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6)
2023(9542)
2022(8004)
2021(7357)
2020(5846)
2019(13474)
2018(13205)
2017(24476)
2016(13750)
2015(14963)
2014(15210)
2013(15032)
2012(14767)
2011(13835)
2010(14313)
2009(13192)
2008(13372)
2007(12176)
2006(11168)
2005(10610)
作者
(42534)
(35388)
(35359)
(33418)
(22945)
(17092)
(15839)
(13650)
(13497)
(13047)
(12489)
(12095)
(11946)
(11613)
(11508)
(10830)
(10400)
(10362)
(10262)
(10216)
(9284)
(8999)
(8684)
(8325)
(8235)
(7975)
(7950)
(7800)
(7305)
(7131)
学科
(62218)
经济(62148)
(34968)
管理(34475)
(26608)
企业(26608)
中国(21721)
地方(19407)
方法(19361)
(17642)
(15650)
数学(15596)
数学方法(15359)
业经(14846)
(12872)
(12641)
金融(12640)
(12430)
银行(12407)
农业(12291)
(12286)
(12104)
(11038)
地方经济(10809)
理论(10561)
(10483)
贸易(10471)
(10003)
技术(9563)
教育(9457)
机构
大学(206343)
学院(204553)
(80782)
研究(80294)
经济(78948)
管理(68199)
中国(59777)
理学(56784)
理学院(55873)
管理学(54662)
管理学院(54230)
科学(50331)
(46200)
(43150)
(40148)
研究所(38895)
(38267)
中心(34464)
(34161)
(33516)
师范(33195)
财经(30676)
北京(29961)
农业(29799)
业大(29472)
(28320)
(27710)
(27645)
师范大学(26797)
(25829)
基金
项目(126503)
科学(99234)
研究(92986)
基金(89729)
(79466)
国家(78694)
科学基金(65402)
社会(58401)
社会科(55211)
社会科学(55194)
(50234)
基金项目(46226)
教育(43325)
(43255)
自然(41112)
自然科(40157)
自然科学(40142)
自然科学基金(39422)
编号(36974)
资助(36761)
(33064)
成果(32828)
重点(29904)
课题(28253)
(27864)
发展(26308)
(25894)
(25827)
(25188)
创新(24241)
期刊
(102071)
经济(102071)
研究(70416)
中国(49803)
学报(37279)
(37051)
科学(32989)
教育(32724)
(30611)
大学(27687)
管理(27333)
学学(25501)
农业(25134)
(23675)
金融(23675)
技术(17383)
业经(16905)
财经(16693)
经济研究(15946)
(14392)
问题(13415)
(13055)
图书(11689)
(11090)
(10701)
世界(10059)
(9907)
论坛(9907)
国际(9718)
(9683)
共检索到337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学军  
"李希贵之问"批评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诸多不当做法,提出了两个深层次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及其逻辑推演确立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能性与路径。通过需求-功能分析可知,学校特色发展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但学生特点或个性成长反过来决定了学校特色。"李希贵之问"假定了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生个性上做文章,将学生的个性与共同需要对立起来,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局限。学生核心素养与个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香军  
基于2023年各地信访典型案例、政府留言数据以及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基层信访治理不再单纯作为压制性手段,而是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从群众路线到压制作用再到回应性范式的转变,这表现在功能回应性、结构回应性与互动回应性三个维度上。基层信访承担了群众沟通、诉求解决与政策响应的三重回应性功能,功能的变迁带来了信访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程序结构与责任结构以自主调适的形式,回应系统功能和社会问题。为协调功能回应性与结构回应性,使二者保持时间上的同频与方向上的一致,基层信访治理还调动起情感要素,联动资源要素,推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回应,开创了基层回应性信访治理的生动格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香军  
基于2023年各地信访典型案例、政府留言数据以及访谈材料的分析发现,基层信访治理不再单纯作为压制性手段,而是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从群众路线到压制作用再到回应性范式的转变,这表现在功能回应性、结构回应性与互动回应性三个维度上。基层信访承担了群众沟通、诉求解决与政策响应的三重回应性功能,功能的变迁带来了信访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程序结构与责任结构以自主调适的形式,回应系统功能和社会问题。为协调功能回应性与结构回应性,使二者保持时间上的同频与方向上的一致,基层信访治理还调动起情感要素,联动资源要素,推动功能与结构之间的互动回应,开创了基层回应性信访治理的生动格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丽   王梦霏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澄宇  
回到生活世界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构成了语文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路向。生活世界包含了"前世界""东西"的存在,蕴含了对生活世界本身"超越"的可能。对生活世界的"凝视"与"表达"构成了语文的基础;生活世界中"他人"的存在建构了语文的基本结构;对生活世界的反思使我们在面对"吕叔湘之问"时,对语文和语文教育走向美学这一纯粹的"凝视"与"表达"方式,持审慎的态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张叶笑  周琳  叶子君  
研究目的:从土地利用学的产生、定义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地科学的关系入手,依据独立学科成立的标准,判断土地利用学是否具有独立学科属性,并重点对土地利用学及其各研究域进行进展梳理与展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学是围绕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展开的;(2)土地利用学已具备一些基础理论,但尚未形成其所独有的核心理论,理论体系缺乏核心理论的引导与支撑;(3)近30年以来,土地利用学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围绕土地利用分类、调查、评价以及借鉴并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的研究域。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奎  徐啸  
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对居民公共服务偏好的回应出现偏离。如何在网络社会下修正这种偏离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等ICT技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政府透明度,有效增强了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ICT对政府财政回应的影响机理,寻找政府财政回应的替代变量,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1)ICT发展加强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由寻租空间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2)ICT发展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威胁了地方政府晋升考核体系中的社会治理指标,我国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偏好主动转型;(3)ICT对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机制,对东中西部有不同影响。实证结果通过了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促进网信事业发展有助于刺激地方政府向满足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转型,进而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奎  徐啸  
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对居民公共服务偏好的回应出现偏离。如何在网络社会下修正这种偏离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课题。互联网等ICT技术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政府透明度,有效增强了政府投资公共服务领域的外在约束和内在激励。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ICT对政府财政回应的影响机理,寻找政府财政回应的替代变量,并利用中国省级层面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加以检验。研究发现:(1)ICT发展加强了民众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支出偏好由寻租空间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公共服务;(2)ICT发展增加了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威胁了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存德  
本文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实践活动的负态效应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核心出发,阐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娟  郭元祥  
本文认为,当前外语课程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忽视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导入、缺乏文化理解力培养的局限性。语言与文化具有发生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差异的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文化回应是基于语言学立场与文化立场整合的外语教学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少华  韩欣哲  
本文以财政回应性为研究对象,在财政回应性与公共服务需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财政回应性之间的作用机理。为了检验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回应性,本文选择财政支出结构作为财政回应性的度量指标,利用我国地级市财政数据,通过引入交乘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以上因素如何影响地方的财政回应性。结果显示:第二产业的发展抑制了福利性财政回应能力的提升;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依赖,使地方财政倾向于回应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福利性财政回应。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力求揭示政府提升财政回应性的有效途径,以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助力服务型政府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德成  白冬艳  
林业已经参与到共享经济中,需要充分认识林业发展共享经济的意义,明确可能的发展领域。文章在提出林业共享经济的概念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发展林业共享经济的意义,并从闲置资源、网络平台、参与主体等方面分析我国林业共享经济发展可能性。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林业共享经济有利于落实国家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林业发展效率、推进林业改革,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林业可能在林地、建筑、机器设备、资金、林业经营服务、林产品、林业知识等7个主要领域发展共享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德成  白冬艳  
林业已经参与到共享经济中,需要充分认识林业发展共享经济的意义,明确可能的发展领域。文章在提出林业共享经济的概念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发展林业共享经济的意义,并从闲置资源、网络平台、参与主体等方面分析我国林业共享经济发展可能性。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林业共享经济有利于落实国家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高林业发展效率、推进林业改革,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林业可能在林地、建筑、机器设备、资金、林业经营服务、林产品、林业知识等7个主要领域发展共享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维佳  
投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投资问题始终受到国内外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80年代后期,我国投资科学作为经济科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已具雏型,其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然而,投资科学毕竟是我国经济科学中的一门年轻的学科体系,还很不完善。尤其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投资领域出现了许多超出现有投资学科研究范围的新情况和新课题。笔者认为,必须创立和发展投资系统科学,以适应当代中国投资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仅就创立和发展投资系统科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