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3)
- 2023(4504)
- 2022(3857)
- 2021(3737)
- 2020(3075)
- 2019(6867)
- 2018(6579)
- 2017(12196)
- 2016(7085)
- 2015(8112)
- 2014(8450)
- 2013(7880)
- 2012(7515)
- 2011(6694)
- 2010(6851)
- 2009(6193)
- 2008(6322)
- 2007(5833)
- 2006(4896)
- 2005(4615)
- 学科
- 济(23000)
- 经济(22969)
- 管理(16519)
- 业(16469)
- 企(14935)
- 企业(14935)
- 方法(11239)
- 理论(10236)
- 教学(10167)
- 数学(8315)
- 数学方法(8056)
- 教育(7423)
- 学(7351)
- 中国(7280)
- 财(6816)
- 学法(6153)
- 教学法(6153)
- 业经(5696)
- 制(5451)
- 农(5114)
- 银(4666)
- 银行(4660)
- 和(4657)
- 融(4606)
- 金融(4604)
- 务(4477)
- 行(4465)
- 财务(4464)
- 财务管理(4451)
- 企业财务(4346)
- 机构
- 大学(104335)
- 学院(104171)
- 济(34111)
- 研究(34068)
- 经济(33185)
- 管理(31421)
- 理学(26643)
- 理学院(26190)
- 管理学(25335)
- 管理学院(25101)
- 中国(23545)
- 京(22065)
- 科学(22045)
- 范(19230)
- 师范(19013)
- 财(18926)
- 所(18079)
- 江(16803)
- 研究所(16342)
- 农(15667)
- 师范大学(15156)
- 财经(15099)
- 中心(15087)
- 北京(13994)
- 州(13891)
- 教育(13867)
- 技术(13746)
- 经(13660)
- 业大(13632)
- 农业(12303)
- 基金
- 项目(63857)
- 科学(48779)
- 研究(48650)
- 基金(43338)
- 家(38026)
- 国家(37620)
- 科学基金(31394)
- 社会(28328)
- 社会科(26747)
- 社会科学(26738)
- 教育(26447)
- 省(26101)
- 基金项目(22292)
- 划(22089)
- 编号(20554)
- 自然(19973)
- 自然科(19550)
- 自然科学(19544)
- 自然科学基金(19223)
- 成果(18698)
- 资助(18166)
- 课题(16159)
- 重点(15251)
- 性(14728)
- 部(14341)
- 年(13945)
- 大学(13233)
- 创(12985)
- 发(12851)
- 教育部(12586)
共检索到161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娟 郭元祥
本文认为,当前外语课程教学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语言知识教学,忽视中西方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导入、缺乏文化理解力培养的局限性。语言与文化具有发生学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外语教学中要注重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念、文化差异的导入,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理解力。文化回应是基于语言学立场与文化立场整合的外语教学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陆晓红
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时代。跨文化交流需要两种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关于他国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意义协商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体验的过程,是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对话的过程。将文化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显性课程",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置于语言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意味着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样,文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教学资源、评估的方式都要发生变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革
民族地区中小学"大一统"且"同质化"的外语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学生的母语文化和主流文化以及外语文化脱节或割裂的问题,从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基于"文化回应教学"模式,英语教师应将学生母语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将学生的母语学习经验推广到外语学习中。可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实施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评价体系与鼓励社会参与四个方面进行外语教学改革。为此,需要结合民族地区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现状(教师、教材、教法、评价机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外语课堂"文化回应教学模式",并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文化回应教学模式"的一线外语教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正江
产生于美国社会土壤中的"文化回应性教学"(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虽然发端于异域文化,但由于它涉及多元文化背景的课堂教学问题,涉及教学与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因此,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办学体制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关注和了解这种教学观念的精神实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实践意向,对于观照和审视我国当前或今后的课堂教学不无裨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对近10年来美国教育界盛行的"文化回应性教学"作了分析与评介。
关键词:
文化 教学 文化回应性教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军 钱晓坚
文化回应性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注重学生情感需求的满足以及家、校、社区之间的合作。在教学主体观方面,文化回应性教学主张尊重人格,承担责任;在教学文化观方面,主张文化平等,注重多元;在教学实施观方面,强调探究,注重生成。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教育机会均等化,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发展学生的潜能。文化回应性教学对于学生个人文化经验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以及保持与家长和社区的紧密联系不无启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靳伟 裴淼 董秋瑾
文化回应性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本地文化要素关联起来,确保教学内容和文化的适切性,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文化回应性教学法中,关联是教学中处理文化的基本要求,回应是教学与文化关联的基本方式,适宜是教学中文化和谐共生的基本样态,传承则是文化回应性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回应性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改善教学样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文化回应性教学法强调文化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学资源和教学目的,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体现为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教师和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观念性文化、物质性文化、活动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引入教学中,使之成为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资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俊男 李洪修
在文化背景多元的民族地区培根铸魂是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价值追求,如何在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课程开发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回应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回应教学要求重塑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目标,探索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思路以及改变园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角色。当前,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还存在课程开发理念与幼儿文化经验背离,课程资源开发对民族文化重视不足以及课程开发者文化回应角色缺失等问题。文化回应教学视域下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开发需要重视民族文化融入,采用基于幼儿文化体验的课程开发理念;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具有文化多样性的课程资源库;秉持文化包容的观念,树立文化回应者的教师教学角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吉丹丹 张润 方辉
文章通过分析国外高校的外语课程设置,指出我国外语课程的主要存在问题有大学外语学习费时低效、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等。然后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现状,将"差序格局"的概念引入我国外语学科发展的研究之中,期望促进外语学科建设,对高校外语课程重新定位,推动外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外语学科定位 差序格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庆荣
目前,我国大学课程教学评价更多地趋向于基于"绩效责任"的"教学问责",这种教学评价方法是一种"评定",其缺陷表现在用常模参数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是静态、孤立、有失评价伦理标准的评价。Stake所主张的以自我导向为出发点,强调评价客体及利害关系人参与,充分分析吸收各方意见,经过讨论推理形成为评价客体及利害关系人服务的替代性经验的回应式评价可以摒弃其局限性,是可应用于某一具体大学、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
教学评价 回应式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夫艳
乡土文化知识是新时代高质量乡村教师必备的关键素养。乡村是一个独特场域,乡村教师要将专业实践植根于乡村这一特殊的文化情境。基于文化回应教学理论,通过对14位公费师范生和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乡村教师所需的乡土文化知识是多重的,包括:深度关怀乡村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进行“接地气”的多元沟通;融合乡土文化内容的课程资源知识;以乡土文化为桥梁实施教学的文化教学策略知识。为在“教得好”方面赋能未来乡村教师,师范院校需明确教师乡土文化知识框架,为师范生乡土文化知识建构提供清晰愿景;完善课程结构,打造高质量的回应乡土文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育实习的在地性、反思性,凸显乡村教育实践的文化深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影妮
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的分支。生态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和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也正在逐渐形成。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为研究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召存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一种文化关涉的价值判断过程。当前国际学前教育质量评价领域存在着普适论和相对论两种文化路向,需处理好"普适性与相对性"的问题,积极寻求文化回应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关注普适性评价标准在具体社会文化生态下的特定内涵和实现方式,考虑更广泛相关利益者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文化观念,从质量的水平鉴别转向质量的文化理解。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质量评价 文化回应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丽 王梦霏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晓宇 程晋宽
在学校文化日益多样化的实践需求、批判种族理论及美国问责制和教育公平立法政策的推动下,文化回应性领导被提上研究议程。文化回应性领导的内涵存在不同的理论解释,其本质在于以多元文化为基本理念,以公平和包容为核心价值追求。文化回应性领导的实践路径注重批判性自我反思,突出开发和维持符合文化回应要求的教师与课程,促进文化回应性和包容性的学校环境,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社区活动,以解决学校中的文化回应不公平问题。文化回应性领导体现当代教育领导范式的转变,强调教育领导的文化回应价值立场,以多元文化视角反思教育领导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公平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