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2)
2023(16696)
2022(14385)
2021(13175)
2020(11181)
2019(25361)
2018(25021)
2017(48455)
2016(26448)
2015(29435)
2014(29351)
2013(29204)
2012(26835)
2011(24477)
2010(24615)
2009(23129)
2008(22459)
2007(20058)
2006(17937)
2005(16120)
作者
(79406)
(66048)
(65810)
(62526)
(41993)
(31771)
(29566)
(25819)
(25216)
(23555)
(22680)
(22151)
(21332)
(20988)
(20559)
(20254)
(19591)
(19578)
(18923)
(18816)
(16665)
(16423)
(15954)
(15144)
(14882)
(14704)
(14693)
(14476)
(13350)
(12800)
学科
(119592)
经济(119449)
管理(79955)
(73016)
(60900)
企业(60900)
方法(47795)
数学(40950)
数学方法(40556)
(29370)
中国(28568)
(28506)
(26592)
业经(25538)
地方(25143)
(23603)
农业(19261)
(19243)
贸易(19232)
(18604)
理论(18073)
环境(17820)
(17692)
财务(17615)
财务管理(17583)
(17479)
(17128)
(17074)
银行(17057)
(16754)
机构
大学(390660)
学院(386649)
(160721)
经济(157417)
管理(148187)
研究(134346)
理学(127860)
理学院(126391)
管理学(124303)
管理学院(123604)
中国(98064)
科学(83196)
(82847)
(74980)
(68626)
(66224)
研究所(62400)
业大(59537)
财经(59478)
中心(58945)
(57212)
(53834)
北京(52258)
农业(51913)
(50561)
师范(50000)
经济学(49396)
(47821)
(45648)
经济学院(44137)
基金
项目(259622)
科学(202780)
基金(188596)
研究(186285)
(165968)
国家(164600)
科学基金(139898)
社会(119058)
社会科(112825)
社会科学(112795)
(100806)
基金项目(100072)
自然(90938)
自然科(88725)
自然科学(88701)
自然科学基金(87132)
(85083)
教育(84739)
资助(77188)
编号(74250)
成果(61029)
重点(58405)
(57126)
(55355)
(53586)
课题(51594)
创新(50155)
科研(49426)
国家社会(49277)
教育部(48902)
期刊
(183167)
经济(183167)
研究(119327)
中国(72832)
学报(67556)
(60269)
科学(59071)
(58508)
管理(55489)
大学(50524)
学学(47905)
农业(40476)
教育(39448)
(33000)
金融(33000)
技术(31657)
财经(31075)
经济研究(29763)
业经(27581)
(26663)
问题(23784)
(20065)
技术经济(19662)
(19081)
科技(18815)
理论(18357)
图书(18121)
(17351)
现代(17191)
业大(16840)
共检索到574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立岩  潘慧峰  
经济增长理论中 ,知识外溢模型缺少对基础科学知识的分析。本文将基础研究纳入经济增长框架 ,描述基础研究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讨论基础研究对长期增长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 ,应用技术的增长受基础科学知识的制约 ,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知识的增长 ,经济也不会有长期增长。第二 ,政府在经济增长中是有所作为的 ,可以通过政府干预提高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立岩  潘慧峰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 ,将知识划分为应用技术和基础科学知识两类 ,探讨了基础研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地位 ,得到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 ,经济的长远增长率和基础科学知识的长远增长率成正比 ;第二 ,决定基础科学知识长远增长率的最终变量为经济体中的人力资本存量 ;第三 ,基础科学知识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可以大有作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俸奇  
本文构建了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利用率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基础设施?产能利用率?经济增长"两种渠道下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了基建规模、投资效率两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发挥正外部性实现了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发挥了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促进作用。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所形成的网络效应使得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发挥,而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书雷  方行明  鲁玉秀  米军  
本文选择200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比较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对全国经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不同产业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全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投资效益高于平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欠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但对发达省份经济增长效应不显著;信息基础设施对欠发达省份和发达省份的经济增长效应均显著为正,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效应大于第三产业,但对第一产业增长效应不显著。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集聚均衡发展模式提前到来,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新基建",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次产业创新发展,交通投资应向欠发达省份和西部地区倾斜,以提高投资效益,充分释放经济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小筠  刘戒骄  谢攀  
中国经济增长正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的源头是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的投资主体是政府。为考察政府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Romer (1990)和Jones (1995)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予以扩展,将研发部门扩展为基础研究部门和私人研发部门,将政府公共支出细分为基础研究支出、私人研发部门补贴和消费性公共支出,将劳动力细分为非熟练工人和科研人员且两者不可替代。对扩展后的模型求解一般均衡发现:提高政府基础研究支出比例会推动经济增长;政府补贴对私人部门研发支出具有挤出效应,减少补贴不会抑制经济增长;政府消费性公共支出会抑制政府基础研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选择税率分别为10%、20%和30%的数值模拟结果也印证这一结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靳涛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化等社会不和谐问题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如何让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惠及全民,如何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也能分享增长的好处,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说明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和解决该问题,即从体制上面、分配的侧重方面和增长的参与权方面来找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田  
本文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法,对中国1952~2006年间公路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具正向的推动作用,并且显著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与工业发展,但经济增长并非公路投资增加的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广珍  刘瑞国  黄宗晔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现有文献多认为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影响生产行为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通过观察日益普遍的私家车购买现象,本文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影响生产行为,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据此,本文构造了一个交通基础设施同时影响生产和消费的增长模型,揭示了道路基础设施通过促进私家车消费,进而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最终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为了验证理论命题,本文还构建了中国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道路和道路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乘数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中私家车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消费效应)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昱竹  李波  
通常认为基础性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探究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型观点是否也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文章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197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果发现,基础性要素始终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结构转型,分别以"农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型为主要内容。且结构转型主要在东西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表现出下行趋势,虽然各样本的主要增长动力并不一致,但在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甚至是扭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芬  
公共投资支出差异是造成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之一。在公共投资支出中,又以基础建设投资所占比重最大。基础建设投资以其拉动总需求的直接效应,降低私人经济部门生产成本的间接效应,以及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仅仅从总量角度去考察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绩效的作用,而应该更细致地考察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并根据投资收益的大小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总量上的基础建设投资并不缺乏,但缺乏合适的投资结构和地区分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树才,李华,袁国敏 ,韩云虹  
It has been an open researching subject which is in great need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so far that the invest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s might give rise to economic growth.By means of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Rank Two,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method of assessment on this,as well as a practical testing analysis of it.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柳杰  李治国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不断增长,整个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增加。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上海市1980~2005年间的经济增长与各项基础设施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电力建设与交通运输投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能带动公用事业、市政建设和邮电通信投资的增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活动,中国更是推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基础设施投资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然后利用中国的实践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最后给出了有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