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693)
2022(1418)
2021(1437)
2020(1349)
2019(2774)
2018(2902)
2017(4864)
2016(3297)
2015(4123)
2014(4239)
2013(3891)
2012(3630)
2011(3448)
2010(3723)
2009(3503)
2008(3693)
2007(3682)
2006(3298)
2005(3030)
2004(2728)
作者
(9008)
(7553)
(7292)
(7258)
(4827)
(3670)
(3467)
(2904)
(2881)
(2833)
(2682)
(2586)
(2522)
(2500)
(2289)
(2266)
(2225)
(2203)
(2199)
(2146)
(2117)
(1879)
(1843)
(1842)
(1795)
(1763)
(1723)
(1686)
(1582)
(1549)
学科
(10101)
经济(9997)
管理(8217)
教育(6606)
(5746)
(5001)
企业(5001)
中国(4994)
理论(4500)
方法(3367)
(3346)
(3272)
教学(3184)
(3116)
(2864)
(2546)
思想(2537)
政治(2479)
思想政治(2335)
政治教育(2335)
治教(2335)
业经(2334)
德育(2330)
工作(2262)
社会(2255)
数学(2249)
数学方法(2161)
(2044)
研究(2042)
学校(2039)
机构
大学(55188)
学院(47632)
研究(16036)
(14309)
经济(13786)
管理(13360)
(12042)
(11244)
师范(11213)
理学(10553)
中国(10372)
理学院(10322)
教育(10055)
管理学(9834)
管理学院(9737)
科学(9685)
(9153)
师范大学(9018)
(8586)
(8102)
北京(8093)
研究所(7029)
(7020)
财经(6845)
中心(6446)
(5992)
(5806)
(5744)
业大(5699)
(5481)
基金
项目(24283)
研究(21638)
科学(18347)
基金(15203)
社会(12601)
教育(12366)
(11919)
国家(11740)
社会科(11598)
社会科学(11592)
成果(11036)
(9961)
编号(9912)
科学基金(9554)
(8627)
课题(8204)
大学(7465)
基金项目(7462)
(7187)
资助(6248)
项目编号(6240)
(5974)
研究成果(5863)
规划(5841)
(5710)
(5621)
重点(5572)
(5380)
(5344)
(5327)
期刊
研究(21879)
(20762)
经济(20762)
教育(19914)
中国(15689)
学报(9383)
大学(8617)
(8569)
科学(6410)
图书(6298)
学学(6253)
(6121)
管理(5220)
财经(5089)
书馆(5026)
图书馆(5026)
高等(4478)
(4408)
农业(4122)
技术(3869)
高等教育(3815)
(3345)
金融(3345)
(3151)
职业(3071)
问题(2994)
(2814)
论坛(2814)
业经(2676)
(2649)
共检索到86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学  朱福惠  
随着近现代法律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宪法的确立和发展,大学自治逐渐被纳入宪法的保障。宪法保障大学自治的基本结构是以大学法人化为基础,依大学之性质赋予大学基本权利主体地位。其中,私立大学受保障的强度和范围高于公立大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景欣  
宪法监督制度在西方国家起源早 ,发展快 ,相对发达 ,基本成熟 ,始于18世纪 ,历经三个百年 ,嬗变为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专门监督等宪法监督制度的三种基本模式 ,确定了宪法监督机构的特定化、地位和权威的独特性、人员构成的高标准和任命的严格化、权利行使方式多样化、运行的程序化等完备、科学的宪法监督制度 ,已成为国家法治的不可或缺的支柱制度之一。我国本世纪确立的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将在21世纪全面展开、逐步实现 ,建立、健全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是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宪法监督制度的综合考证 ,力图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提供模式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汪强  于鹏飞  
我国《宪法》第42条第2款不是权利条款,而是《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它有着四方面的功能。我国《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均通过一定方式实现对公民劳动权的保障,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就业政策密切相关的劳动权,它在《宪法》上的性质,首先是生存权与自由权的延伸,更是一种现代《宪法》下的社会权,社会权是超越公法属性与私法属性的权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游志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棱镜门"等一系列独具时代特性的事件。网络世界各项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威胁着每个公民的隐私权。政府机构侵犯公民隐私权不仅在技术上更加容易,而且在事实上也颇为常见。公民隐私权并没有被我国现行宪法列为基本权利。规范政府对公民信息的监控行为,强化对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障,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为此,亟需探究公民隐私权的存在价值与法理基础,并在宪法层面上寻求规范保障与救济保障。宪法保障下的公民隐私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基本权利效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芳  
新中国宪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的变迁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的修改历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需要"毫不动摇"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到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陈  
虽自晚清以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始终以国家建构为鹄的,但背后的意识形态,却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卫生观向社会主义卫生观的深刻转变。后者集中体现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基本原则,这一崭新的卫生观与毛泽东所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国体”构建愿景相贯通,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理解我国当代宪法公共卫生条款的历史原点。然而,随着国家对于人权议题的越发重视,尤其是2004年人权入宪,现行宪法中长期保持稳定的公共卫生条款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但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该条款应做完全的权利化理解,更非可以从中直接推导出主观性权利,而是在这一条款内部形成了兼顾国家建构与权利保障的平衡结构,具体如何实现端赖立法机关的实践智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婧  朱福惠  
通过区分教学自由与言论自由可以探讨教学自由的范围与界限。教学自由是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它是社会基本权而非言论表达自由,是教师在教学场所传授专业知识的权利,属于非政治表达的范围。教师对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的选择和决定是教学自由的重要内容,它排除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干涉,所以,教学自由被限定在专业知识领域内。教师不得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政治表达,其言论自由只能在开放式的公共领域内展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立武  
在美国高等教育与法律的关系中,大学教师宪法权利保障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联邦法院通过对一些涉及宪法问题的教育案件的审理对全国高等教育政策产生了影响,改进了大学教师的权利保障状况,维护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周茎  周德和  丁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义  
基于宪法与法律的框架拘束和差异化的议行关系格局,我国行政机关获得了广阔的立法裁量空间。由此,行政立法裁量是"基于国家权能分工的一般裁量",包括是否立法、何时立法、如何立法的裁量。然而,行政立法裁量是授权性与拘束性的辩证统一,这主要体现在其外部界限与内部界限之中。行政立法裁量的外部界限主要包括宪法第八十九条列举的"行政管理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授权及执政党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与中心工作,内部界限主要是平等原则和比例原则对行政立法的拘束。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肃昌  肖泽忠  
审计为谁服务、审计机关如何设置、审计监督谁和监督什么、审计工作如何维持是审计制度的基本方面。宪法思想作为影响宪法形成与发展的思想文化 ,同样影响着审计制度这些基本方面的选择与特征。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主要方面同样体现出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多元而又复杂的宪法思想 ,并随着中国宪法思想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最终可能会影响甚而导致中国审计制度的深度改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锴  
税的宪法基础在于它是公民向国家承担的一种宪法义务,即这种义务直接因宪法而产生。费作为对公民财产权的一般限制,其宪法依据是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但是,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本身也存在限制,这些限制包括: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而限制、采用法律保留的形式来限制以及限制不能违反比例原则。根据税与费的不同,从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公民纳税义务中并不能推导出公民有向国家缴费的宪法义务,而只能作为一种法律上的义务,即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该义务将不存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翔  
在中国宪法史上,对于基本权利限制的规定方式,有着从“法律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再到“法律保留原则”的“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变迁。旧中国的制宪多采“法律限制主义”,无法为基本权利提供有效保护。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宪法的批判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采“宪法保障主义”或者“绝对保障主义”立场。但在反思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缺陷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采纳“基本权利可受限制”的务实观念,对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作出规定。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借由《立法法》等重大立法以及相关的宪法实践,现代立宪主义意义上的法律保留原则得以最终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玉松  
8月27日,《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旅游业界欢欣鼓舞。笔者从事旅游法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自然也对旅游法的正式出台满怀期待。旅游法在起草之初,社会各界在该法的定位上曾经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它应当是旅游产业促进法,也有人认为它应当是旅游合同法,还有人认为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姜春兰   武丽君  
虚拟财产是互联网时代财产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虚拟财产并非仅存在于《民法典》中,而是具有很强的宪法属性,对于保障财产权人的人格利益、丰富宪法财产权的客体范畴、划定公民财产权与国家权力的边界以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民法典》第127条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当前《民法典》至少存在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定性模糊、对失衡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视不足、对国家介入行为的规制不足、对司法审判的规范指引笼统等缺憾,并直接影响了虚拟财产权主体的权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虚拟财产保障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同质性,二者都是促进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仅仅依靠私法体系并不足以保障公民的虚拟财产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理应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予以积极回应,并明确国家对于虚拟财产权保障负有法律边界以及国家保护义务,从而有效指引国家司法审判,将虚拟财产权保障纳入法治轨道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