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
- 2023(1871)
- 2022(1566)
- 2021(1596)
- 2020(1422)
- 2019(2987)
- 2018(3118)
- 2017(4968)
- 2016(3545)
- 2015(4404)
- 2014(4579)
- 2013(3950)
- 2012(3734)
- 2011(3508)
- 2010(3622)
- 2009(3379)
- 2008(3486)
- 2007(3482)
- 2006(3033)
- 2005(2846)
- 学科
- 济(7788)
- 经济(7776)
- 教育(7761)
- 管理(6255)
- 理论(5992)
- 企(5242)
- 企业(5242)
- 中国(4948)
- 业(4526)
- 教学(4070)
- 文化(3705)
- 思想(3283)
- 政治(3221)
- 思想政治(3072)
- 政治教育(3072)
- 治教(3072)
- 德育(3051)
- 方法(3034)
- 业经(3022)
- 学(2989)
- 和(2952)
- 研究(2796)
- 学校(2220)
- 工作(2183)
- 经济理论(2179)
- 产业(2166)
- 市场(2119)
- 企业经济(2003)
- 学法(1985)
- 教学法(1985)
- 机构
- 大学(54043)
- 学院(47464)
- 研究(15739)
- 范(14670)
- 师范(14649)
- 教育(13741)
- 京(12054)
- 管理(11747)
- 济(11738)
- 师范大学(11682)
- 经济(11204)
- 科学(9538)
- 理学(9320)
- 理学院(9060)
- 江(8822)
- 中国(8774)
- 管理学(8613)
- 管理学院(8491)
- 北京(8174)
- 所(7617)
- 财(7501)
- 州(7344)
- 研究所(6717)
- 中心(6235)
- 财经(5762)
- 技术(5646)
- 职业(5585)
- 教育学(5562)
- 系(5465)
- 院(5227)
共检索到8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栾兆云
培养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不仅包含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自觉,而且包含专业意义上职业认同、专业反思和自我构建等三个层次的自觉。实现大学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强化文化育人、构建自然合作文化、追求理性的自我实现、担当社会文化的旗帜,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全面体现和践行文化自觉。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文化自觉 主体性 文化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佩忠 宣勇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关键词:
大学 文化自觉 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建孟
大学学术团队管理的卓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与文化的平衡与协调。大学学术团队的利益需求是其生存的外在需要,学术化生存是其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种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学学术团队的内在品质:一是对物质利益的超越;二是对学术的忠诚。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是要促进学术团队在学术化生存中的文化自觉。要达到学术团队的文化自觉,一是从职业向事业提升,二是从官僚体向共同体回归。
关键词:
大学学术团队 管理 利益 文化自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宣勇
大学自发性的泛滥、自觉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对自身组织目的性的迷失与对学术性的漠视。大学保持高度的自觉并利用学术的力量是可以抵御与消解外部负面影响的。只有那些具有战略思维、国际眼光、懂得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拥有独特的高等教育理念、富有理想并执着的大学管理者,才有可能保持大学的自觉,以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
关键词:
大学 自觉性 自发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李斌
自觉本是主体的人的特有属性,但大学里主要是人的活动,这一类人的活动的自觉便构成了"自觉的大学"。大学自我的失位与迷失,大学独立性的沦丧,大学个性的缺失,呼唤大学"自觉"之精神。"自觉的大学"的形成在于政府实行宏观的控制和适度放权,让大学自身积极有限地实行自主管理;各大学能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培养文化的自觉和实现组织的自觉;大学内的领导者应该自觉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办出有特色的大学;大学内的知识分子应有"自觉"之精神,守护良知,恪守人格独立,做到学术自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薛伟
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研究开放大学的文化,需要理清开放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并深刻认识其与其他大学文化所不同的独特内涵,才能在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建设战略中发挥开放大学的独特作用。本文试图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以上海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为例,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视角,剖析开放大学的文化发展和文化特色,揭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和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教师的理论自觉意味着教师以一种独立思想精神和批判态度对待其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同行专家教师优秀经验与教育专家及其创生的教育理论。理论自觉是教师在教育变革中能够以变革主体参与变革的需要,也是教师在变革时代运用变革使其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理论自觉的培养,是一个需要从训练教师的他者意识、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批判力;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营造研究性教师培养文化等多方面合理衔接的长期而系统化的工程。
关键词:
理论自觉 教育变革 批判反省 教育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卓君
文化自觉是在文化实践、文化创造和文化反思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自觉已成为一种文化观、一种富于深刻意涵的文化理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只有唤醒文化自觉意识,并在全社会蔚成风气,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和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姚中秋
孔子创立开放的、平等的教育体系,以养成君子,塑造和维护优良社会秩序。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与此传统断裂,其根本特征是道德和文化的虚无主义,仅致力于传授技术性知识,而未能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今日中国教育当具有文化自觉,大学通识教育当弥补技术性知识传授体系之不足,以传承文明、养成君子作为目标。为此,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当以中国经典研读为中心。如此大学教育,方能养成君子,以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并承担中国之世界历史责任。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文明复兴 中国经典 君子养成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概念,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有学者诠释说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大学的文化自觉,被认为是在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变革中,中国的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开放大学作为还在探索和成长中的新型大学,现在强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松
社会转型期的大学文化建设存在文化理念功利化、文化认同碎片化、文化反思简单化、文化创新表面化等文化自觉偏离。文化自觉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动力本源、自主择优、自我反思、驱动创新的功能,是大学文化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大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理念更新、文化认同教育、文化创新实践、文化生态构建,找到一条可持续、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大学文化建设 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大学提出了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育人的要求;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令。这必将促进广大师生提高对文化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主动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一、大学文化建设要有宏观视角和战略眼光大学文化不仅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站在国家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生
大学自诞生以来,无一不伴随时代的发展,承担着揽英才而育之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始终以其先进的时代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成果引领并参与支持着时代的进步,彰显着大学的文化品格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大学与时俱进发展的内动力,就是能够敏锐而深刻地感知世事之变,理解现代大学使命的新的时代内涵,承载起培养担负未来社会重任的各种人才的任务,使受教育者具有国际意识并能够正确处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变化,有知识、有能力健康地生存。可以说,大学文化的自觉是导引我国当代大学发展建设的方向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申卫革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只有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才有条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乡村文化脉络的清晰认知,对表征文化之习俗伦理的认同,对滋养了自我之文化的依恋,以及对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信心。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缺失,表现为乡村伦理认知的缺失以及乡村伦理教育实践的匮乏。专业化运动加剧了乡村教师的城市化倾向和对乡村生活本质的遗忘。建构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才能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博弈中走出一条乡村现代性之路,达到费孝通提出的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地,从而使得乡村教师拯救乡村文化成为可能。构建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文化自觉 乡村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玉良
涂又光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中国所办的大学应该办成"在"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in China),还是中国"的"大学(a university of China)?这个问题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的"大学应该是在文化、思想和学术上独立自主的大学,应该是坚守并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大学。有学者认为,今天谈论大学改革和发展的人,"缺的不是‘国际视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对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来说,文化的自觉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早在现代教育与学术在中国兴起之初,就有不少有见识的教育家、学问家对"文化自觉"有所意识,呼吁光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