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
2023(806)
2022(671)
2021(628)
2020(581)
2019(1327)
2018(1411)
2017(2619)
2016(1291)
2015(1391)
2014(1295)
2013(1241)
2012(1195)
2011(952)
2010(1044)
2009(856)
2008(833)
2007(775)
2006(681)
2005(618)
作者
(3216)
(2618)
(2570)
(2462)
(1742)
(1191)
(1189)
(983)
(946)
(932)
(930)
(897)
(865)
(810)
(799)
(777)
(758)
(756)
(750)
(672)
(669)
(644)
(644)
(604)
(580)
(579)
(574)
(566)
(535)
(524)
学科
管理(5154)
(4158)
(3980)
(3880)
企业(3880)
(3770)
银行(3770)
(3665)
(3195)
金融(3195)
(2808)
体制(2751)
(2725)
经济(2717)
(2367)
(1624)
财务(1622)
财务管理(1609)
人事(1592)
人事管理(1592)
企业财务(1569)
制度(1504)
(1504)
(1308)
税收(1231)
(1213)
中国(1155)
方法(1125)
业经(1069)
银行制(1019)
机构
大学(14353)
学院(14155)
管理(5953)
中国(5828)
(5198)
经济(5015)
理学(4710)
理学院(4659)
管理学(4587)
管理学院(4558)
(4457)
研究(4351)
财经(3203)
(3119)
(3074)
(2978)
银行(2819)
中心(2779)
人民(2584)
财经大学(2532)
(2513)
(2483)
国人(2294)
中国人(2283)
(2266)
中国人民(2248)
科学(2231)
金融(2231)
(2109)
(2074)
基金
项目(9084)
科学(7234)
基金(6897)
研究(6701)
(6022)
国家(5971)
科学基金(5246)
社会(4318)
社会科(4099)
社会科学(4099)
基金项目(3722)
自然(3513)
自然科(3456)
自然科学(3456)
自然科学基金(3408)
(3173)
教育(2981)
(2804)
资助(2708)
编号(2606)
成果(2253)
(2222)
(2069)
(2036)
重点(2023)
项目编号(1934)
教育部(1930)
(1850)
科研(1835)
国家社会(1823)
期刊
(5608)
经济(5608)
(4942)
金融(4942)
研究(4860)
(4162)
中国(3779)
管理(2475)
学报(2025)
财经(1713)
大学(1679)
科学(1662)
学学(1648)
(1404)
财会(1375)
会计(1305)
(1281)
(1230)
(1085)
理论(1050)
税务(973)
实践(968)
(968)
通讯(912)
会通(910)
中国金融(884)
经济研究(865)
教育(814)
技术(804)
审计(788)
共检索到25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育林  
在银行监管政策适度的情况下,监管者还应在监管环境上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避免违规不罚、处罚不力、处罚不严的现象,从而真正实现监管效能,达到监管目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乃中  
审计师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揭示出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有待提高。本文以2001—2015年证监会对审计师的处罚公告为样本,通过分析后发现:虚增营业收入更可能导致审计师受罚;农业类上市公司更可能导致审计师受罚;证监会处罚审计师的力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证监会处罚审计师的方式由原来的"重师轻所"转向目前的"师所并罚"。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提高审计质量的若干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孟霞  尹小为  
近年来,伴随典型幌骗(Spoofing)案例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不断曝光,"幌骗"这一名词引起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美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幌骗这一依托程序化交易技术的新型违法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监管和立法方式探索。《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至今,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有近十起涉及幌骗行为的行政处罚或司法诉讼。本文对美国期货市场禁止幌骗的法律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促使美国针对幌骗行为单独修法立规的原因;整理了美国监管机构和法院处罚的典型幌骗案例;从规制幌骗行为的立法方式、监管方式、认识层面等角度总结了美国监管和司法机构应对幌骗行为的经验,并对我国如何应对幌骗行为的立法和监管层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建勇  张雪琪  
本文选取2006—2016年我国被披露违规事项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以问询函为代表的非处罚性监管对公司违规的监管作用以及产权性质对监管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正相关,即非处罚性监管有助于发现并披露公司违规行为;国有企业非处罚性监管与公司违规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即非处罚性监管对国有企业违规的监管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公司违规与风险承担正相关,即公司违规程度越严重,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也越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小龙  张霖琳  许金花  
证券监管处罚作为公司外生冲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违规公司未来的会计与财务行为。本文选取2006—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违规监管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声誉修复角度考察证券监管处罚对违规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受处罚的公司相比,违规公司被处罚后倾向于过度投资,通过激进的投资行为对冲处罚的负面影响,借以修复公司受损形象,但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损害投资者利益;(2)CEO学历水平越高,上述现象越严重;(3)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未能有效约束高学历CEO的刺激反应。最后,使用匹配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明雷  黄远标  杨胜刚  
监管处罚作为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范化解银行个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银行业微观数据,考察了银行业监管处罚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处罚显著抑制了违规银行风险,有利于维护银行系统稳定。特别是在201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修订后,对银行风险防范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监管处罚有效性,发现监管处罚的风险抑制作用不仅具有长期效应,还能起到“杀鸡儆猴”的警示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银行的规模和国有属性会弱化监管处罚的风险抑制作用,而在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之后这种弱化作用有所减小。此外,搭配经济类处罚或纳入机构为主体的处罚措施实际效果会更好。但监管处罚也存在对高风险银行处罚不足,而对低风险银行处罚过度的问题。本文丰富了监管处罚有效性的内涵,为建立防范化解银行风险的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孟霞  尹小为  
近年来,伴随典型幌骗(Spoofing)案例在媒体聚光灯下的不断曝光,"幌骗"这一名词引起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美国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和司法机构对幌骗这一依托程序化交易技术的新型违法行为,已进行了多年的监管和立法方式探索。《多德弗兰克法案》生效至今,美国证券期货市场有近十起涉及幌骗行为的行政处罚或司法诉讼。本文对美国期货市场禁止幌骗的法律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促使美国针对幌骗行为单独修法立规的原因;整理了美国监管机构和法院处罚的典型幌骗案例;从规制幌骗行为的立法方式、监管方式、认识层面等角度总结了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建   薛启航   王慧敏   姚笛  
银行监管处罚是规范银行信贷行为、维护银行业秩序的重要手段,但其能否有效引导银行信贷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创新仍有待进一步考察。本文利用2011—2020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银行行政处罚信息,构建了银行监管处罚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同时以2015年《中国银监会行政处罚办法》的修订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银行监管处罚对当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监管处罚能够促进当地企业创新,并且该效果对于小规模企业、无银企关系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银行监管处罚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可用信贷资源、优化企业信贷结构和促进企业“脱虚向实”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地,从处罚方式看,与银行信贷行为相关的处罚、对个人和机构的共同处罚以及轻度处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处罚结果看,银行监管处罚在提高企业创新质量的同时,存在抑制企业突破式创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加强和优化银行监管措施、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小龙  张霖琳  许金花  
证券监管处罚作为公司外生冲击事件,直接或间接影响违规公司未来的会计与财务行为。本文选取2006—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违规监管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声誉修复角度考察证券监管处罚对违规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未受处罚的公司相比,违规公司被处罚后倾向于过度投资,通过激进的投资行为对冲处罚的负面影响,借以修复公司受损形象,但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损害投资者利益;(2)CEO学历水平越高,上述现象越严重;(3)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并未能有效约束高学历CEO的刺激反应。最后,使用匹配后双重差值分析、样本自抽样回归分析,以及不同子样本、不同匹配变量多重检验分析后,结果一致稳健。本文立足企业微观经济行为,拓展了证券监管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理   李加主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建立20多年来,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并未完全发挥预期作用。本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董责险与监管处罚对独立董事履责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至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监管处罚可以一定程度地敦促独立董事认真履职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但过高的处罚力度将挫伤独立董事的履责积极性并提高独立董事的辞职率;董责险能够减少独立董事的辞职行为,并且能够提高其履责积极性以降低企业风险。本文的政策启示:实施适当和有度的处罚措施,避免过严的处罚力度对独立董事正常履职产生负面影响;建议进一步推广董责险制度,保障独立董事的合法权益,让独立董事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璠  詹琪  杨茗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愈发严格,当前发动的贸易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2008年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处罚案例,从监管机构、处罚金额、处罚范围和金融监管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处罚的特征,包括多头监管协作、处罚金额大、处罚范围广等,不难发现美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掺杂着复杂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对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监管歧视。基于此,本文为我国金融机构应对美国长臂管辖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我国金融机构应在规范自身的同时,注意规避监管雷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乔飞鸽  
详细阐述了一个没有被双方接受的纳什均衡混合策略组合的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得出结论:从长远来看,为更有效抑制金融违规行为的发生,加重对被监管者的处罚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措施却是加重对监管者失职行为的处罚,加强对监管者自身的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伟  王芝丹  
近年来银行处罚屡创新高,其背后的监管逻辑与有效性受到关注。本文搜集2009—2021年银保监系统发布的25040份处罚信息公开表,基于量化分析发现:(1)银行监管处罚增长明显,股份制银行处罚总量和均量较高,处罚事由集中在信贷和内控,京沪津、北部沿海和东部地带均罚金额高,湘新云、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带均罚次数高。(2)个人处罚倾向高频次,单位处罚强调高金额;非经济处罚呈右偏V形变化,个人表现强于单位;处罚次数省际差距在缩小,但处罚金额差距未收敛。(3)处罚次数产生了逆向激励作用,处罚额呈现较强的正向抑制性;监管处罚震慑性减弱,重复罚款好于高频次处罚;处罚改善了银行绩效,但对风险和高管的约束性不明显。本文结论对优化银行监管处罚体系、推动监管治理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芸   刘可欣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其公布的行政处罚公告能否向市场传递震慑作用备受关注。以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监管机构行政处罚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受到监管机构行政处罚后,审计师会提高审计收费、改善审计质量,更易发生审计变更;有效的内部控制与良好的外部监督能缓解监管机构行政处罚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被监管机构行政处罚通过增加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审计师行为,企业受行政处罚原因越严重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越显著。文章拓展了监管机构行政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为政府继续实施强监管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