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9)
2023(2547)
2022(2172)
2021(2230)
2020(1857)
2019(4069)
2018(4143)
2017(6260)
2016(4584)
2015(5736)
2014(5909)
2013(5054)
2012(4579)
2011(4415)
2010(4717)
2009(4161)
2008(4156)
2007(4086)
2006(3640)
2005(3355)
作者
(12003)
(10122)
(10015)
(9767)
(6534)
(4915)
(4603)
(4095)
(3935)
(3878)
(3577)
(3540)
(3507)
(3367)
(3246)
(3242)
(3074)
(3041)
(2979)
(2975)
(2875)
(2632)
(2553)
(2523)
(2451)
(2336)
(2285)
(2279)
(2192)
(2140)
学科
教育(10630)
管理(8693)
(8456)
经济(8437)
理论(7764)
教学(7380)
(6809)
中国(6276)
(5458)
企业(5458)
学法(4712)
教学法(4712)
(4465)
学理(3785)
学理论(3785)
(3679)
研究(3639)
思想(3413)
政治(3339)
学校(3316)
思想政治(3175)
政治教育(3175)
治教(3175)
德育(3146)
高等(2637)
方法(2544)
工作(2466)
(2453)
业经(2435)
农业(2362)
机构
大学(65492)
学院(60307)
研究(21562)
(15095)
教育(15035)
管理(14955)
(14936)
(14848)
师范(14833)
经济(14471)
科学(13664)
中国(12432)
理学(11988)
理学院(11714)
师范大学(11656)
(11638)
(11280)
管理学(11185)
管理学院(11078)
(10477)
研究所(10148)
技术(10115)
北京(9877)
职业(9392)
(9273)
业大(9000)
(8890)
中心(8355)
农业(8107)
(7629)
基金
项目(33765)
研究(30439)
科学(25270)
教育(19413)
基金(19330)
(16027)
(15841)
国家(15727)
社会(15408)
成果(14962)
编号(14957)
社会科(14238)
社会科学(14232)
(13783)
课题(13159)
科学基金(12404)
(11628)
基金项目(9668)
大学(9359)
规划(9111)
项目编号(8655)
重点(8563)
研究成果(8300)
(8200)
(8016)
资助(8009)
(7805)
(7427)
(7343)
(7216)
期刊
教育(33499)
研究(25909)
中国(22906)
(21444)
经济(21444)
学报(12947)
大学(11066)
(9727)
科学(8821)
职业(8480)
学学(8402)
(8049)
技术(7442)
农业(6739)
图书(6634)
高等(6479)
管理(5919)
高等教育(5407)
书馆(5294)
图书馆(5294)
财经(5040)
技术教育(4733)
职业技术(4733)
职业技术教育(4733)
(4465)
论坛(4465)
(4453)
成人(4448)
成人教育(4448)
(3897)
共检索到107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莉明  
高校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加以引导并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如何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使志愿精神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琼  
<正>如今,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多所高校成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会系统运动的新兴力量,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着专业性和文化性等独特优势。为此,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使之长效化发展,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  
创业伦理培育是塑造创业者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其价值在于它是建设健康创业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是"双创"时代提升高校育人针对性、实效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个体创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其内涵在于它是教育工作者通过组织适合教育对象创业伦理水平提升的价值环境,在教育对象的创业伦理意识、创业伦理知识、创业伦理情感、创业伦理意志四个维度上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其进路在于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创业伦理培育的全程贯通,即方向主导、内容框定和方法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帅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意识不够坚定、机制不够完善、组织流于形式、社会认可度不高等不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何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中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文章在总结“抗疫精神”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高校志愿服务的工作现状,进而提出“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实施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玉美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出现了不同程度认同上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对中国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持轻视的态度;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行为,民族自强力下降;精神追求和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对祖国前途感到迷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族精神教育的缺失,多元文化的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因此,必须研究多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民族精神认同感的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翠兰  
经济新常态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兼备的新型职业人才日益偏爱。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要以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途径,全面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爱权  林战平  
企业家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家精神是制约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稀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准确理解、把握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探讨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条件,在中国培育企业家精神就显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鲜兰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晓薇  
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道德意志培育的研究多是从大学生道德意志的上位概念——意志或意志力入手,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情感、意志、动机和兴趣等非理性因素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德育实践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晓敏  施险峰  
大学生励志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诸如体系不健全、途径不充分以及目标不鲜明等局限性,并结合志愿文化的特点,阐述了志愿文化对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礼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我国青年志愿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志愿者文化也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为了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团委应该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大学生公益意识,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志愿者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燕  
当前,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思想认识及培育的机制、内容、途径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