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1)
2023(3123)
2022(2567)
2021(2404)
2020(2060)
2019(4414)
2018(4437)
2017(7898)
2016(4708)
2015(5684)
2014(5746)
2013(5229)
2012(4865)
2011(4400)
2010(4611)
2009(4543)
2008(4635)
2007(4404)
2006(3791)
2005(3510)
作者
(12271)
(10042)
(9809)
(9509)
(6445)
(4730)
(4701)
(3888)
(3832)
(3823)
(3577)
(3456)
(3299)
(3283)
(3032)
(2961)
(2946)
(2902)
(2896)
(2821)
(2663)
(2462)
(2419)
(2331)
(2312)
(2292)
(2274)
(2260)
(2008)
(2001)
学科
(16861)
经济(16842)
(13356)
企业(13356)
管理(13271)
(11289)
理论(9140)
教育(8256)
方法(8162)
业经(7104)
(6272)
中国(6240)
经济理论(5015)
(4993)
企业经济(4829)
(4495)
文化(3750)
教学(3686)
(3664)
财务(3657)
财务管理(3651)
思想(3572)
政治(3519)
企业财务(3463)
数学(3308)
思想政治(3298)
政治教育(3298)
治教(3298)
德育(3264)
数学方法(3248)
机构
大学(74219)
学院(67716)
管理(21628)
(21235)
经济(20638)
研究(20358)
理学(18129)
理学院(17835)
管理学(17299)
管理学院(17145)
(15606)
(14563)
师范(14522)
中国(13533)
(12723)
教育(11798)
科学(11707)
师范大学(11657)
(11485)
北京(10145)
财经(10039)
(9585)
(9390)
(8948)
研究所(8384)
中心(8354)
财经大学(7252)
(7115)
业大(7054)
(6800)
基金
项目(38156)
研究(33428)
科学(30046)
基金(25449)
社会(21051)
(20267)
国家(19985)
社会科(19486)
社会科学(19480)
教育(17947)
科学基金(17192)
(15556)
成果(15212)
编号(15090)
(13358)
基金项目(12868)
课题(11435)
(10311)
大学(10138)
项目编号(9958)
资助(9800)
规划(9106)
(9074)
自然(8947)
(8868)
重点(8789)
自然科(8695)
自然科学(8694)
自然科学基金(8537)
教育部(8238)
期刊
(28266)
经济(28266)
研究(27739)
教育(23452)
中国(17414)
(12397)
学报(11159)
大学(10190)
管理(8804)
科学(8479)
学学(7711)
图书(7609)
财经(6870)
书馆(6233)
图书馆(6233)
(5955)
(5953)
高等(5046)
技术(5032)
业经(4379)
高等教育(4330)
(4322)
金融(4322)
职业(4251)
(4112)
(3969)
论坛(3969)
农业(3939)
问题(3851)
经济研究(3821)
共检索到112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时明德  
文化责任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个体对其自身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当然责任,古今中外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无不贯穿着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主线。在高深学问、人才培养和引领社会等方面立足于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是大学文化责任的终极追求;以大学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提升大学的文化扬弃水平和文化创新能力,是大学文化责任的路径选择;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又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实现"体用互构",是大学文化责任的价值取向;既着眼于上焉者的文化之"道",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又立足于下焉者的文化之"器",重视文化发展的应用实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晓勇  张静  杨鹏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证,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其具体路径在于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被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党建创新,要准确把握其价值旨归,在工作重点、作用发挥、助推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定位和职能的转变。基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乡村治理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创造力、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等四个维度,提出党建创新引领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优化向度,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方向指引、组织保障、动力支持和关键支撑,增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政治引领功能、组织保障功能和助推改革功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杰  
大学本质上是文化组织,对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大学从外围进入政府的中心议程,成为公共机构和公共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各国公共政策取向上普遍呈现强化的趋势,大学被看作影响世界经济的关键因素和高额利益的源头。公共政策对大学的经济市场定位,引发了大学生态环境的巨变,导致大学本真文化的丟失。大学要走出和摆脱政策偏离带来的困境,必须坚守大学传统,处理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公共政策必须实行重心转移,彰显大学的文化特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毋改霞  易连云  
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文化建设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具有区别于普通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特征,应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然而现实却令人失望,表现为:在基本研究方面,相对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在基本结构方面,整体发展失衡;在建设的主体参与方面,学生主体性遭到遮蔽;在文化模式方面,个性化不足。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在于主体生命精神的建构,即:超越缺陷,体验生命价值与生活意义;走向他者,实现生命主体间的融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建构路径:立足基础,加强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基于生命个体,创建和谐"文化场";促进文化认同,营建全纳文化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松梅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能有效破解城市用地成本高企与农村土地资源大量闲置的双重困境,是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激活宅基地的市场价值、加快强村富民的重要基础,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文章通过总结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两种改革模式:“义乌模式”和“象山模式”,分析阻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约束,思考和探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路径,以充分发挥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芳   吕慧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助推科技强国建设的价值旨归体现在: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肩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瞄准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建成的发展定标。基于已有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选取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的观测指标并将其整合为研发经费、人力资源、科技成果三个维度,着重分析高等教育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未来高等教育助推科技强国建设可致力于以下关键策略:完善科技创新立法体系,激发高校原始创新动力;提升高校科研投入效能,推动顶尖原创成果涌现;加强人才梯队自主培养,优化高校创新生态环境;构建创新价值评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燕连福  李瑛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揭示了思政课的属性和功能,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科学理解这一重要论断,要深入领会思政课讲道理在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明辨是非、躬身实践方面的价值。要深入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丰富内涵,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之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之理。要从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力”、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力”、思政课的“承载力”、不同学段的“衔接力”等方面深入探索思政课讲道理的推进路径,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朝峰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纵线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纵轴审视,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的双重视域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超   孔令帅  
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时代,数据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数字时代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日益强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教育测评工具,通过数据反映教师的专业价值,衡量教师的专业效能。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进行数据化监控,并将教师的教育价值进行数据化换算,数字时代的教师评价正引导教师成为数据化的教师。教师的数据化作为数据化教师的生成逻辑,受来自国家、市场和专业三重逻辑的交织形塑。在国家的治理逻辑下,基于表现的教师问责制在增强教师发展效能的同时,产生了一种透明性的悖论。在市场的效率逻辑下,私人资本在提升教师评价效率的同时,导致教师面临一种数字异化的隐忧。在专业的知识生产逻辑下,数字技术在推动教师专业知识迭代更新的同时,令教师面临去专业化的风险。走出数据崇拜的迷雾,是推动现代教师评价解放教师主体性的关键。需要坚持数据为用的基本原则,以解决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如何使用数据评价等问题,赋能教师主体性建构;坚持价值为善的伦理旨趣,以公共性思维推动数据化评价,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坚持治理为要的行动取向,以数据正义理念健全数据化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主体性解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晨旭   宋小明  
“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滥觞于《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及大禹时代国家创制中的“大会计”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意识。“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见诸于古代中国数千年国家财计管理的伟大实践,运行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中。中国式会计现代化秉承“天下计济天下”价值理念,超越了西式会计现代化的狭隘,必将成为人类会计文明未来发展的共同选择。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朝峰  
历史自信是习近平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深刻结论。历史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创造,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旨归,规定了新时代的实践要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历史自信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波   张睿   王成礼  
智慧社区共同体是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社区发展所形成的新的联合体,是责任、权益、信任、情感及和谐要素的融合体。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时、高效、迅速、精准的治理工具与传统社区治理相区别,但也极易滋生对信息技术治理的过度依赖或迷恋,将工具理性极化,威胁甚至破坏智慧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目前,智慧社区共同体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破解工具理性所造成的危害,预防工具理性的潜在风险,以共同体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逐步建成彼此认同、关爱互信、守望相助、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闫建璋  郭赟嘉  
大学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学术人"四重身份标识,其中"道德人"身份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关键,对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起着统摄和调节作用。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造成这种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伦理学视角理性地认识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只有突显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才能纠正大学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的异化问题,使大学教师的人格更加完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键所在,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的背景下,建设我国大学文化,促进大学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春湘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自媒体时代传播的文化缺失、文化生活现代化中的文化空间需求呼唤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文化回归和服务的文化侧重。高校图书馆要通过文化功能的强化和拓展,增强其文化自觉性,立足民族本源,并实现高校图书馆由从属文化到参与文化、创新文化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