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70)
2023(6704)
2022(5728)
2021(5216)
2020(4590)
2019(10506)
2018(10490)
2017(20028)
2016(11101)
2015(12506)
2014(12560)
2013(12122)
2012(11028)
2011(10205)
2010(10497)
2009(10309)
2008(10188)
2007(9303)
2006(8168)
2005(7718)
作者
(31822)
(26904)
(26645)
(25244)
(17156)
(12656)
(11993)
(10246)
(10184)
(9611)
(9238)
(9078)
(8892)
(8779)
(8470)
(8222)
(7741)
(7737)
(7724)
(7516)
(6825)
(6518)
(6442)
(6237)
(6057)
(6031)
(5997)
(5728)
(5375)
(5226)
学科
(46635)
经济(46552)
管理(39830)
(34152)
(30924)
企业(30924)
方法(22982)
数学(20058)
数学方法(19661)
(14453)
(13852)
中国(11342)
业经(10174)
(9673)
(9546)
(9533)
理论(9000)
(8883)
财务(8843)
财务管理(8819)
企业财务(8414)
(8232)
银行(8225)
(8140)
金融(8137)
体制(8047)
(7849)
(7376)
环境(7082)
(7067)
机构
大学(168035)
学院(164902)
(67156)
经济(65770)
管理(63361)
理学(54277)
理学院(53678)
研究(52824)
管理学(52501)
管理学院(52172)
中国(40310)
(35959)
(34733)
科学(30799)
财经(27774)
(26367)
(25548)
(25035)
中心(23727)
研究所(23411)
(22266)
北京(21854)
(21680)
业大(21587)
师范(21499)
经济学(21341)
财经大学(20622)
(20103)
经济学院(18968)
(18766)
基金
项目(106013)
科学(85024)
基金(79086)
研究(77640)
(68076)
国家(67541)
科学基金(58829)
社会(51163)
社会科(48522)
社会科学(48511)
(40943)
基金项目(40725)
自然(37610)
教育(37528)
自然科(36799)
自然科学(36793)
自然科学基金(36130)
(34703)
资助(33034)
编号(30543)
成果(26454)
(24843)
(24470)
重点(24142)
课题(22085)
(22055)
教育部(21684)
国家社会(21405)
(21140)
人文(20803)
期刊
(75888)
经济(75888)
研究(52087)
中国(33790)
(30187)
管理(25679)
学报(25272)
科学(23203)
(20417)
大学(20047)
教育(19857)
学学(18776)
(16341)
金融(16341)
财经(15700)
技术(14693)
(13376)
农业(13009)
经济研究(11558)
业经(10696)
问题(10184)
统计(9416)
(8709)
技术经济(8381)
(8052)
(7756)
理论(7705)
决策(7666)
现代(7255)
科技(7165)
共检索到251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弘  陆瑶  
由基金的信托本质和基金财产的独立性可以得出清算的必要性,但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契约型私募基金清算问题缺乏关切。一旦遇到清算僵局,投资者损失往往难以确定,导致相关纠纷长期悬空。现有主要进路有三:以清算作为定损的唯一依据、不经清算直接推定全损和第三方估值“代清算”。坚持清算作为定损的唯一依据与清算僵局的泛在之间存在深刻矛盾,立法真空之下的破局之道正是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借助《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或相关司法解释出台为契机,着眼于强制清算的启动、强制清算小组的组织、基金财产强制清算的程序安排与司法鉴定的选择性引入,并以强制清算作为前置程序的衍生诉讼与怠于清算和违法清算的公法规制作为补充救济途径。以既有的公司强制清算制度为基础,充分尊重基金财产独立性与非主体性等特征,契约型私募基金强制清算制度的构建将沿着法治化轨道有序展开。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周洪峰  廖晓东  曾晨舆  
"契约型私募基金"是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投资模式,对契约型私募基金应如何征税,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契约型私募基金资本募集、投资运作、收益分配过程中的法律关系入手,得出契约型私募基金运作过程中存在"两种应税行为、两个纳税主体"的结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容庆  
公司强制清算制度是规制公司有序退出市场的法律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一定的适用困境。为了使公司强制清算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予以完善,在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价值设计上,应坚持清算程序公正原则、清算效率原则和利益均衡保护原则;在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机制构建上,应设立清算基金以保障清算机构合理报酬、完善考核机制以促进清算程序高效运行、建立解散登记以督促公司开展自行清算、统一清算立法以确保清算程序有法可依、协调行政机关以确保清算终结注销登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肖萍  
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采取契约型基金管理模式,本文选取英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典型的契约型基金管理国家,从基金治理的组织结构、治理机制和监管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契约型基金治理经验及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的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孝星  
一、我国契约型基金治理结构的现状 (一)法律框架体系 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2000年10月颁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运行的两个基本法规,在此基础上,我国针对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基金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滔  高利恒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组织架构的分析。在对契约型和公司型投资基金的优缺点做出比较分析 ,提出了通过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的几点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倪宣明  武康平  黄嵩  
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框架研究私募基金的合伙人契约。有限合伙制下普通合伙人(代理人)拥有人力资本,而有限合伙人(委托人)拥有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相对稀缺,使得普通合伙人在博弈中处于相对有利地位,并获得设计合伙人契约的权利,从而博弈流程与公司制具有质的不同。本文首先给出与公司制下米里斯-霍姆斯特姆-罗杰森条件相对应的有限合伙制下的最优契约决定条件,将两种机制进行比较,从理论上解释私募基金的运营实践。有限合伙制下的激励程度更高,普通合伙人有动力实现更好的业绩。本文最后讨论线性契约并进行相应的函数模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肖欣荣  田存志  
私募基金是一种新兴的资产管理模式,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契约。本文利用Tirole(2006)的公司融资分析框架和思想,研究了私募基金管理者与基金外部投资人的委托代理关系,求解出私募基金的最优管理规模和分成比例,并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理论结果进行了讨论。理论模型和数值计算表明:私募基金的最优管理规模和分成比例是存在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参数组合下,现实中广泛使用的"2—20"合同才具有某种合理性,且并非最优;业绩表现费有助于降低私募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丽娜  
制度和契约是两个难以分清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制度就是契约,契约就是制度。实际上契约与制度既有着紧密联系,又有着重大区别。法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制度和契约关系的理解是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的,都是不全面的。作者从契约与制度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深入考察,得出制度是契约的核心内容、是契约的外在表现这一结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军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知识对导游小费制度进行解释和分析,认为导游小费是在旅游服务中,导游与游客之间心理契约的一种价格,是游客对遵守心理契约的导游人员付出的报酬。导游与游客间心理契约的不确定性决定着导游小费的不确定性。我国的导游小费制度推行的良好环境尚不具备,导游小费制度在我国发展,只能是在"纯玩团"内采取自愿性小费的形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在Antweiler研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不完全契约理论,构建了企业排污的一般模型,并使用"差异中差异"的估计方法,基于省级制造业大类行业数据,考察契约制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契约制度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契约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企业倾向于投入"减排专用资本"进行污染减排活动,进而改善环境质量。但是这种积极作用在契约密集度较高的行业并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而行业本身的污染强度属性则可以解释这一"反常"的结果。为克服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再估计,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金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自诞生以来,相关税收政策得到了国家的较大支持。营改增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契约型资管产品的增值税问题进行了专门明确。本文针对现行税法对证券投资基金相关主体的纳税义务规定,深入剖析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在纳税主体界定、税收负担、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日本两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收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高金平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自诞生以来,相关税收政策得到了国家的较大支持。营改增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契约型资管产品的增值税问题进行了专门明确。本文针对现行税法对证券投资基金相关主体的纳税义务规定,深入剖析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在纳税主体界定、税收负担、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日本两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税收实践,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良  贾宇洁  冯涛  
固定管理费率制度在目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下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基金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基于固定费率+激励制度+风险分担机制的基金管理费收取契约模式进行了探讨。文中将基金管理费分成基金日常运营费用、业绩报酬两部分分别结算,前者可直接计提,后者则参照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确定,且两部分费用依照风险共担系数由基金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共同承担。该契约模型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有效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并可应对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业绩报酬与日常运营费用分别计算使得基金管理人有积极性降低基金的日常运营成本并使成本费用内部化,基金管理人也尽其可能的运作基金以减少赔偿支付。风险共担机制的引入使得基金管理人尽量保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