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94)
2022(1086)
2021(1153)
2020(1014)
2019(2254)
2018(2378)
2017(3529)
2016(2509)
2015(3137)
2014(3220)
2013(2778)
2012(2616)
2011(2597)
2010(2822)
2009(2730)
2008(2809)
2007(2810)
2006(2522)
2005(2391)
2004(2192)
作者
(6519)
(5548)
(5252)
(5226)
(3516)
(2601)
(2500)
(2212)
(2156)
(1990)
(1928)
(1873)
(1857)
(1851)
(1694)
(1634)
(1599)
(1592)
(1580)
(1563)
(1547)
(1378)
(1311)
(1302)
(1298)
(1267)
(1259)
(1229)
(1147)
(1145)
学科
(6697)
经济(6687)
教育(6410)
管理(5460)
中国(4507)
理论(4289)
(3861)
(3616)
企业(3616)
教学(3096)
(2861)
政治(2628)
思想(2586)
思想政治(2378)
政治教育(2378)
治教(2378)
德育(2373)
学校(2114)
业经(1930)
研究(1872)
(1861)
工作(1838)
(1808)
(1791)
(1685)
高等(1679)
学法(1627)
教学法(1627)
方法(1614)
图书(1504)
机构
大学(42764)
学院(35540)
研究(12487)
(10343)
经济(9961)
(9448)
师范(9435)
(9384)
教育(9101)
管理(8937)
中国(7625)
师范大学(7549)
科学(7242)
(6894)
理学(6841)
理学院(6672)
(6664)
管理学(6381)
北京(6357)
管理学院(6297)
(6137)
(5646)
研究所(5358)
财经(5090)
中心(4625)
(4520)
(4458)
图书(4263)
(4224)
书馆(4124)
基金
项目(16672)
研究(16286)
科学(12735)
教育(10012)
基金(9816)
社会(9137)
成果(8974)
社会科(8412)
社会科学(8406)
编号(7731)
(7310)
(7222)
国家(7184)
课题(6768)
(6393)
大学(6087)
(6035)
科学基金(5795)
项目编号(4861)
研究成果(4849)
规划(4804)
基金项目(4603)
(4581)
(4486)
(4331)
(4242)
(4229)
阶段(4225)
(4090)
重点(4071)
期刊
教育(19198)
研究(19158)
(15885)
经济(15885)
中国(12335)
学报(7131)
大学(6865)
(6328)
图书(5506)
高等(4653)
科学(4646)
学学(4565)
书馆(4449)
图书馆(4449)
财经(4230)
高等教育(3988)
(3959)
(3720)
管理(3703)
职业(3078)
技术(2885)
农业(2676)
成人(2564)
成人教育(2564)
(2468)
金融(2468)
(2447)
论坛(2447)
(2340)
问题(2316)
共检索到67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丰  刘爱生  
大学特色在内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且二者都指向大学作为整体或是个体所显现出的独特性,或者说是关于大学的一种质的规定性。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由"内生性"逐渐走向"外生性"、由"无意识"逐步走向"有意识"的漫长过程。大学特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大学文化和精神的精髓。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的本质是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学实践的结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又是逻辑构建的结晶,是在理论中创造的。遵循大学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大学的本质呈现出家族相似性,是一个多元和合体。随着当代社会实践中人之文化本质的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得以澄明。作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人类文明互通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成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大学办学要走特色发展之路。一所大学的特色,是其历史文化沉淀与现实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个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大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学的历史传统、治校者、教师、学生、发展理念等起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大学办学特色涵括办学思想特色、目标定位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发展环境特色。大学办学特色的创建,基本思路是弘扬学校传统,升华办学理念;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强化学科建设,优化院系结构;重视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相乐  
近日,张忠家、张相乐等著《大学特色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研究大学特色的学术专著,是张忠家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大学特色研究》(项目批准号:10JHQ006)的最终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学特色建设已成为我国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文化由其理念要素、制度要素和特色要素构成。由这三个要素,推论出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文化内涵的充分挖掘,论证了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是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家成  
大学核心竞争力即高校所拥有的获得外界认可并在大学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核心能力。认识大学核心竞争力本质,必须摆脱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的干扰,如将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分析相混淆,认为独有的、区别性的、难以模仿的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等。其实,很多论者论述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几乎涵盖了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竞争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存于其中,但是不能将之划上等号。大学核心竞争力只能存在于三个方面: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和学科成长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由本科教学评估引发的对办学特色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中国大学要从总结办学特色走向创建办学特色,以"类特色"为前提,在竞争中选择,在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中生长,明确学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方向、目标,通过凝炼核心教育理念,实施大手笔的举措,在评价中发展,有效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陶美重  
教育消费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受教育者本身与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教育消费不单纯是一种消费,还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发展消费。教育消费要求消费者参与服务过程,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阶段性和非重复性等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田  
美育是美学方面内容的多元综合教育,只有把握住美育这一结构整体的本体事实,诉诸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出美育的本质。而肢解美育整体、只执一个方面的美育本质论,则陷入了本体论和方法论误区,无法找到真正的美育本质之所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本质的理论框架。从内涵上来说,碳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碳排放信息、碳排放行为和碳排放制度三个维度独立鉴证碳排放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碳排放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上来说,碳审计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内容、审计客体、审计主体、保证程度和业务基础等角度对碳审计做出不同分类。基于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而言,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组成部分,碳审计与能源审计有交叉,但又相互独立,碳审计与低碳经济审计、低碳审计、碳排放审计具有实质上的一致性,碳交易审计是服务于碳排放权交易的碳审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翠萍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袁小勇  
审计的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根本特征,体现了在审计实务中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整个审计理论体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审计本质认识的集中主流观点进行评述,提出审计本质的新观点——?信任鉴证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化柏林  
通过实例分析对情报的本质及核心进行探讨。情报的本质为情况之报告,从空间上讲包括他方情况与本方情况,从时间上包括过去的情况、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情况。情报的核心是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获取信息,然后运用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汇总,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报告,报送给相关人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伟东  尹轲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中小企业大批倒闭、平均生命力短等问题。这此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上管理过度、经营不足、把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本文认为,明确经营(operate)与管理(manage)的关系,重点开展企业经营活动,是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困境的关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基于审计一般本质来阐释工程审计本质。工程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工程类经管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的独立鉴证、评价和监督,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工程治理制度安排。相对于工程项目审计、建设项目审计、投资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程审计这个术语能更精准地体现对工程类经管责任的鉴证、评价和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