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5)
2023(9665)
2022(7890)
2021(6944)
2020(5702)
2019(12643)
2018(12302)
2017(22689)
2016(12843)
2015(14398)
2014(14686)
2013(14182)
2012(13193)
2011(12321)
2010(12450)
2009(11258)
2008(10997)
2007(10329)
2006(9187)
2005(8228)
作者
(39154)
(32764)
(32500)
(31158)
(20599)
(15605)
(14652)
(12824)
(12587)
(11744)
(11188)
(11027)
(10798)
(10684)
(10459)
(10007)
(9729)
(9632)
(9544)
(9189)
(8604)
(8105)
(8101)
(7611)
(7509)
(7220)
(7219)
(7213)
(6821)
(6648)
学科
(58036)
经济(57976)
管理(31767)
(30838)
(22289)
企业(22289)
(19372)
方法(18491)
地方(18076)
中国(16325)
数学(15117)
数学方法(14928)
业经(14291)
(13822)
农业(13262)
理论(12255)
(11773)
(11254)
地方经济(10939)
产业(10725)
(10576)
教育(9830)
(9158)
金融(9149)
技术(8997)
环境(8744)
(8543)
银行(8515)
(8295)
(8077)
机构
学院(189298)
大学(186841)
(75096)
经济(73404)
研究(69084)
管理(65080)
理学(55403)
理学院(54688)
管理学(53625)
管理学院(53272)
中国(49337)
科学(43867)
(40001)
(36084)
(35892)
(34485)
研究所(32696)
(31403)
中心(30464)
(28882)
业大(28837)
师范(28547)
农业(27978)
财经(26827)
(25238)
北京(25026)
(24429)
(24169)
经济学(23300)
技术(23100)
基金
项目(126636)
科学(99094)
研究(95267)
基金(87987)
(77767)
国家(77103)
科学基金(64689)
社会(59584)
社会科(56394)
社会科学(56381)
(52998)
基金项目(46196)
教育(44455)
(44009)
自然(39285)
编号(39258)
自然科(38341)
自然科学(38327)
自然科学基金(37586)
资助(34642)
成果(32323)
(30179)
重点(29778)
课题(29504)
(26967)
(26936)
创新(25165)
国家社会(24957)
发展(24472)
(24097)
期刊
(90582)
经济(90582)
研究(58724)
中国(44524)
(34215)
学报(33666)
教育(31289)
科学(29142)
(25915)
大学(25030)
管理(24486)
学学(23531)
农业(22992)
技术(18582)
业经(16051)
(15291)
金融(15291)
财经(14074)
经济研究(13984)
(12460)
问题(12253)
(11483)
职业(10213)
(10171)
科技(9603)
(9266)
论坛(9266)
技术经济(8964)
图书(8909)
资源(8748)
共检索到29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铜山   付翔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时,应该把握的正确取向,是必须以县级的辖定性为界定,必须以富民的首要性为初衷,必须以本色的乡村性为亮点,必须以业态的制宜性为特征,必须以产业的经济性为根本,必须以效益的综合性为要求,必须以产业的融合性为抓手;应该讲求的综合效应,是助力农民稳定增收的主题帮扶效应,稳定放大脱贫成效的基础筑牢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提振效应,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拓展效应,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支撑效应;应该践行的具体举措,是强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强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强力发展乡村产业主体,强力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强力拓展乡村电子商务,强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强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强力提升乡村产业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延宏  
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因为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操作台、着力点、突破口。壮大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巍  赵玉龙  
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始终是县域经济的根,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9.2亿农业人口中至少还有一多半得在农村。因此,壮大县域经济,就是要繁荣农村经济,解决县域经济中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加入WTO后充满竞争性的新环境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政府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经勇  
2002年以前,人们根本没有"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发展县域经济,是反思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而得出的正确结论。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要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而政府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逐步扩大县级政府的自主权,乃至最终向省直接管县转变,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内生性条件。非公有制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因势利导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澄  
文章认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只有正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内涵 ,着眼工农业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多种迹象表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一批新业态,正在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第三产业,覆盖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在新常态下,必须摈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走上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才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薄锡年  
河北省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特色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推进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华  黄全胜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河北第二大交通枢纽城市。从衡水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要加快经济发展,扩大经济总量,空间在县,潜力在县,后劲在县,出路也在县。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就业增加、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几年来,衡水市财政局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汉飞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宾阳县的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但由于宾阳县民营经济受到内外因素影响,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壮大。从宾阳县民营经济在宾阳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出发,探求把宾阳县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以发展壮大宾阳县域经济的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栋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环节 ,处于安民、富民的第一线。目前三分之二的县和县级市的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或不足三分之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联动网络 ,壮大县域经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栋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环节,处于安民、富民的第一线。目前三分之二的县和县级市的人均GDP 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或不足三分之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联动网络、壮大县域经济,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荫凯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针对我国县域人口基数庞大、县域国土面积广阔的特殊国情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思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列入我国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0个行政单位中,有1643个县、377个市级县、50个区。目前,我国县域单位的国土面积为91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5%;人口总数为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4%;县域经济的GDP约为6.1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9%;人均GDP为6439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为之而奋斗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惠及13亿人口的目标,就要让国民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发展;要让关系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三农”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要让国土90%、人口80%以上范围内达到小康社会的指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