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29)
2022(2010)
2021(1989)
2020(1713)
2019(3731)
2018(3551)
2017(6666)
2016(3890)
2015(4531)
2014(4577)
2013(4733)
2012(4516)
2011(3885)
2010(4190)
2009(4070)
2008(4492)
2007(4174)
2006(3638)
2005(3360)
2004(3312)
作者
(10992)
(9139)
(8871)
(8723)
(5793)
(4342)
(4113)
(3459)
(3363)
(3341)
(3170)
(3117)
(3024)
(3008)
(2910)
(2656)
(2617)
(2523)
(2503)
(2490)
(2368)
(2203)
(2138)
(2128)
(2115)
(2071)
(2017)
(1889)
(1792)
(1786)
学科
(19932)
管理(16836)
(14947)
经济(14930)
(13948)
(12882)
企业(12882)
财政(11680)
(9358)
(7817)
财务(7807)
财务管理(7767)
企业财务(7431)
(6456)
中国(6191)
方法(5230)
(4686)
(4420)
制度(4418)
(4399)
理论(4249)
地方(4224)
体制(4199)
(4115)
(3880)
教育(3679)
(3675)
银行(3673)
及其(3653)
数学(3596)
机构
大学(58244)
学院(57302)
(24001)
经济(23509)
(22386)
研究(20950)
管理(18370)
中国(16835)
理学(14645)
理学院(14473)
管理学(14325)
管理学院(14202)
财经(13128)
(12522)
(11630)
(11572)
科学(11377)
(10051)
研究所(9686)
财经大学(9179)
中心(8699)
(8460)
师范(8441)
北京(8376)
财政(8256)
(7729)
经济学(7584)
(7491)
(7379)
(6987)
基金
项目(27928)
研究(23158)
科学(21198)
基金(19453)
(15988)
国家(15815)
社会(14368)
社会科(13566)
社会科学(13560)
科学基金(13190)
教育(10824)
(10536)
成果(10190)
基金项目(9755)
编号(9735)
(8566)
资助(8124)
(7400)
课题(7184)
自然(6857)
自然科(6685)
自然科学(6684)
(6602)
自然科学基金(6565)
重点(6485)
项目编号(6421)
(6398)
(6392)
阶段(6383)
阶段性(5931)
期刊
(32897)
经济(32897)
研究(25499)
(23860)
中国(14420)
学报(8768)
财经(8456)
教育(8164)
管理(7761)
(7265)
大学(7007)
科学(6635)
(6567)
财政(6567)
(6411)
金融(6411)
学学(6377)
会计(5844)
(5768)
经济研究(5725)
财会(5236)
(4468)
问题(4339)
技术(3929)
(3772)
业经(3579)
通讯(3550)
会通(3536)
国际(3523)
农业(3514)
共检索到106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赵国钦  
与小国相比,大国的公共财政在稳定职能上具有相对优势,在再分配职能上具有相对劣势,在配置(集体物品)职能上优势与劣势参半。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只有在清晰辨识这些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致力发掘和强化相对优势,规避和弱化相对劣势,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主宰自己的财政命运。这一认知对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走上正轨的财政改革,具有重要含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雍君  赵国钦  
与小国相比,大国的公共财政在稳定职能上具有相对优势,在再分配职能上具有相对劣势,在配置(集体物品)职能上优势与劣势参半。由于财政职能上的优势与劣势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冈此都无法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命运。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只有发掘优势、规避劣势的意愿与能力,才是其财政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以此出发,至少可以提出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财政改革的三个核心命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强  
今年4月10日,《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协议将允许中国的小麦和柑橘市场对美国若干个州的农场主开放,提高这些产品中国进口额中的美国份额。由此看来,外国的农产品尤其是美国的小麦、柑橘等将会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农业是否会一触即溃呢?农业的前景将是如何?本文将从种植业、牧富业、水产业和林业分别叙述农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适当估算有关的收益与成本,并提出若干可供操作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秉成  周剑南  王志涛  
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企业存在"初生期劣势"。即企业创立之初,其失败风险最大。且随企业年龄增长,失败风险单调下降。然而,Josef和Rudolf(以下简称"作者")于1990年在《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发表论文《企业失败:初生期劣势与初生期优势》(Organizational Mortality:The Liabilities of Newness and Adolescence)(以下简称《企业失败》)对此观点进行了批判,该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角度论证了"初生期劣势"理论的偏误性并提出了"初生期优势"理论,认为初创企业在创立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失败风险随企业年龄增长而单调下降的现象,而在创立之初几乎不存在失败风险。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官网显示该文引用达800余次,可见该文对后续相关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对该文进行介绍与评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立宏  
家族管理模式在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有其社会、文化、制度背景以及获取稀缺资源等原因。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家族管理模式有着一系列有利于企业运行的优势,也存在着诸多与生俱来的弊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覃萍  
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优势,也面临着观念转变迟缓、经济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低等劣势。必须深入分析和正确把握优势和劣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简新华  许辉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琪  
受成本和市场等因素的驱动,全球金融外包业务成为金融业发展最迅速的分支。在这一领域,印度是中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全球性金融危机为中国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印度为竞争对手,分析中国在金融外包领域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发展金融外包的竞争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处于后来者的地位,这种地位给予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是优势还是劣势?国外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强调后来者优势的技术差距论,另一种是强调后来者劣势的依附论。技术差距论的鼻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媛  安树伟  
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内外部条件,用优劣势分析(SWOT)方法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地区布局,促进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魏建  
企业集团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突出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企业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它同时也具有一些劣势,如多元化导致的管理成本上升、“集团折扣”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董晓平  谭佰秋  
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巨大。我国分别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那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相比,与其他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相比,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清华  谭力文  
在分析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时,通常认为我们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本文认为,这种优势只是比较优势,并不必然转化成竞争优势,而且这一优势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已逐渐销蚀。中国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培养自己在研发与创新、营销、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化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宁  薛小飞  
随着我国民营银行的开闸放水,产业资本大量进入银行业,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迎来重要时期,对补充和完善中国银行业起到重要作用。民营银行是产权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的结合,既强调民营资本对银行股权结构的实际控制,又强调银行的公司化运作特点。设立民营银行是对我国现有银行发展格局的补充和完善,是"金融民营化"趋势的直接体现,对消除现有金融体制弊端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民营银行的设立是对普惠金融理念的最佳探索与实践,科技优势及创新优势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但是,我国民营银行金融产品研发能力欠缺、金融科技发力不足、优秀金融人才缺乏以及社会对其信任度较低制约了其发展。为此,民营银行发展需要从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科技水平及差异化服务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增强自身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