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
- 2023(1801)
- 2022(1539)
- 2021(1510)
- 2020(1394)
- 2019(2886)
- 2018(2948)
- 2017(4848)
- 2016(3345)
- 2015(4168)
- 2014(4289)
- 2013(3869)
- 2012(3665)
- 2011(3403)
- 2010(3578)
- 2009(3401)
- 2008(3536)
- 2007(3501)
- 2006(3081)
- 2005(2818)
- 学科
- 济(8096)
- 经济(8084)
- 教育(7236)
- 管理(6348)
- 理论(5691)
- 企(5403)
- 企业(5403)
- 中国(4854)
- 业(4738)
- 文化(3705)
- 学(3669)
- 教学(3306)
- 方法(3208)
- 思想(3196)
- 政治(3134)
- 业经(3085)
- 和(3008)
- 思想政治(2986)
- 政治教育(2986)
- 治教(2986)
- 德育(2966)
- 研究(2707)
- 经济理论(2201)
- 产业(2199)
- 市场(2147)
- 工作(2143)
- 学校(2102)
- 企业经济(2025)
- 制(1972)
- 农(1922)
- 机构
- 大学(54841)
- 学院(47901)
- 研究(16896)
- 京(12171)
- 济(12022)
- 管理(11946)
- 经济(11539)
- 范(11493)
- 师范(11437)
- 科学(11349)
- 教育(10224)
- 中国(10035)
- 理学(9454)
- 理学院(9204)
- 师范大学(9104)
- 所(8898)
- 江(8862)
- 管理学(8776)
- 管理学院(8660)
- 农(8228)
- 北京(8003)
- 研究所(7973)
- 财(7493)
- 业大(7341)
- 州(7286)
- 中心(6579)
- 农业(6453)
- 财经(5782)
- 院(5627)
- 技术(5487)
共检索到8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仇中海
大学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表现形态,其存在形式为校园环境、建筑布局、人文景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手段等有形事物。作为一种特定空间中的特殊文化,大学物质文化具有地域性、形象性、生态性、学科性、人文性、情感性、发展性,这些特性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物质文化这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此,我们在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尊重和遵循。
关键词:
大学 物质文化 特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首军
文章通过对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的延览,提出深入开展全面普查整理、科学认定保护和继承研究创新的基础性工作,继而挖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的基本价值,适度开发与努力创新,加强宣传和教育,从而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非物质 文化遗产 民族精神 文化自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梅 苏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复杂的法律特征,应从其特点和难点出发,探索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保护与权利主体民间保护相结合的新思路,充分调动权利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立法上宜采取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应实施登记式版权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青刚
"旅游业态"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是近几年来的事情。旅游业态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性。无论古代、近代乃至现当代旅游业态形式中,都融入了很多非物质文化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元素。
关键词:
旅游业态 演变 非物质文化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戴旸 周耀林
非遗档案信息化是近年来文化事业机构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情况还较为严重,因此,需要从原则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规范。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非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将其概括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本真’,适当优先"、"慎用技术,确保通用"、"重视效益,保障安全"四个方面。其次,作者从面向公众需求的非遗档案网站建设、面向长期保存的非遗档案数据库的整合两个方面论述了非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最后,作者从机制、标准和知识产权三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信息化建设 原则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奇 毕宏伟
文章主要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可行性,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校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等学校 可行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我国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和生存境况正在遭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像作为视听结合的媒介兼具艺术与传播的双重功能,可以将"非遗"以活态的形式广泛播扬,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和云平台传播,依靠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力量,以期实现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开辟一条"由术及道"的新路径,使之在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留存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中礼 石润宏
梅文化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应当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阐述了梅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梅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北坪
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文化的产物,赏心悦目的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场"。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体征,高品位的大学物质文化景观可谓是建设高水平大学之必须。而当前,一些大学的物质文化景观出现了一些偏离,内容形式苍白,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薇蕊 边世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文章通过对青海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花儿"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关键词:
青海花儿 旅游 开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正彪
在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用来体现一个族群的民族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得到科学的传承与保护,民、汉双语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双语教育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不但具有原真性意义,而且还为跨文化沟通提供了族际交流的语言条件。无论是在实现多民族语言保护和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还是在构建"美美与共"的族际文化共享社会环境等方面,双语教育都在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双语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语言文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吉林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亟需依法规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相关国际公约的规定为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利用应遵循保护第一、保持本真性、尊重权利主体的精神权利以及惠益分享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性利用必须确定私权主体,其权利应授予来源群体与代表性传承人。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可通过合同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分所有制度来实现。权利主体与利用人之间应建立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相结合的利益分享机制。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业性利用 法律规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甘明 刘光梓
传承人与群体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的二元主体。结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制度应明确权利主体的成果确认权、原创维护权、改编权、演绎权、无期限保护权、经济利益的追偿及分享权,同时,保障非营利目的的传播使用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天舒 郭靖雯
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多关注无形文化如技艺习得与技艺传承,容易忽略手工艺发展所依托的有形之物,即物质性基础的研究。人类学整体观视角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统合了物质与非物质,自然与文化。因此,研究者应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层面同时进行深度的考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性存在,还包括了流动性与可变性,它并非是凝滞的地方特色产物,其存在与发展始终伴随着与地方社会以外世界的连接与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