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8)
- 2023(13129)
- 2022(10761)
- 2021(10001)
- 2020(8501)
- 2019(18987)
- 2018(19166)
- 2017(36616)
- 2016(20304)
- 2015(22363)
- 2014(22686)
- 2013(22216)
- 2012(20503)
- 2011(18277)
- 2010(18834)
- 2009(17927)
- 2008(18176)
- 2007(16681)
- 2006(15112)
- 2005(13746)
- 学科
- 业(90068)
- 济(88533)
- 经济(88413)
- 企(73194)
- 企业(73194)
- 管理(67953)
- 农(45934)
- 方法(35669)
- 农业(30469)
- 业经(30425)
- 财(30098)
- 数学(27254)
- 数学方法(27049)
- 制(23514)
- 中国(23296)
- 务(20402)
- 财务(20367)
- 财务管理(20337)
- 体(19398)
- 企业财务(19339)
- 技术(17851)
- 理论(17033)
- 策(16753)
- 学(16636)
- 地方(16330)
- 体制(14840)
- 银(14673)
- 银行(14645)
- 和(14398)
- 贸(14246)
- 机构
- 学院(296881)
- 大学(289983)
- 济(127418)
- 经济(125041)
- 管理(114167)
- 研究(98646)
- 理学(97364)
- 理学院(96408)
- 管理学(95027)
- 管理学院(94459)
- 中国(78350)
- 农(64283)
- 财(62389)
- 京(60570)
- 科学(58324)
- 所(50695)
- 农业(49280)
- 江(48321)
- 财经(48087)
- 业大(46866)
- 研究所(45373)
- 中心(44846)
- 经(43515)
- 经济学(38705)
- 北京(37524)
- 州(37309)
- 范(36764)
- 师范(36355)
- 经济学院(34952)
- 财经大学(34837)
- 基金
- 项目(187573)
- 科学(148987)
- 研究(140349)
- 基金(136546)
- 家(118222)
- 国家(117016)
- 科学基金(101141)
- 社会(91533)
- 社会科(86381)
- 社会科学(86358)
- 省(75722)
- 基金项目(71735)
- 教育(63790)
- 自然(63130)
- 自然科(61699)
- 自然科学(61682)
- 划(61194)
- 自然科学基金(60685)
- 编号(56831)
- 资助(54821)
- 成果(46361)
- 部(42320)
- 重点(42031)
- 业(41526)
- 创(41454)
- 发(41383)
- 课题(39541)
- 性(38194)
- 国家社会(38027)
- 创新(37978)
- 期刊
- 济(154677)
- 经济(154677)
- 研究(91359)
- 农(65880)
- 中国(63267)
- 财(52713)
- 学报(46938)
- 管理(45226)
- 农业(43803)
- 科学(43467)
- 大学(36694)
- 学学(35061)
- 教育(31620)
- 融(31583)
- 金融(31583)
- 业经(30826)
- 技术(26734)
- 财经(25861)
- 经济研究(23240)
- 业(22902)
- 经(22445)
- 问题(20799)
- 技术经济(16638)
- 版(16010)
- 世界(16008)
- 农村(15084)
- 村(15084)
- 商业(14347)
- 现代(14223)
- 农业经济(14149)
共检索到460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强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优质人力资源不断向城镇转移,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下降,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助推了农业供给侧问题的形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进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这需要政府在推动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鼓励并合理引导资本进入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顶层设计等方面作出努力,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和扶持政策上进行创新,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力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强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优质人力资源不断向城镇转移,导致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下降,阻碍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助推了农业供给侧问题的形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进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这需要政府在推动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鼓励并合理引导资本进入农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顶层设计等方面作出努力,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培训和扶持政策上进行创新,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力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更在于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以原有的发展方式来应对新的局面。所以,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更在于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以原有的发展方式来应对新的局面。所以,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吉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胜利闭幕不久,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同展望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交流探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刚才,韩正副总理发表了主旨演讲,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一带一路 合理区间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包括农业经营结构调整,要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树立大粮食和大国土观念,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业,理顺粮食价格机制,设计好和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璠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量齐增",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质量难以过关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品质、促改革、强安全、补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思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张海浪 路梦瑶
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的扭曲效应。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农产品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正的效应,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却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粮食供给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却扩大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财政支农支出的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供给的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加深。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不论是农业增效还是农民增收,不论是业态创新还是发展动能换挡,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世界农业和国外农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全球视野下来谋划、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在统筹两个市场中保稳定保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庆海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