洋贸易。宋代允许中外商人进行近海贸易,但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南宋征调民船用于海防和纲运,更多地是牺牲远洋贸易,而对近海贸易影响相对较小。研究近海贸易可更好地认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滨海之民的生存方式,以及近海市场、海外市场和内地市场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云   林丽珍  
自唐中期到宋初以来,泉州逐渐崛起为著名的海港城市,吸引了南海诸蕃国、西亚、东非甚至欧洲的商人到来,这些商人被当时的泉州人称为“黑白蕃”。黑蕃商主要来自今东南亚诸国、南亚次大陆印度洋沿岸国家、东非国家;白蕃商主要来自今天阿拉伯半岛海湾各国、中亚部分国家、小亚细亚、北非、西班牙南部等地。他们开辟了到达泉州的海洋航线,开展海洋贸易,为包括泉州人在内的中国人运来香药、纺织品,也从中国输出瓷器等各种生活器具、丝绸、漆器、金属器皿等。一方面为宋朝统治者提供了高级香药、珠宝等奢侈品,另一方面也为宋朝提供了一些财政收入。宋朝泉州黑白蕃商是10—13世纪海洋贸易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也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建设者和践行者。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唐晔  
鉴于耕牛贸易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宋政府采取了以经济手段为主的一系列措施对国内耕牛贸易进行了干预:宽松的管理,优惠的税收,严格的出口限制,大规模的买牛信贷以及直接参与耕牛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宋政府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耕牛贸易,为保证小农维持再生产和社会的基本稳定提供了必要前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沧泽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兴起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胡沧泽宋代,福建海外贸易迅速兴起,与福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广泛,进出口货物品种繁多。海外贸易的规模,商品贸易往来情况,及其对福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都很值得探讨。一宋代,通过海路同福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王安石变法中实施市易法的初衷是平物价、抑兼并,并通过赢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在具体推行中封建政府垄断使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丧失,权力寻租应运而生,高成本运作使市易务亏本经营,最终将成本积累转嫁到普通消费者头上,损害了广大民众的利益。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睿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大量宋人投身到海外贸易中。然而,海上贸易既有风波浩荡之险,又有海盗剽略之虞,不少宋人或遭遇海盗、海难而人财俱失,或遭不法商人贩卖出境,更多的是以“住蕃”的方式定居海外,导致不少宋人在海外贸易中流失。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不仅暴露出宋朝在海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导致了大量财富的流失。有鉴于此,宋朝中央、地方官府和民间力量通过另立户籍、加强巡检、提升航海技术等方式积极应对,不断加强海外贸易管理,力求在不断扩大海外贸易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海外贸易中的人口流失。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圣铎  
关于宋朝中央审计机构 ,正史有明确记载 ,而正史中却没有关于地方 (路、州、县 )审计机构及其活动的记载 ,这曾是研究宋代审计的一个疑难问题。以前 ,笔者和其他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些重要史料并作了研究 ,但论据似仍感薄弱 ,论证也不够深入。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再探讨 ,发掘了新史料 ,并对已有史料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从而再次论证了宋代地方审计机构的存在 ,并对宋代地方各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审计活动作了考察论述。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新  
在中国海洋发展史中,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当时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由于海洋贸易的发展,宋代的海洋知识和海洋观念进入了新的阶段,孕育了一些新的文化元素。对外贸易中心由陆地转移到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运行机制、海洋观念和文化出现新变化,整个亚洲海洋发展由此进入新的阶段。目前,已有研究对宋代海上贸易制度、商品构成、贸易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宋代东亚秩序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系统探讨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变化,概述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霞  贾兵强  
宋代的义庄,作为一种新的家族经济组织,不但在宋代家族发展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对宋以后家族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分析义庄的创建、发展及其特点,可以发现宋代义庄的社会救济作用,以及宋代社会条件下的经济手段对世家大族维持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品优  
康王为江西较为普遍的神明之一,江西境内有多个康王,如周康王,楚康王,宋将康保裔,宋康王(宋高宗赵构)等等,康王的身份也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考证江西主要的几个康王原型故事及其衍变,分析了其流变的原因。江西康王的例子表明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复杂面相。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瑞璟  仇志云  
宋代农民起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小规模的抗租抗粮运动或抢米运动,规模稍大的农村中小工商业者起义,以及由富民阶层领导的起义。其中,宋代局部地区所发生的抗租、抗粮及抢米等斗争虽然频繁,但在契约租佃制的约束下,其规模和影响均不是太大;而广大中小工商业者的起义,则是宋代社会经济关系新变化的反映,体现出在商品经济领域内反抗的典型特征;至于宋代乡村富民阶层与官府之间的关系,本就非常复杂,二者既有对抗的一面,亦有妥协的一面,而富民阶层自身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又使其更多地承担着调节缓和乡村各种矛盾的义务,进而使其成为乡村中的中间层、稳定层,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富民阶层与官府之间的冲突,不至于被扩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建新  
宋代在某些审计机构命名时,确实使用了审计一词,但在审计实践中,几乎不用"审计",而用审校、磨勘、勘会、勾稽等词。现代意义的审计,是到近代审计法出现后才被普遍使用的。宋朝审计及相关概念,从法律法规上看,主要是财政、财务、财物的审计,考核、鉴证、评价官吏的效率、责任、效益等,并且显现出利益与权力交集时的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审计,反映我国审计史具有国家审计的法制传统。在研究审计史、审计法制史时,应当长时段地审视我国审计的传统文化,把握审计的内涵和文脉,以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审计法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幼梅  
宋代物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两宋三百年间,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错发展,跨度既大,事又繁复,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这个问题说得明白,怕是不容易的。可喜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问题早已为学术界所注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对于宋代物价与铜钱、铁钱和纸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宋代城镇商业发展所引起的供求关系变化与物价变动的关系等问题,则有的尚未涉及,有的虽有涉及但意犹未尽,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会计帐籍种类丰富 ,水平明显提高 ,其编制、申报、保管等均有一套严密、系统的规定。这表明中国古代会计在宋代已达到较为完善的阶段 ,是宋代经济活动复杂化和经济管理监督强化的产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宝璋  
宋代集中财权的思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在财经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二是宰相必须总管全国财政,内库必须纳入理财机构的统一管理与监督;三是改制后的户部必须同改制前的三司一样,具有较大的理财权力范围。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着眼点是相同的,即从机构运行机制层面入手,通过集中财权达到有效地统筹调配全国钱物,控制财政收支平衡,防范财政财务收支上的不法行为,开源节流,从而解决财政困难。这种集中财权的思想在当时因三冗和战争支出巨大、国力匮乏的情况下,是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前二者的实践极其有限,只有第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实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