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01)
2022(505)
2019(939)
2018(985)
2017(1749)
2016(1105)
2015(1279)
2014(1320)
2013(1333)
2012(1352)
2011(1399)
2010(1561)
2009(1643)
2008(1753)
2007(1833)
2006(1689)
2005(1651)
2004(1669)
2003(1862)
2002(1922)
作者
(3961)
(3351)
(3132)
(3132)
(2176)
(1600)
(1426)
(1341)
(1284)
(1221)
(1202)
(1198)
(1180)
(1162)
(1062)
(1023)
(992)
(989)
(957)
(875)
(870)
(819)
(801)
(799)
(781)
(745)
(744)
(740)
(652)
(645)
学科
(5514)
经济(5507)
管理(4005)
(3443)
(3399)
企业(3399)
教育(2937)
理论(2621)
(2521)
中国(1918)
(1692)
(1575)
业经(1550)
方法(1502)
(1423)
研究(1331)
(1268)
金融(1267)
(1223)
(1218)
(1211)
银行(1211)
(1166)
(1119)
(1096)
(1047)
体制(981)
图书(974)
书馆(936)
图书馆(936)
机构
大学(25598)
学院(23176)
研究(8138)
(8003)
经济(7787)
管理(6246)
(5666)
中国(5585)
(5495)
(5314)
师范(5310)
理学(4596)
科学(4583)
理学院(4505)
管理学(4436)
管理学院(4374)
(4355)
师范大学(4310)
(4298)
财经(4172)
教育(3988)
北京(3763)
研究所(3714)
(3705)
(3618)
(3616)
财经大学(2886)
中心(2855)
经济学(2754)
(2613)
基金
项目(9195)
研究(8453)
科学(7003)
基金(6088)
社会(5113)
(4845)
社会科(4782)
社会科学(4779)
国家(4770)
教育(4503)
成果(4401)
编号(3817)
科学基金(3761)
(3456)
课题(3105)
(3080)
基金项目(2803)
(2572)
(2457)
资助(2453)
项目编号(2312)
(2307)
(2302)
阶段(2300)
(2272)
重点(2196)
(2194)
规划(2179)
研究成果(2129)
教育部(2095)
期刊
(12774)
经济(12774)
研究(11668)
教育(6693)
(5403)
中国(4873)
学报(4687)
财经(3651)
大学(3648)
科学(3397)
(3171)
学学(3137)
管理(2732)
图书(2644)
(2202)
(2196)
金融(2196)
书馆(2187)
图书馆(2187)
问题(2020)
技术(1768)
(1619)
(1570)
(1529)
论坛(1529)
经济研究(1495)
(1471)
业经(1440)
社会(1388)
财经大学(1366)
共检索到41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翠萍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陶美重  
教育消费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受教育者本身与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教育消费不单纯是一种消费,还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发展消费。教育消费要求消费者参与服务过程,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阶段性和非重复性等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田  
美育是美学方面内容的多元综合教育,只有把握住美育这一结构整体的本体事实,诉诸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出美育的本质。而肢解美育整体、只执一个方面的美育本质论,则陷入了本体论和方法论误区,无法找到真正的美育本质之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丰  刘爱生  
大学特色在内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且二者都指向大学作为整体或是个体所显现出的独特性,或者说是关于大学的一种质的规定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由"内生性"逐渐走向"外生性"、由"无意识"逐步走向"有意识"的漫长过程。大学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精髓。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碳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和碳排放制度三个维度独立鉴证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碳排放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碳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计主体、保证程度和业务基础等角度对碳审计做出不同分类。基于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而言,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碳审计与能源审计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碳审计与低碳经济审计、低碳审计、碳排放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碳交易审计是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审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的本质是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学实践的结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又是逻辑构建的结晶,是在理论中创造的。遵循大学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大学的本质呈现出家族相似性,是一个多元和合体。随着当代社会实践中人之文化本质的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得以澄明。作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人类文明互通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成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小勇  
审计的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在审计实务中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整个审计理论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审计本质认识的集中主流观点进行评述,提出审计本质的新观点——?信任鉴证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化柏林  
通过实例分析对情报的本质及核心进行探讨。情报的本质为情况之报告,从空间上讲包括他方情况与本方情况,从时间上包括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情况。情报的核心是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获取信息,然后运用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汇总,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报告,报送给相关人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东  尹轲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平均生命力短等问题。这此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管理过度、经营不足、把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本文认为,明确经营(operate)与管理(manage)的关系,重点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是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困境的关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基于审计一般本质来阐释工程审计本质。工程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的独立鉴证、评价和监督,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工程治理制度安排。相对于工程项目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投资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程审计这个术语能更精准地体现对工程类经管责任的鉴证、评价和监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本质的一个理论框架。从内涵来说,算法审计是以系统方法对经管责任履行中的算法进行独立检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算法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来说,算法审计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审计,也可分为不同审计主体实施的算法审计,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类。从相关概念的关系来说,算法审计是人工智能系统审计的组成部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琴  庞丽娟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少锋  
资本经营的目标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资本增值主要表现为考核期内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增加 ,其中留存收益的增加是资本增值的最终源泉。而留存收益最终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 ,所以按资本经营原则进行的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本质和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德  倪男奇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