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9)
2023(2141)
2022(1857)
2021(1668)
2019(3287)
2018(3304)
2017(6080)
2016(3528)
2015(3978)
2014(4070)
2013(4091)
2012(3887)
2011(3624)
2010(3798)
2009(3833)
2008(3914)
2007(3793)
2006(3548)
2005(3350)
2004(3162)
作者
(11408)
(9308)
(9159)
(8886)
(6014)
(4506)
(4273)
(3713)
(3566)
(3457)
(3280)
(3215)
(3210)
(3183)
(3054)
(2927)
(2799)
(2750)
(2700)
(2664)
(2414)
(2317)
(2279)
(2243)
(2196)
(2177)
(2123)
(2035)
(1962)
(1901)
学科
(14236)
经济(14214)
管理(10691)
(10040)
(9271)
企业(9271)
方法(6491)
(5762)
理论(4956)
数学(4555)
中国(4440)
(4435)
数学方法(4335)
(4299)
教育(3975)
(3228)
业经(3157)
(3030)
(2996)
(2853)
银行(2850)
(2741)
财务(2726)
财务管理(2717)
(2701)
(2683)
(2662)
金融(2661)
体制(2640)
企业财务(2598)
机构
大学(60772)
学院(57343)
研究(19583)
(19236)
管理(18812)
经济(18645)
中国(15446)
理学(15150)
理学院(14896)
管理学(14407)
管理学院(14285)
(13733)
科学(12509)
(11790)
(10957)
师范(10878)
(10681)
(10049)
研究所(9423)
北京(9087)
财经(8957)
师范大学(8698)
中心(8593)
(8119)
(7920)
(7467)
(7128)
教育(7064)
业大(6754)
(6495)
基金
项目(31087)
科学(24065)
研究(23400)
基金(22116)
(19215)
国家(19037)
科学基金(15935)
社会(14253)
社会科(13455)
社会科学(13448)
教育(11534)
(11245)
基金项目(10544)
(10286)
成果(9993)
资助(9864)
自然(9845)
编号(9830)
自然科(9630)
自然科学(9629)
自然科学基金(9428)
重点(7183)
课题(7182)
(7161)
项目编号(6422)
教育部(6163)
(6124)
大学(5960)
国家社会(5867)
(5851)
期刊
(25737)
经济(25737)
研究(21743)
中国(13666)
学报(11432)
教育(11230)
(10823)
科学(8937)
大学(8581)
管理(8058)
学学(7584)
(6594)
财经(6005)
图书(5838)
(5527)
金融(5527)
技术(5196)
(5148)
书馆(4422)
图书馆(4422)
农业(4174)
统计(4120)
(3843)
(3409)
经济研究(3371)
问题(3245)
技术经济(3116)
理论(3094)
决策(3075)
(2928)
共检索到97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元锋  
宋人在对前代特别是本朝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总结和批评阐释中,逐步产生了自觉的诗歌史观并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叙事话语。其文学史叙事主要在时序论、文脉论、文体论、典范论、派家论五个范畴内展开,同时运用以纪年区分时段、确立经典人物图谱、命名文学典范与诗家派别等言说方式,构成交错联结的文学史叙事链,搭建了宋代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其大量"互文性"的诗学文献所提出的丰富议题,为后人提供了可置身其境的历史视域和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既二水分流又局部交汇,既互相倚傍又彼此消长,是文学史上雅俗际会的共生典范。共生基础源于两者属于相异又相邻的叙事类型——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源于两者在叙事话语、叙事行为、叙事旨趣、人物塑形、叙事伦理等方面的异质互补。共生语境则是唐宋之际社会变革、阶层变动、观念变迁、雅俗变化导致的市民文化与士人文化的双向互动。共生机制是两者之间叙事观念的双向渗透、叙事题材的双向改编、叙事技法的双向借鉴。共生形态是形成了世俗化传奇、准世俗化传奇、种本式文言小说、话本式传奇、传奇式话本等小说文体新样式。宋代话本与文言小说的共生,推动小说聚焦从"人物"到"故事"、"意蕴"到"趣味",推动叙事观念从"淑世"到"资暇"、"慕史"到"幻化",推动了由雅而俗、由文而白的重大转折,为近世叙事文学的繁荣奠定了观念基石和文体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滕永文  
中国现代文学是我国社会内部经过历史性变化后,广大文人思想在西方文学理念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新文学,它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述科学民主思想并且在创作手法和艺术形式方面都进行了极大创新的一个独立学科。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在表达手法、结构组成、叙述手段、抒情角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杂文、新诗、话剧、现代小说等多种全新的文学体裁,现代化特点突出,更易于融入世界文学潮流。与此同时,中国现代文学见证了我国近现代的社会发展历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不仅是结构要素,也是"具有真正人性轮廓"的伦理载体,通过人物塑形切入叙事伦理可以纲举目张。从共时性层面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塑形、叙事伦理在文言与白话文本中有不同呈现,就宋代而言,传奇与话本中士人塑形的悲喜格调之别,折射出叙事主体关于"乐""教"孰先的伦理考量,女性形象塑造的情理意蕴之别,凸显士人叙事与市民叙事同为男性性别叙事对女性的伦理诉求之异。从历时性层面看,与唐代相较,宋代小说的叙事主体有更精准的伦理介入,使文本有更显明的意图伦理。综合来看,宋代传奇与话本互动而使叙事技巧更为丰富、士人伦理与市民伦理互渗而使文本伦理更趋世俗,从叙事和伦理两个维度推动着叙事伦理的变迁,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理清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叙事研究至为重要。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出发,主要在经验收集、意义诠释和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对如何收集个人经历或故事素材、如何进一步深化叙事,以及描述与诠释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期通过对叙事研究的一般策略和方法的基本描述,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张文敬  
对学术研究和个人感想的混淆阻碍了中国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许多人觉得文科的研究不过是写文章,网络名人机灵的感想可以取代学者规范的研究。在教育学界,"教育叙事"一度非常流行,并且很快进入了教育研究法教材。本文的探讨发现,"教育叙事"是有意义的写作,但它属于个人感想。文章从四个方面指出它跟学术研究的区别。笔者认为,在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发生了革命,形成了一套新的治学规范。跟革命前的作品相比,现代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论著的写作形式和论证方法都完全不同。到了今天,不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就不能算作学术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岱  叶健  
文学传记是指以文学家为传主的传记类型,它既要真实叙述传主的一生,更离不开对其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在传主的作品及其心灵世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作为著名传记作家的莫洛亚,在其文学传记中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批评倾向:他认为一个作家不仅是普通的生活者,还是伟大的创作者,所以在为作家作传时不能忽视这种双重身份。此外,作家的生活经历不能完全代表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但可以从作家的作品中观察其生活。一直以来,对莫洛亚传记作品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叙事的真实性和文学性,而忽略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深入地来看,莫洛亚传记作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朱首献  
白话文学史观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核心形态之一,真正架构这种文学史观并使之产生重要影响的非胡适莫属。正是他的筚路蓝缕之功,以实证、进化和历史眼光为核心的科学主义真正成为白话文学史观的内在义理,进而促成中国传统的以"文章辨体"、"历代诗综"为主体的文史之学顺利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之学。因此,考察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观及其背后的科学主义向度,对于我们全面理解20世纪早期的白话文学史观及其深层的复杂机制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陆敏珍  
虽然后世认为朱熹是周程授受问题的提出者,但南宋士人在文本的阅读中,得出二程之学来自濂溪的说法并不少见。相比之下,朱熹的濂洛叙事最为系统,他在不同场合反复论及濂洛师承相传的话题,又通过构造周程文本相似现象的联结来建立濂洛之间的思想接续,并以再文本化的方式,重新勾勒濂溪之学“以象论学”的奥义。通过在府学、县学修建濂溪祠堂与濂溪明道伊川三先生祠堂,南宋士人的濂洛叙事落实为具体的社会行动。濂溪祠堂与三先生祠堂固定了濂洛传承的叙事模式,祠堂中主祀与配祀的关系使得濂洛道统获得了实体的形象。作为道统传承的象征,濂溪祠堂或周程三先生祠堂是一篇神圣的文本,人们利用各种共同的仪式实践来维持并强化濂洛道统的认同感。乾淳以后,“濂洛”作为重要的关键词,其意义在不同人、不同语境的使用之中呈现出来。随着朱熹进入濂洛的编码体系,“隆道统”的仪式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涉及象征体系中的程张座次排列时,序列化的诉求以及说明其中的理据经常出现在时人的讨论之中。不过,一直到元明时期,濂洛关闽的序列才成形,并最终成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常识,影响至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彦  王枬  
教育叙事的兴起使叙事从文学世界走向了教育视野,教育叙事就是通过对人身上这种"能感觉到的东西"的深描、挖掘,通过对人内心深处的体验的描述,让这种"能感觉到的东西"自己站出来说话,即"让事实本身来说话"。本文即从谁在叙事、如何叙事、所叙何事三个难度对教育叙事做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圣铎  
关于宋朝中央审计机构 ,正史有明确记载 ,而正史中却没有关于地方 (路、州、县 )审计机构及其活动的记载 ,这曾是研究宋代审计的一个疑难问题。以前 ,笔者和其他一些学者发现了一些重要史料并作了研究 ,但论据似仍感薄弱 ,论证也不够深入。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再探讨 ,发掘了新史料 ,并对已有史料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从而再次论证了宋代地方审计机构的存在 ,并对宋代地方各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及审计活动作了考察论述。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裕民  
1987~1988年间,上海人民出版社刊布了漆侠教授的《宋代经济史》(以下简称《漆史》)。全书九十多万字,是1949年以来宋史研究论著中篇幅最大的一部,也是漆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关于此书的优点,已有文章介绍,这里只想就其中的问题提些异议。我个人一向认为,指出疏漏或缺陷,比一味颂扬更加重要,特别是被提意见一方,颂扬的话自然舒服顺耳,但了解存在的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训华  
"教育生活叙事"是根据国内外叙事研究方法现状,融合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等手段,以建构具体实用的教育叙事方法为重要目标指向的方法理论体系。"呈现——分析——揭示"是教育生活叙事的核心架构。呈现即是真实、真情、有章法地"原生态"再现人类所经历的教育生活状态;分析是指通过时间、空间、心理、情感、图像等维度对叙事文本的有方法的深度解读;揭示是指通过动态编码、静态编码等方式来寻找叙事文本中的"言外之意"。教育生活叙事与传统教育叙事方法和理论形成了路径上的差异与转向。本文从叙事的对象、空间、着力点、目的、方法、效果等角度,比较了教育生活叙事与叙事探究的异同,并提出了现阶段教育生活叙事的相关研究领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海峰,李必强,冯艳飞  
集成论是对集成这一复杂性问题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对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组织中集成现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包括集成的内涵、集成单元、集成模式、集成界面、集成条件、集成环境等集成理论的基本范畴,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讨集成理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向德伟  
作者认为,财务是一个永恒的经济范畴。把财务理解为价值运动和资金运动的观点,是一种狭义的财务观。从广义上看,财务是指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这些事务或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某个利益主体的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文章指出,财务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关系,是财务范畴的一切表现形态的决定因素和存在基础。财务是会计的对象,会计是关于财务的一项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关系,是由其管理性质和管理方式所决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