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
2023(1496)
2022(1243)
2021(1242)
2020(1048)
2019(2462)
2018(2361)
2017(3841)
2016(2757)
2015(3272)
2014(3305)
2013(2858)
2012(2839)
2011(2810)
2010(2902)
2009(2426)
2008(2444)
2007(2350)
2006(2160)
2005(2083)
作者
(6522)
(5455)
(5209)
(5186)
(3508)
(2597)
(2372)
(2291)
(2087)
(2017)
(1919)
(1891)
(1840)
(1814)
(1776)
(1773)
(1672)
(1645)
(1568)
(1563)
(1494)
(1326)
(1325)
(1323)
(1310)
(1256)
(1255)
(1243)
(1155)
(1113)
学科
(6651)
经济(6641)
中国(6539)
管理(6100)
(5006)
教育(4618)
(4554)
企业(4554)
理论(4448)
(3060)
教学(2363)
技术(2095)
(2059)
学校(2041)
(1988)
(1973)
(1914)
职业(1820)
业经(1806)
方法(1798)
学法(1694)
教学法(1694)
工作(1635)
研究(1552)
学理(1523)
学理论(1523)
(1498)
(1486)
图书(1435)
职业技术(1410)
机构
学院(38130)
大学(37662)
研究(13162)
教育(10786)
(10625)
经济(10216)
职业(9969)
(9760)
师范(9752)
管理(9593)
(8273)
技术(8159)
中国(7794)
师范大学(7679)
科学(7468)
理学(7452)
(7373)
理学院(7302)
管理学(7118)
(7108)
管理学院(7020)
(6924)
职业技术(6781)
研究所(6246)
(5665)
北京(5542)
财经(5294)
技术学院(5114)
中心(5054)
(4679)
基金
研究(18671)
项目(18269)
科学(15081)
教育(12659)
基金(11089)
社会(10036)
编号(10030)
社会科(9337)
社会科学(9334)
成果(8920)
课题(8594)
(8590)
国家(8406)
(8042)
(7797)
(7696)
科学基金(6836)
规划(6200)
职业(5991)
项目编号(5675)
(5660)
基金项目(5333)
(5227)
主持(5222)
(5088)
(5083)
主持人(5054)
研究成果(4888)
重点(4882)
教育部(4841)
期刊
教育(18803)
(15702)
经济(15702)
研究(14529)
中国(11925)
职业(9986)
技术(9085)
技术教育(7484)
职业技术(7484)
职业技术教育(7484)
(6352)
学报(5829)
(4948)
论坛(4948)
大学(4660)
科学(4379)
图书(4132)
财经(4064)
学学(3778)
管理(3700)
(3543)
职教(3410)
书馆(3220)
图书馆(3220)
(3163)
(2423)
金融(2423)
问题(2183)
(1966)
农业(1957)
共检索到67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龚春芬  
学术职业的权力、权威与声望的来源是高深知识。学术职业的权力是学术人在控制和垄断高深知识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术人在学术活动中的一种特权。这种权力不是外界力量的授权,而是高深知识内在的规定;这种权力所形成的影响决定了对于学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方式。学术职业的权威是一种特殊的权力表现形式,是高深知识价值在学术人身上的体现,是学术人对于高深知识的虔诚而赋予给特定人群的一种权力,表现为学术人对特定人群的自愿服从。学术职业的声望是学术界同行对于具有高深知识价值者的外在评价。学术职业权力、权威和声望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学术职业权力越大,越容易获得权威和形成声望;反过来,学术职业的声望越高,也越容易形成权威并获得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峰、龚春芬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学术职业的权力、权威和声望都是基于高深知识,它们存在着内在的关系。一般来说,学术职业权力越大,越容易获得权威和形成声望;反过来,学术职业的声望越高,也越容易形成权威并获得权力。而在高等学校组织中,声望和权力并不是一致的。政府、学校可以赋予一个人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于开文  
校长权威包括制度权威、道德权威、智慧权威和人格权威。作为专业领域中的领导者,校长不仅要善于了解和使用制度权威,更要追求与自身素养密切相关的道德权威、智慧权威和人格权威。"正当"与"公正"在校长的制度权威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智慧权威是校长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尚的道德支撑校长成为师生信服的楷模;优秀的人格特质是校长魅力的重要来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才  李润洲  
教师权威是保持教育教学秩序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教师权威下进行的 ,使生机昂然的教育教学活动蜕化为僵化、机械的过程 ,抑制了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其独立人格的生成。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权威由“外在依附”转化为“内在生成”,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 ,也是教师、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生成的需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荫涛  
论述了贯穿于情报学的权威法则,指出它是情报学的基本规律,探讨了它在情报学 中的作用,提出了权威度的概念,并给出它的定量计算方法,最后讨论了对权威法则的利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运超  
能否处理好权力与权威这一对关系,反映了大学校长治校过程中领导艺术的高低。没有权威的权力是干瘪的权力,而没有权力支持的权威则是无力的权威。当大学校长拥有的职务权力因个人具有的权威而强化、放大时,权力运用的效率和效用就得到相应增强,权威成为权力的放大器。大学校长的重要领导艺术就是要善于含蓄地使用权力,依靠治校结果来彰显治校权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5月1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第一,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5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现“双碳”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7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今年以来,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5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要协调推动湖北省和武汉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推动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1年9月21日在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我们必须复苏经济,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面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要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