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90)
- 2023(4546)
- 2022(3837)
- 2021(3492)
- 2020(3011)
- 2019(7237)
- 2018(6994)
- 2017(12845)
- 2016(6990)
- 2015(7793)
- 2014(7630)
- 2013(7919)
- 2012(7070)
- 2011(6471)
- 2010(6968)
- 2009(6779)
- 2008(7148)
- 2007(6829)
- 2006(6418)
- 2005(6058)
- 学科
- 管理(30689)
- 济(29578)
- 经济(29544)
- 业(22180)
- 企(21210)
- 企业(21210)
- 中国(11684)
- 财(10274)
- 方法(9101)
- 理论(7443)
- 地方(7267)
- 制(7087)
- 务(7015)
- 财务(6981)
- 财务管理(6962)
- 企业财务(6596)
- 业经(6495)
- 学(6443)
- 数学(6190)
- 数学方法(6084)
- 城市(6067)
- 划(5922)
- 策(5874)
- 银(5423)
- 银行(5421)
- 行(5024)
- 和(5021)
- 农(4844)
- 人事(4684)
- 人事管理(4684)
- 机构
- 大学(103739)
- 学院(100084)
- 管理(39353)
- 济(38470)
- 经济(37180)
- 研究(34152)
- 理学(30575)
- 理学院(30108)
- 管理学(29681)
- 管理学院(29407)
- 中国(28725)
- 京(24342)
- 财(22643)
- 科学(19595)
- 江(18076)
- 所(16971)
- 财经(16155)
- 中心(15810)
- 范(15764)
- 北京(15741)
- 师范(15703)
- 州(14798)
- 研究所(14711)
- 经(14507)
- 师范大学(12819)
- 院(12337)
- 省(11875)
- 财经大学(11775)
- 经济学(11526)
- 农(11102)
- 基金
- 项目(55553)
- 科学(44216)
- 研究(42284)
- 基金(40486)
- 家(34418)
- 国家(34106)
- 科学基金(29971)
- 社会(27231)
- 社会科(25798)
- 社会科学(25786)
- 基金项目(21054)
- 省(20347)
- 教育(19648)
- 自然(18671)
- 自然科(18262)
- 自然科学(18260)
- 自然科学基金(17899)
- 划(17649)
- 编号(16781)
- 资助(16066)
- 成果(15195)
- 课题(12690)
- 重点(12367)
- 部(12043)
- 发(11377)
- 国家社会(11357)
- 教育部(10667)
- 创(10645)
- 大学(10586)
- 性(10520)
共检索到17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Sharpe James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Sharp James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亦琛 樊博
应急管理是多方协同应对突发事件以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管理活动,然而政府条块间的信息与资源壁垒成为制约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政府条块协同水平是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中政府应急管理条块协同行为的衍生逻辑和发展路径,选取我国超大城市S市进行案例研究,分析目标、初始条件、驱动力、结构、过程等关键理论组件,构建应急管理数字协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在内外部驱动力双向驱动下,初始“软硬件”直接影响数字协同的初期效果和发展速率。(2)数据、制度与技术三要素的交互支撑能够削弱协同结构的复杂、僵化并促进协同模式多样化。(3)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应急管理数字协同体系有赖于机制的灵活性、结构的稳健性和过程的动态适应性3个重要特征。在实践层面,结合S市的实践探索,提炼出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协同过程的关键对策组合(赋能+服务、问责+共识、合规+自主)。研究成果对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跨部门协同形成理论深化,并为我国其他省市应急管理突破数字壁垒实现数字协同提供管理启示与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嗣均
本文从中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与大城市不断增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对城市发展方针及其形成背景、城市体系整体性的客观性质、大城市超前发展及其内在机理,以及中国特定条件下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特有推动因素分别作了考察。认为现阶段大城市成长具有必然性,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方针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欣泉 李瑞茶
大城市行如何率先在向商业银行转化过程中迈出开拓性的一步赵欣泉,李瑞茶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彻底改变经营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真抓实干,尤其是地处发达地区的大城市行更应先行一步。那么大城市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又如何尽快迈出这开拓性的一步呢?我们认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贤德
中等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种选择──论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湖北省襄樊市副市长黄贤德一、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为什么要把襄樊建设成现代化大城市?不少人认为,中等规模的城市最好,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还从避免城市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5万人、20万人、50万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锋 黄润龙 丁金宏 段成荣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的大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①从1997年的34个增长到2007年的63个。近年来,某些特大城市显现出来的一系列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公共服务失衡等城市问题,引发了各方热议。"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如何调控?如何管理",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以往在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优先发展小城镇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对城市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韦福雷 姜明君
特大城市是减排的重要领域。中国特大城市低碳发展中存在消费碳排放量被低估、建筑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低碳出行难、"低碳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等困境。因此,亟需构建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建设城市之间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特大城市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低碳城市 碳排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建荣
论中国崛起世界级大城市的条件与构想杨建荣历史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作为世界经济现实发展重心的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经济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新旧世纪之交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祁振兴 曾庆全 王兰芬 李汉斌 方庆忠
一、问题的提出在经历了十年经济,金融改革后的今天,我国各大城市农业银行的城区业务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昔日“农贷银行”,正在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区域大银行转变。随着金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杜鹏,林富德,刘爽,宋健,陈功,陈谊,刘文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万家佩 涂人猛
随着改革与对外开放,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受自然、历史、行政、经济协作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宏观区域经济格局正经历着一个重新探索与重新组合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已呈现出多类型、多模式与多层次的多元化特征。其中,以大城市为发展核心,具有“点——轴——圈”空间结构与多重循环机制特征的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在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这类经济地域单元在我国各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独具特色与活力,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和地理学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杰
主持人语:大城市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当前国内经济循环重要性日趋上升的背景下,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大城市受制于要素承载的土地空间约束,发展动能和发展潜力都受到很多限制,未能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大城市也面临居住人口和发展要素高度集中并相互竞争空间的冲突。大城市的房价租金高、职住不平衡、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突出,不仅严重影响了其发展成效和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对发展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
关键词:
城市住房 城市住房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