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5)
2023(11143)
2022(9160)
2021(8339)
2020(6838)
2019(15079)
2018(14917)
2017(26632)
2016(14409)
2015(15569)
2014(15496)
2013(14722)
2012(13388)
2011(12159)
2010(12140)
2009(11391)
2008(10942)
2007(10086)
2006(8679)
2005(7631)
作者
(44400)
(37051)
(36833)
(34613)
(23317)
(17858)
(16437)
(14455)
(14050)
(12993)
(12633)
(12390)
(12153)
(11587)
(11440)
(11311)
(11062)
(10951)
(10620)
(10571)
(9403)
(9143)
(8862)
(8554)
(8450)
(8187)
(8149)
(8121)
(7434)
(7332)
学科
(50777)
经济(50714)
管理(47938)
(46355)
(39131)
企业(39131)
方法(20101)
技术(18275)
中国(17183)
数学(16234)
数学方法(16072)
(15630)
(14708)
(14196)
业经(13641)
(12632)
技术管理(12531)
理论(10958)
(10856)
农业(10836)
银行(10813)
(10346)
(10108)
金融(10100)
(9831)
贸易(9824)
(9772)
地方(9759)
(9519)
(8652)
机构
大学(208410)
学院(207083)
(78834)
管理(78741)
经济(77141)
研究(71176)
理学(67891)
理学院(67115)
管理学(65912)
管理学院(65534)
中国(52927)
科学(47112)
(44363)
(41457)
(36539)
(36479)
业大(35462)
研究所(33551)
农业(32839)
中心(32440)
(32098)
财经(28966)
北京(27535)
(27260)
师范(26808)
(26314)
(25644)
(25365)
技术(24523)
经济学(23241)
基金
项目(143888)
科学(113144)
基金(103142)
研究(101347)
(93108)
国家(92284)
科学基金(78203)
社会(64459)
社会科(61097)
社会科学(61083)
(58530)
基金项目(54957)
自然(51464)
自然科(50341)
自然科学(50320)
(49590)
自然科学基金(49485)
教育(46242)
资助(39350)
编号(39176)
(36049)
重点(32762)
创新(32711)
成果(31495)
(30770)
(30046)
计划(28694)
课题(28341)
(27882)
科研(27350)
期刊
(86519)
经济(86519)
研究(59520)
中国(46402)
学报(41517)
(36726)
科学(35441)
管理(31031)
大学(30652)
(28856)
学学(28753)
教育(26688)
农业(24429)
技术(18739)
(17214)
金融(17214)
科技(15245)
业经(15196)
财经(15086)
经济研究(13995)
(13422)
(13054)
(11950)
问题(11219)
业大(11110)
图书(11008)
技术经济(10735)
(10701)
论坛(10701)
农业大学(9480)
共检索到308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树军  
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统称为学术共同体,是科技创新过程所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其产生过程,有“组织”成分,也有“自组织”成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支撑科技创新系统的向前推进和发展。学术共同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产生的作用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变革模式和发展速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路路  
学术共同体是推动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繁荣和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新型的"智库型"学术共同体以共同的学术研究领域为动力,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引擎,以凝聚理论共识、推动制度完善和引导舆论氛围为基本职能,是我国全社会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成立了"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社会中心"),该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东姣  马永红  杨雨萌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晓伟  
学术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学术的生产与传播,冲击着传统学术媒体下的学术环境,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构建的新生态。学术共同体是以学术生产与传播为根本任务的学术人员群体,学术共同体与范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学术本体的两种存在形式。媒介构建是学术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途径,学术新媒体既可以通过学术生产与传播促进学术共同体构建,也可以通过推动范式形成促进学术共同体发展。学术新媒体需要特别强化其发展的学术逻辑,从注重发挥渠道功能回归到注重学术内容本身,借助媒体融合之趋势扩大参与,从而促进学术共同体构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纪河  朱燕菲  
学习共同体曾被描述为21世纪学校的愿景之一。本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发展概况,从概念溯源、内涵界定、发展趋势与特征等多角度进一步探究,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当代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是建立在对滕尼斯、韦伯、吉登斯、鲍曼等学者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对杜威、彼得·圣吉、萨乔万尼、博耶等学者学习共同体理解的创新之上;第二,学习共同体是包涵认知、情感、行为、意志四大层面内容的学习生态系统,共同目标、共同意识或共同理解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首要前提,归属感、身份认同和意义感知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情感纽带,对话、协商、合作、参与是学习共同体生成的基本保障,参与者的主动性、自发性、反思性是学习共同体产生的根本动力;第三,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完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推进了当代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衍生出了"无处不在""和而不同""导向卓越"等新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晓宁  
1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规则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强调在包容性下取得合作与共赢[1]。这种包容性需要依靠规则来保障,也需要依靠民心来维持。但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中,世界格局和国际规则的演变并没有跟上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对包容性需求的演变。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多年来,《南开管理评论》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期刊、学者、研究团队等学术共同体开展合作,以主办、承办、协办、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各类国际、国内高端管理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主编面对面、圆桌对话等活动和环节,把握学术研究动向,邀约优秀研究成果、促进高质量学术互动,推动开创中国管理研究新境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静然  王平  
地方高校学科团队处于弱势,其重要成因是合作文化的缺失。学术共同体具有动态融合和共生共荣两大特征,它对地方高校学科团队建设的启示是联合重点创重点,努力形成结构优势。基于此,文章从把握业界需求,为学科团队融入共同的社会环境;营造合作文化,为学科团队创设共同的文化环境;凝练学科特色,为学科团队构筑共同的语言环境;建设研发平台,为学科团队搭建共同的工作环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学科团队的创建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葛晨虹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成熟的理论或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指导道路选择。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要构筑并坚守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信念。理论文化"自觉"包括对自我文化特质的把握、建构和自信,也包括对中国文化在国际格局中地位和竞争影响力的清醒把握。社会理论有价值属性,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价值体系,如何通过教育和传播使大众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发展形成"最大公约"的认同,这是时代提出的任务,也是一种国家能力。高校学术共同体作为集理论构建、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为一身的群体,在文化强国以及理论建设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责任地位,也应当在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中,更多一份中国理论的价值自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翼   曹蓉   孙哲  
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多层级、跨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实现机制,为厘清现实语境下府际科技创新合作规律提供新阐释。研究发现:地理、组织、制度邻近性等静态要素与中央介入程度、政策协同程度等动态要素间的策略性互动构成府际科技合作的驱动总成。任务压力、收益预期与交易成本、风险感知作为正反向驱动因素,影响各级政府参与科创共同体的现实选择。府际压力与共同体合作行动间多源流互动是政府科创合作的重要推手。根据横向协调和纵向压力强弱匹配程度,将府际科技合作生成模式划分为任务帮扶型、转移合作型、互动发展型和响应跟随型。在科技创新等高净值领域府际合作中,高层级政府在适当施加任务压力的同时也要根据横向协调强度及共同体行动的积极性,确保纵向权力介入适度、可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嘉威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些年高校教育的热点,国际教育会议将创业教育称为21世纪教育的通行证。我国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此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意见》。新时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很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必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进行研究。先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协同理论,之后从高校、社会与政府方面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莉辉  张国防  
学习共同体是教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念,一度引起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并付诸实践。虽然在基础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挑战和制约,但在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习模式中,利用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的模式却在悄然进行着。无论从学术科技类社团成立宗旨、社团学习内容,还是从社团学习过程、社团学习效果等角度来看,此类社团与学习共同体理念相一致。在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进一步与社团学习相结合,以此构建大学生新型学习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效飞  郝志军  
传统课程管理的弊端在实践中催生出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这在当前教育标准化驱动的复杂教育语脉下有其积极的合理性。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秉持批判路线和平等对话取向,将学生等边缘化群体纳入课程领导实践,在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批判教育理论下的课程领导共同体不仅需要在不同课程利益攸关者间共谋,还要重点考量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的积极力量,其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经验合作、话语批判、情境实践和文化互动等路径,对我国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峰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创新来支撑,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基础上,运用共需共赢策略、建立共循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最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菅光宾  詹青龙  
本研究基于学习目标分类学、创造性思维等理论,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创新分析类目,然后以某师范大学分别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对其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学习者的广泛参与、持续关注,特别是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持续关注,对提高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程度效果明显;不同学历层次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