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6)
- 2023(8215)
- 2022(6878)
- 2021(6238)
- 2020(5191)
- 2019(11309)
- 2018(11280)
- 2017(21420)
- 2016(11540)
- 2015(12867)
- 2014(13079)
- 2013(13237)
- 2012(12498)
- 2011(11874)
- 2010(12470)
- 2009(11988)
- 2008(11609)
- 2007(11081)
- 2006(10478)
- 2005(9538)
- 学科
- 济(76433)
- 经济(76373)
- 农(45007)
- 业(36682)
- 农业(30096)
- 管理(28906)
- 地方(20215)
- 方法(20140)
- 业经(18466)
- 数学(17203)
- 数学方法(17063)
- 企(16668)
- 企业(16668)
- 中国(15810)
- 学(14997)
- 环境(12645)
- 发(12229)
- 地方经济(12229)
- 制(11987)
- 农业经济(10211)
- 体(9765)
- 策(9694)
- 财(9523)
- 发展(9397)
- 展(9368)
- 融(9242)
- 金融(9241)
- 及其(9121)
- 村(9092)
- 农村(9084)
- 机构
- 学院(185700)
- 大学(181890)
- 济(88749)
- 经济(87119)
- 研究(68501)
- 管理(67548)
- 理学(56801)
- 理学院(56216)
- 管理学(55348)
- 管理学院(55027)
- 中国(53890)
- 农(49111)
- 科学(40524)
- 京(38259)
- 农业(36817)
- 财(35788)
- 所(35449)
- 业大(32710)
- 研究所(31848)
- 中心(31299)
- 江(30140)
- 财经(28010)
- 经济学(27063)
- 经(25119)
- 范(24680)
- 师范(24503)
- 北京(24240)
- 经济学院(23874)
- 州(23386)
- 院(23270)
- 基金
- 项目(114682)
- 科学(89676)
- 研究(86594)
- 基金(82310)
- 家(71360)
- 国家(70647)
- 科学基金(59544)
- 社会(57312)
- 社会科(53878)
- 社会科学(53861)
- 省(45969)
- 基金项目(43290)
- 教育(36737)
- 划(36647)
- 编号(35319)
- 自然(35212)
- 自然科(34191)
- 自然科学(34184)
- 自然科学基金(33518)
- 资助(32772)
- 成果(28398)
- 农(28366)
- 发(27673)
- 重点(25751)
- 部(25226)
- 国家社会(24161)
- 课题(24146)
- 发展(22971)
- 展(22642)
- 创(22581)
- 期刊
- 济(120196)
- 经济(120196)
- 研究(58695)
- 农(53942)
- 中国(38971)
- 农业(36257)
- 学报(29621)
- 科学(27765)
- 财(26233)
- 大学(23868)
- 业经(22926)
- 管理(22905)
- 学学(22835)
- 融(20133)
- 金融(20133)
- 技术(17047)
- 业(16640)
- 问题(16331)
- 经济研究(16032)
- 财经(15561)
- 教育(14746)
- 农村(13928)
- 村(13928)
- 农业经济(13831)
- 经(13537)
- 世界(13023)
- 经济问题(11958)
- 技术经济(11788)
- 版(11027)
- 资源(10307)
共检索到299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忠烈
在确立大农业大粮食生产过程中,对山、水、林、田、路和庄园等要发挥其区位优势,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进行合理的水平及立体布局,优化生产配置,集约经营强化管理。形成多维人工生态农业经济系统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耕地提高单产,并开展水域等资源,发展种养业,有效利用时空规律,创造附加种植条件。在确保生态平衡和良性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获得显著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
多维生态农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旭升
一、耗散结构与生态农业经济系统(一)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基本特征所谓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是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科学理论,对揭示事物进化规律有重要作用。在人们的想象中,一般总认为倘若体系原先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董旭升
一、耗散结构与生态农业经济系统(一)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基本特征所谓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是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科学理论,对揭示事物进化规律有重要作用。在人们的想象中,一般总认为倘若体系原先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秀杰 金冬霞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激增,经济需求急剧增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重,因而出现了农业环境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失调,以及农业资源浪费和某些资源耗竭等现象,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在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断探索着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创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月珠
自1985年以来,我们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山东东平县农、牧、渔业,平原县农、牧业;商河县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资源优化进行论证。研究成果1987年初交付实施后,当年已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示了软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软科学在科技扶贫中显威力软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权威性,至今仍未被人们普遍承认,习惯于把软科学视为一种软的不解决问题可有可无的东西。实践证明,将定性定量结合起来,从各方面对大系统及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周密研究、测算,得出可供选择的最优方案,取得了重大成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北京市环保所“京郊生态农业经济分析”课题组
从世界范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来看,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各国都注重于发展“能量密集型”农业,即耗费大量能源的各类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以及需要巨额投资的农田建设工程。它虽曾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世界许多国家的农业生产率,为缓和全球粮食紧张状况起了重要作用。但却带来了能源浪费、土壤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危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瑛
切实参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新理念,同步调整、改进现有的生态农业运营理念与发展模式,符合当前我国着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而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振兴乡村经济战略稳步落实的背景之下,以经济新思维为变革导向,以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革新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度配置地区资源、优化产能供给结构、形成更具创新性的经营制度、构建联动一体化的产业运作体系,从而助推农村社会的平稳、长效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思维 生态农业经济 创新性 多元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付红卫
目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湿地保护、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血吸虫病感染、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对加快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我们应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角度来发展该地区湿地生态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湿地生态农业 系统工程 三维理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忠良 吕学芳
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武陵山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具有政策、区位和资源等优势,但在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减退等等。因此,必须转换农民的落后观念,并依据武陵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农村生态旅游观光和生态家园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农村 农业 生态农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吉文
文章从土壤呼吸、化石燃料燃烧、人体及牲畜呼吸、土地利用变化四方面对农业碳源损失的量值进行了测算,从林木、湿地、草木与农作物四层面对农业碳汇收益量值进行了估测,以江苏为例,结合农业综合产值与农业碳损益净值对低碳农业经济效益水平进行了实证测评。
关键词:
碳源损失 碳汇收益 低碳农业 综合效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华 吴超
我国现行的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组成,虽然这些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农业经济的情况,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指标体系的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 经济效益 评价指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智光 杨加猛 谢煜
系统工程在中国林业经济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林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经历了萌芽阶段的系统工程导入(1982-1991年)、起步阶段的林业传统经济系统工程(1992-)、成长阶段的林业绿色经济系统工程(2006-)、拓展阶段的绿色中国架构系统工程(2010-)和深化阶段的绿色中国路径系统工程(2013-)等发展阶段。先后取得了绿色中国三维集成管理金字塔理论体系、人与自然共生演化理论、超循环经济理论等重大理论成果,开发了多项有效的新研究方法和新技术手段。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对狭义的林业经济研究,而且对绿色中国建设、生态安全防护、创建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广度深度、系统拓展、人与自然的共生性、循环结构和系统目标等维度总结了中国林业经济系统工程研究的多维演进规律,提出未来林业经济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将侧重于四个方面:基于超循环经济的林业碳汇和近自然人工林等领域的价值链驱动机制;林业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林业生态安全的智能监控系统;用系统工程方法破解现阶段林业经济研究中的“影响因素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