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64)
- 2023(2955)
- 2022(2447)
- 2021(2207)
- 2020(1853)
- 2019(4035)
- 2018(3926)
- 2017(7667)
- 2016(4010)
- 2015(4287)
- 2014(3989)
- 2013(3850)
- 2012(3611)
- 2011(3360)
- 2010(3488)
- 2009(3396)
- 2008(3392)
- 2007(3170)
- 2006(2913)
- 2005(2616)
- 学科
- 济(17599)
- 经济(17584)
- 管理(13206)
- 业(12295)
- 企(10802)
- 企业(10802)
- 方法(6718)
- 数学(5329)
- 数学方法(5268)
- 财(4643)
- 中国(4365)
- 学(4317)
- 业经(4179)
- 地方(3735)
- 制(3551)
- 理论(3528)
- 务(3251)
- 财务(3239)
- 财务管理(3235)
- 企业财务(3150)
- 农(3111)
- 土地(2833)
- 体(2736)
- 技术(2662)
- 法(2605)
- 环境(2588)
- 教育(2545)
- 和(2519)
- 贸(2496)
- 贸易(2494)
- 机构
- 大学(63802)
- 学院(61938)
- 济(24955)
- 经济(24384)
- 管理(22507)
- 研究(19661)
- 理学(19139)
- 理学院(18841)
- 管理学(18549)
- 管理学院(18428)
- 中国(14127)
- 京(13332)
- 财(12404)
- 科学(11774)
- 范(10514)
- 师范(10472)
- 财经(10139)
- 江(9731)
- 所(9482)
- 经(9080)
- 师范大学(8691)
- 研究所(8398)
- 中心(8384)
- 北京(8059)
- 经济学(7945)
- 州(7795)
- 财经大学(7394)
- 院(7159)
- 经济学院(7080)
- 业大(6994)
- 基金
- 项目(39225)
- 科学(32377)
- 基金(30255)
- 研究(29029)
- 家(26005)
- 国家(25829)
- 科学基金(23044)
- 社会(20547)
- 社会科(19667)
- 社会科学(19661)
- 基金项目(16477)
- 省(14927)
- 自然(14291)
- 自然科(14009)
- 自然科学(14006)
- 自然科学基金(13765)
- 教育(13313)
- 划(12660)
- 资助(11081)
- 编号(11046)
- 成果(9246)
- 国家社会(9013)
- 部(8865)
- 重点(8727)
- 制(8668)
- 创(8142)
- 发(8084)
- 人文(7935)
- 教育部(7928)
- 课题(7620)
共检索到9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陶钟太朗 杨遂全
研究目的: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立法历程进行溯源性研究,以及国外相关立法例比较研究,厘清宅基地使用权发展路径,结合现实需要,对宅基地使用权未来塑造指明方向。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空间权塑造实有必要,这将十分有利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破解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谜题和释放大量农村建设用地存量资产的钥匙。研究结论:应结合社会现实和立法发展方向,进行宅基地使用权空间权塑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传景
现阶段,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下称宅基地)管理制度缺陷,导致进城居住务工农民不愿意放弃闲置的宅基地。要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之目的,就必须着力改变这种局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国华
在大陆法系的物权法理论中,土地和建筑物的关系有结合主义和分离主义两种模式,并被不同国家和地区所采用,尽管各有特点,但通过制度比较可知,结合主义模式更具优势。在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尚未放开流转的情形下,与房屋所有权尚处于分离状态。应当改变和完善相关制度,令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一并流转即结合主义模式成为我国处理农村房地关系的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清怀 王海军
当前我国农村已经分化为传统型农村和现代型农村两种类型。通过分别考察、探析这两种类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完全引入市场机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清晰地发现市场机制在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上所具有的局限性同样存在于宅基地使用权的配置上。因此,在坚持"一户一宅"原则的前提下,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构建上,坚持"禁止城里人购买农村宅基地,允许宅基地在本集体成员间流转",应当是妥当、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市场机制 局限性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昕
我国现行国家层面立法对宅基地使用权征收补偿没有规定。实践中各地对宅基地使用权是否予以征收补偿做法不一,并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利益。建议: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标准;对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形成的宅基地应本着尊重历史与事实原则进行补偿;在房屋安置、自拆重建等非货币补偿中要注意补偿宅基地使用权的损失。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宅基地使用权 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晴
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宅基地使用权的内部转让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受让人不应受"一户一宅"原则限制,应改采法定面积限制。宅基地使用权跨集体转让应被许可,受让人应向集体经济组织交纳使用费,依宅基地用途确定受让人使用宅基地的年限。现阶段,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有其必要性,仍应继续沿用。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宅基地 宅基地使用权转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庆珠
在现代社会福利国家的理念及背景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对农村宅基地空中使用权进行限制,根据我国立法和实践这种限制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限制的法律规制有共通性,但在确定是否补偿时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空中使用权 限制 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浩 刘旦
目前,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构建我国的宅基地流转制度,对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宅基地使用权 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房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具体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通过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要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形成制度优势,尽快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宅基地 使用权 资格权 村庄规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平辉 赵舒捷
还权赋能、稳定放活的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改革蕴含着积极的制度效益和经济助推功能,但也暗藏农民失地、抵押财产无法变现、耕地被侵占等风险,因此需要兼顾助推效益与风险防控。基于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点及其防控措施的认识,一些主管部门和试点地方对宅基地抵押贷款人的准入资格和抵押物的设置与流转作出了某些限制,这些限制适应了试点阶段推进"两权"抵押改革的需要,但与当前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不符,需要秉承稳慎探索的原则进行调整,并增设新的优化措施来加以完善,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洪锋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现状考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农民开始以各种方式进入工厂、企业、城市,完全或者部分地脱离了农村,导致很多房屋、宅基地空置,宅基地的流转不可避免。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买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大多体现为买卖,实践中一般是住宅连同宅基地使用权一并买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孙卫东
研究目的:分析现行的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对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制度绩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禁止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制度导致了农村宅基地超标利用、居民点布局分散和村容村貌差,存在严重的宅基地利用效率损失;同时在城乡居民市场主体地位、城乡土地产权地位、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研究结论:基于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公平与效率的改进出发,取消限制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相关规定,允许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并严格管理农村宅基地。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村宅基地 流转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淑娟 王福香
结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规定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提出在明确宅基地资格权的前提下需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文章认为开禁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已是大势所趋,符合当前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态势,并就当前房地一体主义模式下的宅基地使用权附随房屋流转困境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芙 李月朦 吕中伟 边恕
本文从农村宅基地与使用权的由来、国家征用流转、企业或个人流转和用益物权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取向。从观念障碍、缺乏法律程序性保障和法律逻辑障碍来剖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点。从赋予农村宅基地以完整用益物权权能、拓展使用权流转主体范围、完善流转方式、确立期限及有偿流转使用方面,探讨了完善该项制度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