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0)
2023(6357)
2022(5261)
2021(5106)
2020(4435)
2019(10218)
2018(10467)
2017(20108)
2016(11475)
2015(13576)
2014(13566)
2013(12827)
2012(11561)
2011(10565)
2010(11219)
2009(10067)
2008(9686)
2007(9038)
2006(8018)
2005(7190)
作者
(30606)
(25297)
(24972)
(23996)
(16331)
(11956)
(11517)
(9772)
(9656)
(9275)
(8685)
(8564)
(8226)
(8127)
(7708)
(7649)
(7575)
(7559)
(7408)
(7216)
(6553)
(6220)
(6144)
(5863)
(5801)
(5755)
(5602)
(5594)
(5306)
(4969)
学科
(39423)
经济(39389)
管理(29395)
(29101)
(21622)
企业(21622)
方法(20594)
数学(18113)
数学方法(17541)
中国(15166)
理论(11154)
教育(10545)
(10181)
(8661)
(8625)
业经(8566)
教学(8455)
(8397)
工作(7755)
(7570)
贸易(7561)
(7355)
服务(7177)
(6530)
银行(6525)
地方(6471)
农业(6443)
(6355)
(6243)
技术(5990)
机构
大学(158001)
学院(153427)
管理(56970)
(55106)
经济(53533)
理学(48514)
理学院(47919)
研究(47838)
管理学(46535)
管理学院(46250)
中国(35213)
(34098)
科学(29310)
(26620)
(24880)
师范(24725)
(24610)
(23443)
中心(22338)
北京(21962)
研究所(21125)
财经(20803)
业大(20583)
(20361)
(20315)
师范大学(19591)
技术(18939)
(18722)
教育(18173)
(17168)
基金
项目(98636)
科学(77358)
研究(76903)
基金(67974)
(57730)
国家(57189)
科学基金(49421)
社会(46399)
社会科(43726)
社会科学(43706)
(40409)
教育(39714)
基金项目(34689)
编号(34225)
(34078)
自然(30730)
成果(30433)
自然科(30074)
自然科学(30067)
自然科学基金(29477)
资助(28774)
课题(25013)
重点(22375)
(21477)
项目编号(21457)
大学(21195)
(20921)
(20664)
(20269)
规划(19379)
期刊
(61968)
经济(61968)
研究(49564)
中国(38580)
教育(36992)
学报(23515)
管理(21968)
(21510)
科学(20018)
大学(19760)
(18452)
技术(16825)
学学(16581)
图书(15191)
农业(12486)
(12269)
金融(12269)
财经(11287)
书馆(11156)
图书馆(11156)
经济研究(10093)
业经(9907)
(9854)
职业(9784)
统计(9129)
(8539)
(8088)
论坛(8088)
问题(7717)
决策(7483)
共检索到24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同果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泽容  
大学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难题之一。在漫长的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侵权问题时有发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观念落后、制度缺失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建设,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感,要从多方面构建维权法制化模式,为大学生营造安全可靠的就业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轩东  孔晓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意向的现状,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与基层就业意向运用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做相关分析发现,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推进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促进基层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双促进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舆论导向模式;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建立基层就业大学生与在校生的传、帮、带模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全面提出基层就业的项目计划,包括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基层见习项目、选调生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等。十年来,由这些项目所代表的基层就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秉琦  李寿国  彭璟  
我国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逐步形成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进行择业技巧“包装”和一些简单的职业指导,目的是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时、顺利就业。这种临时突击型的就业指导模式注重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兴旺  
大学作为个体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偏重研究个体心理的辅导模式,被引入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它的及时性、情感倾向性、灵活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并在他们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珊  
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存在角色、职能、协同和能力等困境的基础上,注重发挥高校载体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从"生态圈"价值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实践子系统、协同子系统、能力子系统和载体子系统六个方面构建高校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生态圈"模式"。生态圈"模式更加着眼于工作环节的一体化衔接和六大子系统的协同合作共生,包括大学生个体、高校、政府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宇征  王云胜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积极性仍然不高。而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渴求,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改革,为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提供道德、知识、技能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綦群高  王英姿  
待遇、条件、政策、工作环境和少数领导观念等因素,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要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要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当前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文章。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李笑秋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一环境一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房欲飞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大学生的就业重心不断向基层岗位下移,要求高校对这一趋势做出回应。尽管国家一再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各个环节进行面向基层的政策导向,但这些政策的落实却举步维艰。调研表明,当前高校仍然存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脱离大学生基层就业实际、面向基层的社会实践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就业指导中基层就业导向不明等不利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此,亟需高校人才培养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欢  周颖  陈旻  
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当前高校大学生特征为依托,从国家、高校、基层不同主体出发,分层次分重点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决策、育人和保障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大学生,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焕性  蒋承  李笑秋  
从职业发展的视角对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职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表明,整体看,基层就业大学生的职业前期了解不足、准备不足;已经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其专业对口率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等现象较为突出;而就未来的职业预期来看,计划离开当地的学生比例较高,印证了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基层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因此,建议相关机构加强宣传与合作,提高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和职业稳定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乔飞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问题的对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祝军  杨平  
本文从参与意愿和满意度评价出发,结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调查数据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基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挟"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典型基层就业项目开展的调研,实证分析了大学生参与基层就业项目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及已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研究发现:在参与意愿方面,家庭收入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女性、本专科应届毕业生的参与意愿更强;在满意度评价方面,男性、研究生群体的满意度明显更低;大学生对于基层就业项目所提供的"发展性措施和机会"的满意度高于对"保障性措施和环境"的满意度。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艰苦和个人发展受限制是阻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