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1)
2023(8524)
2022(7290)
2021(6886)
2020(5727)
2019(13027)
2018(12932)
2017(23994)
2016(13113)
2015(14361)
2014(13850)
2013(13553)
2012(12324)
2011(11231)
2010(11563)
2009(10762)
2008(10792)
2007(9975)
2006(8983)
2005(8043)
作者
(34714)
(28789)
(28634)
(26999)
(18463)
(14231)
(13141)
(10905)
(10863)
(10668)
(10031)
(9780)
(9674)
(9147)
(8787)
(8626)
(8607)
(8572)
(8458)
(8293)
(7326)
(6857)
(6856)
(6826)
(6696)
(6470)
(6401)
(6353)
(5804)
(5656)
学科
(47675)
经济(47626)
管理(39694)
(36554)
(30251)
企业(30251)
(18270)
方法(15191)
技术(13433)
中国(13397)
地方(13350)
业经(12806)
理论(12103)
(11331)
(10951)
贸易(10941)
(10731)
(10554)
数学(10544)
农业(10445)
数学方法(10328)
(10253)
技术管理(9527)
教育(8360)
(8051)
银行(8041)
(7923)
(7685)
环境(7441)
(7357)
机构
学院(177192)
大学(172959)
(64347)
管理(64038)
经济(62684)
研究(56458)
理学(53099)
理学院(52375)
管理学(51387)
管理学院(50990)
中国(44813)
(37569)
科学(34895)
(33036)
(30796)
(28898)
师范(28711)
(27753)
(27735)
中心(26904)
财经(24901)
(24864)
研究所(24454)
北京(23991)
师范大学(22739)
业大(22056)
(21988)
(20722)
技术(19980)
(19356)
基金
项目(107530)
研究(85089)
科学(84170)
基金(73987)
(62913)
国家(62249)
科学基金(53664)
社会(52177)
社会科(49189)
社会科学(49171)
(45300)
基金项目(39642)
教育(38904)
编号(36359)
(36097)
自然(32885)
自然科(31878)
自然科学(31867)
自然科学基金(31284)
成果(30302)
资助(29350)
课题(26293)
(24679)
(24660)
重点(23895)
创新(23050)
(22072)
(21952)
项目编号(21305)
(21261)
期刊
(84494)
经济(84494)
研究(56979)
中国(41459)
教育(28588)
(28076)
管理(25335)
(23848)
学报(23820)
科学(23182)
大学(18468)
技术(17344)
学学(16409)
业经(16042)
农业(16008)
(16000)
金融(16000)
财经(12546)
图书(12424)
经济研究(12009)
问题(11299)
(10921)
(10095)
书馆(9474)
图书馆(9474)
(9365)
(9173)
论坛(9173)
(9126)
科技(8895)
共检索到285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论大自然探谜旅游———一项新的专项产品———以黔东南、黔南州为例□翟辅东一、问题来自实践大自然探谜旅游,是人们乃至专业工作者对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迷离怪异的生态、地质等景象,迄今为止未能破译其谜因而引发的旅游活动。探谜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专项旅游产品。笔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静  王蓉  李亚娟  贾垚焱  于洁  
以网络信息为数据来源,以黔东南州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构建基于网络信息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体系,并对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单体吸引力进行评价,同时基于GIS方法对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参与统计评价的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共137个,其中人文综合类旅游资源数量最多,民族风情体验类、人文活动类和游憩休闲类旅游资源均相对较少;(2)全部旅游资源点吸引力的平均值为0.153,其中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均值最高,为0.212;(3)各亚类旅游资源吸引力在不同评价维度的优劣势相对突出,且各有所长;(4)黔东南州旅游资源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其西北部和南部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旅游资源点相对较少;(5)镇远县中部,凯里市—雷山县为黔东南州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镇远县、凯里市、天柱县为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三个片区,凯里市—雷山县、从江县—黎平县为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吸引力最集中的两个片区,而休闲体验类旅游资源吸引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部,且各资源点的吸引力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胡智如  
搞好农村“三项建设”,是解决我国农村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加速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其意义更为深远,它对于落实中央“八七”扶贫攻坚规划,密切党群关系.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 要搞好这一系统工程,既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要注重投资效果,不能单纯追求“量”的增加,要以实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苏静  孙九霞  
文章基于游客追寻与其想象一致空间景观的研究先验,以黔东南州岜沙社区为案例,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了岜沙社区传统空间生产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而剖析在旅游发展之后,多元主体对岜沙社区空间想象的建构过程;最后通过对比岜沙社区传统的真实空间与其被建构的空间,发现:(1)建构空间与真实空间之间存在脱离,这会改变岜沙社区空间生产的规则,进而会改变其空间变迁的路径;(2)政府主管部门主导多元主体集体建构了岜沙社区的空间。在讨论部分,文章提出不同群体在空间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生产规则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向红  蔚秀莲  陈如霞  许玉凤  潘网生  
旅游业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文章基于生态足迹和二阶段锡尔系数模型分析黔南州及各县(市)旅游生态环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州2011—2016年人均旅游生态足迹逐年下降,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也逐年下降;黔南州整体旅游生态环境差异无明显改变;州内县域旅游生态环境差异仅瓮安、龙里、平塘、独山4县明显减小;旅游生态环境之所以存在差异,表象是受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因素的影响,而本质则是受控于区域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力度及旅游管理水平等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文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5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本研究以黔东南州148个旅游吸引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位熵计量方法探讨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β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结构特征,从而得出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沿东南-西北走向以"倒凹"型结构集聚,黔东南州"四圈一区"旅游空间格局的五大区域中,南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旅游资源禀赋远远优于北部城市经济圈、工业旅游经济区和山水风光名胜旅游经济圈;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间的连接程度为1.02,处于中低级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高维和  
以数字技术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以数字文化助力旅游产业消费升级,正在成为新阶段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立足于知名数字文化产品极大影响旅游经济发展这一“现象级”事实,文章利用数字平台手工搜集、筛选数字音乐产品,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1个城市面板数据,将数字音乐产品发行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模型多维度检验了数字音乐产品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知名数字音乐产品可以显著促进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但对国际旅游经济影响不显著,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基础上仍然成立;知名数字音乐产品不仅能促进本地旅游经济发展,还能够拉动邻近城市旅游经济;知名数字音乐产品的旅游经济促进效应在四五线城市、区域文化多样性和旅游资源禀赋高的城市更显著;知名数字音乐产品可通过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结论不仅为重塑数字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还为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静  贾垚焱  李亚娟  于洁  王蓉  
基于游客出行轨迹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旅游目的地交通结构已成为研究交通可达性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筛选、挖掘网络游记文本中的时空信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可达性模型、耦合模型等,以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黔东南州为例,分析了州内自助游网络结构特征与州内交通可达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州内自助游发展水平与交通可达性的耦合协调关系,为民族地区自助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通过网络游记数据挖掘,州内自助游旅游节点主要有27个,且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经过的县(市);2)黔东南州自助游网络整体密度较低,边缘与核心节点联系较弱,互动性差,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出不均衡性;3)27个旅游节点中平均最短出行时间179.67分钟,其中肇兴侗寨可达性最佳,加车村及加榜梯田可达性最差;4)旅游节点与所在县(市)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较低,其自助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存在一定错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殷红梅  
自我国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检索研究文献发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已成为国内旅游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稳定方向。然而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微观尺度的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优劣是衡量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之一,因此对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制定出适宜策略。本文构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的资源—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民族县域旅游发展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发展县域凯里(市)综合评价得分最高为1.510,显示出其作为黔东南州首府旅游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基础优势;极核发展县域雷山、镇远、施秉、黎平、从江和榕江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逐渐成长为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的核心民族县域;均衡发展县域锦屏、台江、剑河、黄平、麻江和丹寨发展潜力较大;滞后发展县域岑巩、三穗和天柱发展较为缓慢。上述结果揭示了民族县域旅游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和规律,为民族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自强   何婕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贵州省黔东南郎德苗寨为案例,通过深入访谈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剖析郎德苗寨旅游参与“工分制”的起源、长存逻辑以及未来变革方向,引申社区主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出路。结果表明:郎德苗寨的文化逻辑与社会基础形塑了“工分制”,而历史关键节点决定为何选择了“工分制”。保障居民参与权的“工分制”难以规避“偷懒”而被诟病,却在郎德苗寨延存至今,是回报递增强化了“工分制”的制度惯性,且作为社区制度中的一部分,“工分制”又镶嵌在制度网络结构中形成关联依赖,产生体制锁定,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工分制”得以长存。从人力资本特征看,“工分制”本身是有效率的,只是社区内部群体分化与外部环境变迁加剧了路径偏离,制度变迁更倾向于选择坚持村寨传统价值理念的共同富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学成  李江风  蒋琴  罗永常  
从旅游商品需求市场角度出发,试图构建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影响因素与旅游动机的关联度结构模型。以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商品市场为例,对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影响因素和旅游动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问卷整理、筛选、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两者的关联度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商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可石  马捷  任子奇  谢华  
古镇是历史文化和地域精神的载体。在观光、休闲、度假融合的旅游阶段,人文价值成为古镇旅游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古镇复兴的区域界定、价值组成、复兴目标都较以往有所扩展,人文主义在古镇开发中演绎为发展的区域性、旅游产品的原真性、旅游场域的持续性的特征和诉求,需要通过区域增长极转换,形态产品控制,文化产品升级与动力系统引发等四方面路径加以实现。下司古镇是基于以上人文主义复兴路径的实践,以古镇复兴带动区域振兴,为我国古镇旅游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宝莉  刘晓鹰  
超越外源式扶贫,构建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内源式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是消灭贫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不二之选。通过对黔东南岜沙苗寨旅游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贫困文化"的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贫困人口资本匮乏及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内生机制构建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村寨自组织建设,明晰村寨居民在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所得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兆彬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文路  覃建雄  张江峰  
[目的] 通过对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对该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在构建发展水平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2005—2019年三者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耦合模型计算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1)黔南州石漠化治理、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三者系统发展均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强。(2)黔南州乡村旅游发展和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大致由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向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演化。两者系统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3)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效的耦合度大致分为低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低水平高速率发展阶段和高水平低速率发展阶段。两者系统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逐步发展为中间协调,尚存在一定提升空间。[结论] 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助推黔南州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选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