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7)
2023(5512)
2022(4789)
2021(4448)
2020(3874)
2019(9117)
2018(8841)
2017(16047)
2016(8861)
2015(10074)
2014(9628)
2013(9710)
2012(9310)
2011(8707)
2010(8921)
2009(8455)
2008(8459)
2007(7833)
2006(7196)
2005(6839)
作者
(28460)
(23640)
(23605)
(22385)
(15351)
(11536)
(10564)
(9195)
(9008)
(8723)
(8333)
(8168)
(8126)
(7958)
(7839)
(7505)
(7012)
(7006)
(6983)
(6781)
(6136)
(6014)
(6004)
(5746)
(5452)
(5385)
(5236)
(5122)
(5010)
(4823)
学科
(35832)
经济(35788)
管理(21661)
(19860)
(16863)
企业(16863)
方法(14553)
(13118)
贸易(13114)
(12882)
数学(11823)
(11719)
数学方法(11611)
(11256)
中国(10855)
(9839)
理论(9087)
(8522)
(8066)
出口(8056)
出口贸易(8055)
(7055)
业经(6842)
教育(6223)
地方(6025)
(5678)
金融(5676)
关系(5490)
农业(5315)
(5306)
机构
大学(135262)
学院(130185)
研究(52098)
(51730)
经济(50639)
管理(41364)
中国(38589)
理学(34319)
理学院(33826)
科学(33438)
管理学(32875)
管理学院(32621)
(31214)
(28789)
(27107)
研究所(25970)
(25859)
(22529)
中心(21835)
业大(21728)
农业(21342)
北京(20420)
财经(19596)
(19199)
(18921)
师范(18656)
(17783)
(17495)
(17251)
经济学(16823)
基金
项目(82271)
科学(62529)
基金(58386)
研究(56979)
(53836)
国家(53391)
科学基金(42829)
社会(34463)
社会科(32581)
社会科学(32568)
(31502)
基金项目(28996)
自然(28521)
自然科(27864)
自然科学(27849)
(27779)
教育(27598)
自然科学基金(27377)
资助(25953)
编号(21443)
重点(19771)
成果(19402)
(18375)
(17388)
课题(17230)
(16540)
科研(16230)
计划(16141)
创新(15463)
教育部(15326)
期刊
(61199)
经济(61199)
研究(45079)
中国(33159)
学报(30475)
(24222)
科学(23887)
大学(22803)
教育(21472)
(21283)
学学(20987)
管理(18103)
农业(15956)
(11689)
金融(11689)
财经(11639)
技术(11333)
(10717)
经济研究(10311)
(10135)
(9447)
国际(9310)
问题(8918)
业经(8368)
图书(7988)
业大(7933)
(7875)
林业(7646)
世界(7383)
书馆(6339)
共检索到219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德海  
认为杰出人才特别是大批杰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不是人为地刻意培养出来的,而是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孕育的结果。杰出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广阔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充裕的自由时间。只有在广阔的自由空间和充裕的自由时间的条件下,才能形成人的内心自由。在我国,加速国家社会化的改革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治,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的工资收入和退休待遇,才是真正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必由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沪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人们在追思这位伟大科学家不朽功勋的时候,回顾并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感佩于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1989年7月,钱学森先生曾为本刊"教育问题笔谈"栏目撰写题为《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主张。这里,发表专家学者重读此文的体会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钱学森先生的缅怀之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查有梁  
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首先,通过家庭教育、基础教育成为“合格人才”;进而,通过中等和高等专业教育成为“专门人才”;在“合格人才”、“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有部分人才成为“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教师质量是关键,素质教育是基础,终身教育是核心。三者是紧密相关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通过梳理诺贝尔科学奖情况,提出了"我们培养了能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杰出人才吗"这个问题;然后从"育人使命缺失,办学内在驱动力缺失,人才培养目标缺失,杰出教师缺乏,优秀教材缺失,自由创新文化缺失"六个方面分析了我们大学在杰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办学理性、教学理性和文化理性"三个维度阐述了大学必须坚守的学术理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其坤  
当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国家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变革等多因素历史地交汇在一起,各国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呼啸而至,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几个科学突破的例子,阐释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强调培养杰出人才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学科规划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施建农  
笔者亲历我国大陆超常儿童教育30余年的曲折发展,分析指出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缺乏法律保障、师资力量不足、基础研究起步晚且力量弱等问题。并提出正确认识超常儿童教育的目的是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基础。基于此,着重辨析了超常儿童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间的关系。强调开展超常儿童教育是为了尽到健康社会对下一代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并呼吁要为我国数量庞大的超常儿童开发一套适宜的课程体系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志敏  闫在在  韩英  魏利东  
已有的定量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策略都是通过一个事先确定的调查者知道的设计参数来设计回答装置。文章给出一种用随机产生的且不被调查者所知的设计参数设计随机的随机化调查装置,所提出的装置不仅提高了被调查者对调查的配合程度,而且在精度上也要优于固定设计参数的调查模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高扬  池雪花  章成志  孔捷  
人才精准画像清晰全面地展示行业人才特征,为人才管理部门的人才引进工作和我国各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以智能制造领域为例,构建杰出人才的精准画像,揭示智能制造领域杰出人才的群体特征。利用专家评价法识别杰出人才,从基本属性、研究兴趣、学术影响力三个维度构建杰出人才画像,通过统计分析揭示智能制造杰出人才的群体特征。研究发现:大部分智能制造领域杰出人才的年龄分布在49~58岁,男性占96%;智能制造领域的杰出人才以学术研究型人才居多,集中分布在高校及研究院所,杰出人才的平均专利数约为27项;从地区分布看,智能制造领域的杰出人才集中在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文章提出的多维度杰出人才精准画像构建方法可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特征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兆雄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根龙  
最近,在我们开展的一次关于深圳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深圳居民的银行存款状况,所以拟了以下一个调查问题:“您现在的银行存款是()?以下有六个备选项,⑴3万以下;⑵3-10万;⑶10-30万;⑷30-50万;⑸50-80万;⑹80万以上。”很显然该问题属于强敏感性问题,因此被调查者极有可能出于保护个人隐私而拒绝回答或作虚假回答。解决敏感性调查问题比较科学和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化回答技术。随机化回答技术最早由沃纳(Warner)于1965提出,之后就有很多人提出改进的随机化回答模型,如双无关问题模型、隐含的随机化回答模型、随机截尾的Warner与Sim-mons模型等。从二项选择到多项选择、从定性到定量,随机化回答技术在解决敏感性问题调查方面日渐完善。理论的可行性和操作的简便性是设计随机化回答模型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的难点。目前,很多的模型在理论的可行性方面无可非议,但其过于繁琐的操作规则使模型的价值大打折扣。本文旨在通过对西蒙斯随机化回答模型作一定延伸,从而获得解决多项选择的敏感性调查问题的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炜  
针对国内部分文献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共性特征的观点,与钱学森及其导师冯·卡门眼中的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比对,辅以一些近期数据,发现国内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共性的观点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在规模巨大、历史悠久、学科齐全、治理模式、学术自由、应用研究等六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以此为案例再次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所谓共性特征提出质疑,建议要实事求是、抢抓机遇、科学借鉴、彰显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国亮  
2009年10月31日,一代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人们在追思这位伟大科学家不朽功勋的时候,回顾并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深深感佩于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创新品格。1989年7月,钱学森先生曾为本刊"教育问题笔谈"栏目撰写题为《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的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主张。这里,发表专家学者重读此文的体会文章,以表达我们对钱学森先生的缅怀之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宋丽丽  
"超常"学生可以概括为"三高",即高智商、高情商和高创造力。将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超常"学生选拔出来进行早期培养、及时培养,可以说是一项为国家未来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超常"学生需要"超常"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超常"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均衡论"观念、"左"的思想以及形而上学的观点影响和贻误了"超常"教育;与此同时,招生工作中"稳定压倒一切、分数高于一切、公平主导一切"也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导致"超常"教育不能实施、不敢实施。为此,要做好"超常"教育,破解"钱学森之问",一要树立实施超常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转变思想观念,破除"三个一切";三要制定"超常"学生的选拔标准和操作办法,大力创建"超常"学校;四是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善待"超常"学生并加大培养力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星  
"钱学森之问"背后的假设是大学应当培养杰出人才。但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管理者们需要考虑改变其精英培养模式,为学生将来成为杰出人才创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化的职场,大学毕业生必须学会读书、思考;沟通、协调;择业、转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