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4)
- 2023(9428)
- 2022(7320)
- 2021(6699)
- 2020(5544)
- 2019(12004)
- 2018(12244)
- 2017(23558)
- 2016(13140)
- 2015(14614)
- 2014(15197)
- 2013(14358)
- 2012(13114)
- 2011(11813)
- 2010(11872)
- 2009(11147)
- 2008(11270)
- 2007(10573)
- 2006(9603)
- 2005(8700)
- 学科
- 济(51247)
- 经济(51073)
- 管理(36259)
- 业(35008)
- 企(29199)
- 企业(29199)
- 方法(19176)
- 中国(18143)
- 农(16713)
- 业经(14494)
- 学(14037)
- 财(13990)
- 数学(13891)
- 制(13742)
- 数学方法(13702)
- 理论(12703)
- 体(10791)
- 农业(10617)
- 地方(10074)
- 银(10005)
- 银行(9982)
- 和(9793)
- 行(9595)
- 融(9443)
- 金融(9435)
- 教育(8969)
- 务(8191)
- 技术(8156)
- 财务(8132)
- 财务管理(8112)
- 机构
- 大学(192364)
- 学院(190504)
- 济(72993)
- 经济(71240)
- 研究(68626)
- 管理(65947)
- 理学(55760)
- 理学院(55050)
- 管理学(53826)
- 管理学院(53471)
- 中国(50348)
- 科学(43018)
- 京(41449)
- 财(37808)
- 所(35791)
- 农(35315)
- 研究所(32443)
- 江(30684)
- 中心(30378)
- 财经(29430)
- 业大(28570)
- 范(28237)
- 师范(27909)
- 农业(27544)
- 经(26583)
- 北京(25919)
- 州(24478)
- 院(24257)
- 经济学(22858)
- 师范大学(22282)
- 基金
- 项目(123222)
- 科学(96603)
- 研究(90652)
- 基金(88325)
- 家(78043)
- 国家(77336)
- 科学基金(65068)
- 社会(58898)
- 社会科(54660)
- 社会科学(54640)
- 省(48491)
- 基金项目(45564)
- 教育(42592)
- 划(41117)
- 自然(40437)
- 自然科(39534)
- 自然科学(39520)
- 自然科学基金(38835)
- 编号(36672)
- 资助(35524)
- 成果(32427)
- 重点(28447)
- 部(27259)
- 课题(26948)
- 发(26230)
- 性(25128)
- 创(24830)
- 国家社会(24325)
- 教育部(23242)
- 创新(23163)
共检索到29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下,存在着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及其与之相匹配的保障模式,家庭、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可成为保障的主体,就社会保障而言也是如此。不同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不是唯一的,仅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要求。本文从各种形式的保障主体存在的必然性出发,得出不同经济形态下可选择的社会保障主体形式,培育多主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方向。
关键词:
保障主体 多元化选择 进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祁峰
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障的界定,全面分析了养老保障主体的历史变迁、单一养老保障主体存在的缺陷,最后阐述了培育我国多元化养老保障主体的对策。
关键词:
养老保障 政府 老龄化 公共管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三川 范从来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2、2013和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水平对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有显著的刺激作用,其效应存在衰减性,但到2015年依旧可观。城乡和区域间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水平差距仍较大,社会保障和社会信用水平的效应大小及显著水平有差异。相较于社会保障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效应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并不明显。现阶段需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并着重推进社会保障建设,降低家庭预防性动机,并通过家庭金融财产结构的多元化增加家庭金融财产性收入,最终实现益贫式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祖荣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关键词:
社会救助 主体多元化 非政府社会救助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徐祖荣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机制。
关键词:
社会救助 主体多元化 非政府社会救助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炳杰
一个能顺利运行且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制,都必然有一个较为完善的保障体制来支撑,因此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重要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有效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延续至今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以来对促进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妍
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农民逐渐向市民转化,自然会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因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然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国家为主体的正式保障供给又显得不足,进而社会保障供给主体多元化成为必要之举。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以期将社会保障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分担的网络之中。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社会保障主体 多元协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群体内部阶层分化加剧,导致社会保障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单一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供给,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民需要,因此应该发挥第三部门和市场的优势,建立以政府、第三部门和市场互相依赖和合作的多元社会保障供给模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阳
论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梅阳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据法律建立起来的为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产品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即各级政府,财政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的综合部门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尤其是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琳,薛许军
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此外,由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我国社会救助的又一重要主体,是对政府救助必不可少的补充。承认并确立社会救助的多元主体,给予社会互助以必要的扶持并营造其良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社会救助 多元化主体 政府救助 社会互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荣山
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王荣山一、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是完全必要的。(一)社会保障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各种社会保障基金数量已相当大,情况又特别复杂,完全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穆森 田志刚
《管子》反映的我国先秦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但它所包含的合理因素奠定了我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其中的以民为本、重视社会救济、强调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作用等思想,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