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0)
- 2023(11049)
- 2022(9855)
- 2021(9497)
- 2020(8015)
- 2019(18752)
- 2018(18556)
- 2017(35185)
- 2016(19391)
- 2015(22087)
- 2014(22090)
- 2013(21741)
- 2012(19782)
- 2011(17978)
- 2010(18007)
- 2009(16605)
- 2008(16211)
- 2007(14221)
- 2006(12564)
- 2005(11140)
- 学科
- 济(74686)
- 经济(74602)
- 管理(54538)
- 业(49910)
- 企(42975)
- 企业(42975)
- 方法(34335)
- 数学(28669)
- 数学方法(28271)
- 中国(20726)
- 农(18442)
- 学(18344)
- 财(18238)
- 业经(16411)
- 理论(16364)
- 地方(14894)
- 教育(14878)
- 制(13314)
- 和(12979)
- 贸(12970)
- 贸易(12963)
- 易(12533)
- 农业(12247)
- 务(11529)
- 技术(11468)
- 财务(11456)
- 财务管理(11434)
- 银(11104)
- 银行(11071)
- 企业财务(10835)
- 机构
- 大学(279560)
- 学院(270778)
- 管理(106945)
- 济(101044)
- 经济(98612)
- 理学(92439)
- 理学院(91353)
- 管理学(89492)
- 管理学院(88984)
- 研究(88805)
- 中国(64475)
- 京(60284)
- 科学(55698)
- 财(47894)
- 所(44206)
- 范(41009)
- 师范(40718)
- 研究所(40095)
- 江(39730)
- 中心(39354)
- 农(39143)
- 业大(39039)
- 北京(38608)
- 财经(38334)
- 经(34753)
- 州(32931)
- 师范大学(32866)
- 院(31975)
- 农业(30379)
- 经济学(29383)
- 基金
- 项目(181696)
- 科学(142271)
- 研究(136741)
- 基金(130097)
- 家(111739)
- 国家(110762)
- 科学基金(95137)
- 社会(83647)
- 社会科(79046)
- 社会科学(79021)
- 省(70752)
- 基金项目(69145)
- 教育(64573)
- 自然(61477)
- 自然科(60012)
- 划(60004)
- 自然科学(60000)
- 自然科学基金(58875)
- 编号(57172)
- 资助(53706)
- 成果(48803)
- 重点(40347)
- 部(40194)
- 课题(39876)
- 发(37424)
- 创(37375)
- 大学(36093)
- 项目编号(35801)
- 教育部(34901)
- 创新(34544)
- 期刊
- 济(112574)
- 经济(112574)
- 研究(87380)
- 中国(54255)
- 学报(44417)
- 教育(44265)
- 管理(39913)
- 科学(39120)
- 财(36601)
- 农(35416)
- 大学(34658)
- 学学(30730)
- 农业(24880)
- 技术(23492)
- 融(21167)
- 金融(21167)
- 图书(20456)
- 财经(19626)
- 业经(17439)
- 经济研究(17140)
- 经(16615)
- 问题(14539)
- 理论(14534)
- 书馆(14325)
- 图书馆(14325)
- 科技(13800)
- 实践(13534)
- 践(13534)
- 版(12806)
- 技术经济(12796)
共检索到405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国内学术界对大学在大发展中出现的行政化、企业化现象展开了系列批评,提出了大学理性回归命题。对大学理性的讨论,还需要对大学理性概念本身严格考证和发展探源。基于大学理性失范事实,《大学理性研究》对大学理性发展谱系进行历史考源,形成了关于大学理性的独特认知,在其中发现学者责任伦理缺失这一本源性问题,故最终把大学理性回归的希望寄托于真正学者的成长。这一思路颇具启发性,深化了关于大学理性的认识。但大学领导人的角色应给予格外重视,他们非一般学者可比,必须担负保护大学理性的使命。
关键词:
大学理性 理性失范 理性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军 眭依凡
大学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社会组织,也是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社会组织。正如布鲁贝克所说,大学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一书中亦指出,到1520年欧洲业已形成的机构中,至今仍以其公认的形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福春
自中世纪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发展已近千年,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也从一元走向多元,其中对大学理性的探寻更是为大学之"大"提供了智慧之果。对于人类而言,出于生存与发展的双重目的,既需要感性的认识世界,也需要理性的改造世界,只有两者相得益彰,人类才无愧于"万物之灵"的称号。当前中国大学发展已进入了反思与调整阶段,新旧问题杂陈,更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一、大学理性必答的三问张学文博士《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对大学发展与变革的理性进行了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增元
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认识上,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理性偏见"的挑战,尽管形式多样但实质都是用大学理性的部分代替了整体。大学评价实践中的量化主义倾向,理论上把认知理性提升为高等教育的本质,不符合完整的大学理性和中庸之道。理性是拯救大学的重要出路,大学的定位、发展与评价都必须坚守大学理性精神,而不是拘泥于一种理性形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解水青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大学因校长们的频繁抛头露面而充斥媒体,大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但与此同时,中国今日的大学精神却饱受诟病,甚或影响大学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亦受到质疑,中国当今的大学怎么了?难道是人们对大学的期盼过高或者信仰丧失?大学能够作为人类之灯照亮世界吗?张学文博士201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理性研究》一书力图对此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学理性是大学之所以产生、存在与发展的根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芳 贺武华
张学文博士的专著《大学理性研究》既是对大学哲学基础的审视与辨析,也是对大学思想发展史的系统考察;既是对大学历史传统的深究细探,也是对大学现实的反思追问。读《大学理性研究》,第一感觉就是著作"理论体量大",这得益于该著作理论体系的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其次就是"现实触痛痒",这与作者深度的问题意识分不开。仅从概念来看,《大学理性研究》所涉及的核心与外围概念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要梳理好、说清楚并非易事,诚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明远
中国把高等学校都称之为大学,这与欧美对大学的理解不同。大学,英文名为University,原意是"组合",后专指学术团体组织。因此,早期大学一般有4个学院,即文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到19世纪初,柏林大学以哲学院取代文学院,并上升为中心地位,但大学依然以人文学科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系科越来越扩大,理工科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但大学对高水平学术追求的思想没有改变。因此,在欧洲,大学历来都是指本科以上教育的机构,单种技术性的、短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从大学理念的基本概念入手,梳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以及纽曼和洪堡的大学理念,分析了美国大学理念的起源和演变、特别是威斯康星理念的意义,强调各种大学理念都是历史选择,是大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外界影响的结果,对泛化和简单化回归大学理念提出质疑,探讨了大学理念历史的局限性、开放办学的重要性、分层定位的多样性以及中国特色的必然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个热点问题。与西方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相对比,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诸多有趣的现象,涉及这一研究兴盛的背景、研究者的特征和立场、未来这一研究的走向等等。任何一种大学制度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大学理念作支撑。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应将大学理想和理念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
大学理想 大学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大学是人类渴望理性并且长期坚持守护的产物。历史上几乎所有大学都是在恪守自身理性与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设法部分满足各自所属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来获得自己的合法地位。西方大学发展史表明,在现代大学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形成过程中,理性无时不贯穿于其中。现代大学这三大功能合法地位的获得分别在不同时期以不同途径出现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域。其中,恪守理性是大学发展遵循的至高原则,这也间接成为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演变的"大熔炉"。
关键词:
理性 理性主义 大学理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凡 刘珍
商品的异化消费表现为消费的夸示性与过度性,其致因有二:其一,工业化的强大生产力提供了异化消费不断蔓延的物质基础;其二,自我需要的异化是其产生的思想根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注重健康合理的精神消费、提倡天人和谐的绿色消费、协调代际和谐的公平消费才是商品消费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消费 异化 回归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婷婕 眭依凡
本文以教学理性为视角,基于中外大学课程体系设计的教学理念及实践经验,提出并讨论了"大学课程与人才培养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大学课程存在什么问题"、"大学课程改革路在何方"等三个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紧密关联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大学课程 教学理性 人才培养 课程设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璇
大学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要,而社会的需要反过来又推动着大学的变革与发展。大学是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地方,大学应当始终坚守自己学术事业的基本理念。学校应该围绕行政服务,强化内部行政,实现行政人员专业化、专门化。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高校"克服行政化倾向"的话题再次引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尚毅
完全理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与人类知识的进展相关,知识的进展强化了人类对理性的认知。有限理性提出以来,完全理性假设既受到挑战又与有限理性共生于经济理论之中,如何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知识分为关于自然的知识和关于人类自组织的知识两个方面,引证出理性主要由人类自组织的知识通过模式化认知构建,并通过对人的生物性价值认知模式的研究,提出有限理性在于知识的有限性,而完全理性也在于知识的不断扩展,使经济理论理性假设归结到知识。
关键词:
有限理性 知识分布 正态分布 认知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