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1248)
2022(8929)
2021(7935)
2020(6608)
2019(14658)
2018(14817)
2017(27015)
2016(14567)
2015(15861)
2014(15648)
2013(15135)
2012(13853)
2011(12363)
2010(12731)
2009(12269)
2008(12294)
2007(11644)
2006(10648)
2005(10161)
作者
(40843)
(33791)
(33523)
(32259)
(21711)
(16120)
(15182)
(13004)
(12753)
(12448)
(11557)
(11315)
(11181)
(11111)
(10556)
(10537)
(9988)
(9984)
(9784)
(9516)
(8766)
(8249)
(8167)
(8001)
(7782)
(7589)
(7536)
(7535)
(6719)
(6712)
学科
(59250)
经济(59179)
(47798)
管理(47036)
(40481)
企业(40481)
中国(21860)
方法(19102)
(18290)
技术(16883)
业经(16271)
数学(14673)
数学方法(14443)
(14371)
(13475)
(13396)
理论(12905)
地方(12870)
农业(12556)
技术管理(12056)
教育(11345)
(11014)
银行(10996)
(10576)
(10112)
金融(10108)
(9727)
贸易(9714)
(9606)
(9467)
机构
大学(207657)
学院(205231)
(83818)
经济(82086)
管理(75627)
研究(69638)
理学(63402)
理学院(62736)
管理学(61629)
管理学院(61218)
中国(53999)
(44128)
(41999)
科学(40435)
(35252)
(34622)
财经(32032)
中心(31511)
研究所(30664)
(30350)
(30123)
师范(30087)
(28832)
北京(28045)
(27787)
经济学(26220)
业大(25926)
(24782)
师范大学(24056)
财经大学(23365)
基金
项目(127618)
科学(102268)
研究(98448)
基金(91870)
(78761)
国家(78012)
科学基金(67851)
社会(64446)
社会科(60856)
社会科学(60840)
(51581)
基金项目(46993)
教育(46690)
(42634)
自然(40696)
自然科(39878)
自然科学(39871)
编号(39598)
自然科学基金(39186)
资助(35346)
成果(34538)
(32123)
课题(29373)
重点(29095)
创新(28961)
(27845)
(27701)
国家社会(26737)
(24927)
(24722)
期刊
(103247)
经济(103247)
研究(70910)
中国(52887)
教育(34785)
(34259)
管理(34229)
学报(31088)
(29380)
科学(28572)
大学(24371)
学学(21905)
(21597)
金融(21597)
技术(20145)
农业(18776)
财经(17810)
业经(16542)
经济研究(16236)
(15541)
问题(13408)
图书(13357)
科技(11460)
技术经济(11336)
(11219)
论坛(11219)
(10973)
(10689)
书馆(10415)
图书馆(10415)
共检索到33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许光伟  
本文认为 ,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劳动是当今时代的基本事实 ,这个基本事实可以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公理性假设 ,可以归结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本文并以生产力二重性质理论作为重建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和现代演绎的叙述方法作为它的现代拓展的方法基础 ,提供较为充分而有力的证明。文章最后并倡导了一个解决劳动创造价值中时间异质因素难题的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内生生产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曙东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谓简单劳动就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培训和学习,只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所谓复杂劳动是指那些事先需要经过培训和学习后,劳动者才有能力从事的劳动。马克思指出:“比重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量数倍于简单劳动。同时,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以简单劳动为标准,对复杂劳动进行量化,进而得出复杂劳动的价值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莉霞  刘振彪  庞任平  苏宁华  刘宏  张文璋  尚卫平  夏南新  周渭兵  张金明  陈武平  邱雅  黄耀军  孙国雄  常宁  张建华  李少斌  黄瑞庆  徐明生  朱小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物化劳动在创造使用价值过程中能发挥生产性的作用 ,是实现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物质条件 ,但它不能创造价值 ,成为价值的源泉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也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那种认为物化劳动可以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的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德云  
(一)回顾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源头。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论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在马克思之前,其 思想的影子最早可溯源至古罗马时期,在前古典时期的有关价值和劳动价值的论述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阿圭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在古典时期,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不能认识到劳动的两重性,他们的理论不尽完善,如斯密教条及价值定义的二元性等。此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大卫·李嘉图也遇到两大矛盾。他本人及其后继者都无法逾越。在穆勒等马克思斥之为庸俗经济学家的修修补补和马尔萨斯等人的攻击下,使得其理论体系最终宣告瓦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亚辉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文章指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劳动环境、劳动关系、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契机。要保证理论的生机,就必须使理论与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小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此,中国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从现实经济现象出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创造价值的源泉是否只是人类活劳动?科学技术以及物化劳动是否也参与价值创造?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柳欣  
本文的分析是建立在本人所发现和证明的一个重要命题的基础上的,即目前人们作为经济分析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所有以货币量值表示的统计变量被认为是反映实物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本人所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统计变量与技术是完全无关的,它们只是反映特殊的社会关系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由此可以得出,完全抽象掉生产的技术关系而把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完全可以作为解释现实问题的基础和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突出地表明了这种分析方法。以技术关系分析为基础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不仅在逻辑上是错误的,而且其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使人们误入歧途。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关系的分析对于建立能够解释现...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消除马克思价值论的矛盾”论没有发展马克思价值论 :它纯属虚构 ,它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犯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陷入庸俗价值论的错误。避免上述错误 ,要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研究方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乐群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社会状况虽与马克思所处的社会发生了众多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旧未被动摇。因此,在智能时代,我们应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分析人工智能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坚定人的主体地位,积极应对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就业问题,顺应智能化的生产方式变革,促进经济的稳定向好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璐  
智能革命驱动下的“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无人化”生产使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数量不断减少,而企业所获利润却不断增加,所形成的活劳动在相对减少而价值量却在不断增加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矛盾,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无人化”生产中的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无人化”生产中人的活劳动始终在场、“无人化”生产中物化劳动的价值转移这几个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证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依然可以解释“无人化”生产这一经济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在争论中出现和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要解决争论和错误,必须运用正确的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既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要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体系,还要重视研究马克思对古典学派劳动价值理论的革新。要有能力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正确的研究,则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还须确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完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长期而认真的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朝林  
马克思义经济学是以劳动为本位的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是其基础理论。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造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其他一系列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从而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