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02)
2023(13493)
2022(11277)
2021(10565)
2020(8496)
2019(19602)
2018(19288)
2017(35720)
2016(19791)
2015(22178)
2014(22098)
2013(20822)
2012(19353)
2011(17471)
2010(17531)
2009(15487)
2008(14843)
2007(13135)
2006(11424)
2005(10191)
作者
(51471)
(42688)
(42678)
(40634)
(27129)
(20506)
(19552)
(16777)
(16656)
(15213)
(14595)
(14555)
(13580)
(13306)
(13273)
(13034)
(12807)
(12677)
(12319)
(12269)
(10844)
(10451)
(10296)
(10057)
(9661)
(9621)
(9489)
(9368)
(8477)
(8431)
学科
(79550)
经济(79479)
管理(49991)
(48064)
(38018)
企业(38018)
方法(31570)
中国(28464)
数学(27289)
数学方法(26843)
(22264)
地方(21679)
教育(21570)
业经(18667)
(17741)
理论(16419)
(15735)
农业(15230)
(13923)
技术(13617)
(13604)
贸易(13593)
(13103)
(12950)
(12641)
金融(12639)
(12503)
银行(12492)
环境(12384)
(12073)
机构
大学(268061)
学院(266861)
(105172)
经济(102943)
管理(98507)
研究(90761)
理学(84436)
理学院(83443)
管理学(81930)
管理学院(81399)
中国(63284)
(57231)
科学(52443)
(48673)
(46302)
师范(45987)
(43334)
中心(41523)
(40920)
研究所(39161)
财经(38656)
教育(37636)
师范大学(37466)
(36600)
北京(36488)
(35183)
业大(34351)
(33080)
(32769)
经济学(32483)
基金
项目(176578)
科学(141788)
研究(139717)
基金(124966)
(106458)
国家(105372)
科学基金(91734)
社会(88044)
社会科(83339)
社会科学(83321)
教育(71243)
(71040)
基金项目(65466)
(60695)
编号(59195)
自然(55672)
自然科(54420)
自然科学(54409)
自然科学基金(53390)
成果(49588)
资助(49467)
课题(43522)
(43452)
重点(41068)
(40654)
(37848)
教育部(36203)
(36090)
项目编号(35758)
国家社会(35660)
期刊
(118055)
经济(118055)
研究(89458)
教育(62448)
中国(60607)
(37705)
管理(36915)
学报(35357)
(33926)
科学(33865)
大学(29465)
技术(28823)
学学(26040)
农业(23639)
(23405)
金融(23405)
业经(20868)
财经(20010)
经济研究(18406)
(17362)
职业(16108)
问题(15672)
图书(13427)
(13158)
论坛(13158)
(12990)
技术经济(12123)
(12103)
商业(11694)
(11536)
共检索到407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翔  
基础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学校课程落实于人的发展。基于此,基础教育和谐发展包含个体和谐发展与群体均衡发展,并反映相应的课程价值。促进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课程策略涉及物质、制度和意识三个层面,即有效开发与均衡配置课程资源;建立上下贯通、职责分明的课程保障制度;树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课程意识和观念。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康鑫  霍国庆  
本文首先分析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进而从体制、机制、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和谐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命题。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假设都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证实了假设的合理性。针对各个假设的检验结果,本文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与分析。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定华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应重视统筹兼顾,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重视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重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重视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基础教育规范发展;重视安全教育,保障基础教育安全发展;重视生态校园建设,促进基础教育生态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立杰  马云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有质量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深层次追求,学校课程发展质量是衡量教育过程质量的重要尺度。课程发展质量的考察应以符合教育目标、执行课程方案与标准、尊重学生差异、教育过程满意为取向,并以学校课程、教师课程、学生经验课程、课程发展影响因素等作为考察维度,重点关注执行课程方案及标准、课程发展水平、使用者满意度、使用者代价、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课程发展要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仁洪  
基础教育课程一直以来都被赋予了双重价值:训练心智与提升实用技能,它与学生生涯发展紧密关联。基础教育课程基于现实学习生命的优化与学习生命意义的丰富,指向未来完满的生命存在。基础教育课程生涯发展聚焦于与个人终身职业、休闲、社会与人际关系密切关联的个人适应、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它通过静态的结果、内容、学习经验、评估以及证书等构成要素与适应年龄阶段的动态操作历程显示出自己的存在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振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差距拉大,发展不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教育差距是社会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缩小教育差距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障。消除教育贫困,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美华  杨晓达  何志敏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表现为严重的“二元结构”特征。这虽然有教育体制本身的积弊,但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财政———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税费改革使这一问题更加严峻。如何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至关重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协京  
以往的日本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新的形势则要求它培养个性丰富、开拓创新的年轻一代。以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了充实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原则。这一原则从二十多年前被提出开始,通过学习指导要领而逐步体现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新开设了“综合学习”课,这是一门由学校创意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日本还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学校五天制,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体验,并使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开剑  
"学科"是学术性的,而"术科"则代表了与学科相对应的另一种课程品性——实践与行动品性。"术科"理应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早地位,而"术科课程"则被忽视,甚至没有"术科"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术科"概念,为此,就要创新课程理论、革新知识观与课程价值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顾玉军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如何立足区情,在已有的基础上确保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丽晶  马云鹏  
中小学教师既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影响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以课程改革目标为基点的调查,考察中小学教师是如何认识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的,进而揭示和分析教师视角下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以反映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成尚荣  彭钢  张晓东  
本文在考察了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走向之后 ,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级课程管理中如何转变工作方式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出规范性的建议 ,明确了地方在国家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程的开发 ,学校课程的指导中的作用与地位 ,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权利和职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小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一规定不仅体现了政府锐意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同时也可视为政府在实施终身教育政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一项庄严承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又进一步将"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确立为战略目标,不仅要求"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且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