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2)
- 2023(7381)
- 2022(6135)
- 2021(6008)
- 2020(4891)
- 2019(11111)
- 2018(10973)
- 2017(20447)
- 2016(11007)
- 2015(12675)
- 2014(12351)
- 2013(12392)
- 2012(11897)
- 2011(11117)
- 2010(11265)
- 2009(10592)
- 2008(10583)
- 2007(9789)
- 2006(8760)
- 2005(7763)
- 学科
- 济(48918)
- 经济(48759)
- 管理(27800)
- 业(21841)
- 方法(18890)
- 中国(18743)
- 企(17378)
- 企业(17378)
- 农(14582)
- 数学(14319)
- 数学方法(14229)
- 业经(11805)
- 环境(11553)
- 学(11255)
- 和(10630)
- 贸(10490)
- 贸易(10482)
- 易(10310)
- 财(9781)
- 理论(9531)
- 制(9400)
- 地方(9171)
- 农业(9070)
- 发(8284)
- 融(8060)
- 金融(8058)
- 教育(8051)
- 银(7948)
- 银行(7939)
- 行(7772)
- 机构
- 大学(165629)
- 学院(160583)
- 济(72695)
- 经济(71418)
- 研究(63558)
- 管理(55493)
- 中国(49530)
- 理学(46229)
- 理学院(45593)
- 管理学(44930)
- 管理学院(44607)
- 京(37020)
- 科学(35654)
- 财(33994)
- 所(31754)
- 研究所(28684)
- 中心(27405)
- 财经(26600)
- 范(25496)
- 师范(25348)
- 北京(24709)
- 经(24323)
- 经济学(24254)
- 江(23793)
- 农(22718)
- 院(22497)
- 经济学院(21635)
- 师范大学(20923)
- 财经大学(19654)
- 科学院(19146)
- 基金
- 项目(100317)
- 科学(79856)
- 研究(78938)
- 基金(73820)
- 家(64030)
- 国家(63487)
- 社会(53761)
- 科学基金(53145)
- 社会科(49763)
- 社会科学(49747)
- 基金项目(38002)
- 教育(36256)
- 省(35063)
- 划(31369)
- 编号(31034)
- 自然(30137)
- 资助(29927)
- 自然科(29333)
- 自然科学(29327)
- 自然科学基金(28849)
- 成果(27879)
- 部(24552)
- 重点(23423)
- 中国(23090)
- 国家社会(23010)
- 课题(22615)
- 发(22446)
- 教育部(21442)
- 性(20337)
- 创(20034)
共检索到262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媛媛
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学批判理论。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相结合,最终走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生态危机。生态问题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蔓延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詹姆斯·奥康纳关于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要重视全球性视角与地方性视角的相互结合,又要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结构上的平衡,还要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了2035年与2050年美丽中国目标,并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时代 十九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晓雷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如何体现其社会主义的性质等问题做出回答。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实践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只有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才能保证中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本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体系、实践品质和国际特征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系统完整,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本文从八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品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吸收养分,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指导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不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放眼世界,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贡献出了卓越的中国智慧,彰显出鲜明的世界意义与国际特征,对于促进全世界共同携手建设美好地球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丁桂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从客观现实出发,从世情国情出发,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于理论创构与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深刻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本质规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内涵。其中,立足于当代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构的发生逻辑、坚持法治思想,确立"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路径的实践逻辑、坚守民生福祉的执政担当,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民生的价值逻辑,共同构成其理论体系的三大逻辑内涵,为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现实展开提供强大的逻辑力量和内源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佳琪
我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和发展是促进生态环境安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提高农业产能的重要课题,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王凡所著的《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一书是作者对其既往研究的整体梳理和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展望。作者在开篇就阐明,农业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永恒主题,在逐渐深入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中,作者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特征及内涵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理论以及多年研究经验,建构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层面提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后续章节分别从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农业经营管理制度、知识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等几个角度总结农业绿色发展策略,对新时期农业调整与转型具有较高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它蕴含着宽广的全球视野,对于凝聚全球共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价值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经济关系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思想,"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实践路径,"国际社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生态经济全球共建思想等,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为解决全球生态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其指引下,我国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实践示范,为推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提供了方向引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通 王凤双 杨彦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反映在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中,文化的作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要求,尤其是论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当深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又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并结合新时代我国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着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深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对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启示 实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冬梅
论述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其宗旨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因此,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解放 以人为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思源 陈琳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人本经济思想,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新发展理念、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思想对人本经济学的启示,这对人本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启发意义。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经济学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王国成 程艳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揭示并阐明了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指引着我国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了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与经济的共赢;为建立全球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了全球生态文明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球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意义,展现着科学真理的强大力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世忠 马元驹
会计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传承、改革开放、面向未来四个角度探索了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会计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