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1)
- 2023(17694)
- 2022(14613)
- 2021(13328)
- 2020(11536)
- 2019(26688)
- 2018(26326)
- 2017(50936)
- 2016(27600)
- 2015(31515)
- 2014(31597)
- 2013(31176)
- 2012(28722)
- 2011(25752)
- 2010(26322)
- 2009(24657)
- 2008(24071)
- 2007(21751)
- 2006(19260)
- 2005(17420)
- 学科
- 济(134595)
- 经济(134463)
- 管理(79970)
- 业(76795)
- 企(63235)
- 企业(63235)
- 方法(57861)
- 数学(51029)
- 数学方法(50263)
- 中国(33403)
- 农(32393)
- 财(31052)
- 地方(27667)
- 业经(27171)
- 学(25645)
- 制(22391)
- 农业(21736)
- 贸(21289)
- 贸易(21273)
- 易(20577)
- 理论(20442)
- 务(19119)
- 财务(19042)
- 财务管理(18994)
- 和(18062)
- 企业财务(18016)
- 融(17978)
- 金融(17974)
- 银(17919)
- 银行(17883)
- 机构
- 大学(403278)
- 学院(401633)
- 济(172172)
- 经济(168749)
- 管理(153319)
- 研究(134813)
- 理学(131715)
- 理学院(130283)
- 管理学(127666)
- 管理学院(126913)
- 中国(102153)
- 京(84878)
- 科学(80650)
- 财(79343)
- 所(67894)
- 农(63880)
- 财经(62739)
- 中心(62035)
- 江(61957)
- 研究所(61139)
- 业大(57103)
- 经(56838)
- 经济学(54024)
- 北京(53475)
- 范(52820)
- 师范(52306)
- 农业(49594)
- 州(48545)
- 经济学院(48378)
- 院(48025)
- 基金
- 项目(261375)
- 科学(206579)
- 基金(190707)
- 研究(189959)
- 家(165717)
- 国家(164365)
- 科学基金(141892)
- 社会(121833)
- 社会科(115558)
- 社会科学(115524)
- 省(102090)
- 基金项目(99204)
- 自然(91421)
- 教育(89488)
- 自然科(89399)
- 自然科学(89377)
- 自然科学基金(87786)
- 划(85627)
- 资助(79834)
- 编号(76633)
- 成果(63058)
- 重点(59210)
- 部(58270)
- 发(56265)
- 创(53787)
- 课题(53559)
- 国家社会(50846)
- 教育部(50565)
- 创新(50282)
- 科研(50028)
- 期刊
- 济(193409)
- 经济(193409)
- 研究(121358)
- 中国(79460)
- 财(64282)
- 学报(61959)
- 管理(58711)
- 农(58013)
- 科学(56485)
- 大学(47987)
- 学学(44877)
- 教育(44290)
- 农业(38585)
- 技术(38443)
- 融(36713)
- 金融(36713)
- 财经(32914)
- 经济研究(32081)
- 业经(29414)
- 经(28360)
- 问题(25468)
- 统计(22937)
- 技术经济(21873)
- 业(21290)
- 贸(20653)
- 策(20329)
- 图书(19052)
- 版(19001)
- 决策(18572)
- 商业(18149)
共检索到608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婷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城市化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本文选取战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19个国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但城市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二者呈现弱正相关,相互解释程度极低。本文认为单纯将城市化作为政策工具用以推动经济增长,很难实现。一者,借鉴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经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城市化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风险极大;二者,发达国家往往收入差距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城市化更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最后,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飞虎 晏朝飞
利用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的面板门限模型研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中国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存在显著的双重门限效应,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未达到第一门限值0.813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为显著的负向效应;当人均公共基础设施存量跨过第一门限值0.813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当积累至第二门限值3.965万元/人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下降,呈现明显的收敛效应。在区域层面,东、中、西部地区也均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其中东、中部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就业增长也均呈现出负向、正向与收敛效应;西部地区在跨越第二门限值后才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尚未表现出收敛效应。最后根据二者间的非线性双重结构变化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丽萍 王旭霞 杨筠
本文探讨西部12省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从空间分布看,城市化水平自西北至西南依次形成高、中、低三个不同梯度;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具有对应性;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人均GDP每增长1%,拉动城镇化率上升0.0384%,但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对城镇化率的正向推动作用不一样。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互动机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薛志宏 黄诗琪
银行业集中度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动态影响关系有待考察。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运用不仅有效地克服分析银行集中度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而且通过正交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还能够考察银行集中度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响应路径和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现阶段,银行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治春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与经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构造1960-2011年间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人们生活质量变动、城镇化水平提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具体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转折点,即它的促进作用最终将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所形成的负面影响而被替代。此外,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商品贸易的扩大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方面的因素也能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的发现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立辉 曾福生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XTTobiT、FE和RE面板模型的估计方法,分析城镇化发展指标是否对农业贸易开放度产生了影响。从计量结果来看,城镇化率对农业贸易开放度的影响系数在0.010.02之间波动,且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城镇化过程的不断深入将通过粮食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影响着农业贸易开放度;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比均对农业对外开放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农业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都将加速推动中国农业的外向程度和分工水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苏梽芳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因此,在采用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跃 徐波 周文
收入差距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研究出发点,选取中国1993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来定量考察在城镇化及经济增长外部条件下,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拉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落入"财产性贫困"陷阱的风险正在加大。据此,文章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视角提出,应尽快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跃 徐波 周文
收入差距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研究出发点,选取中国1993~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来定量考察在城镇化及经济增长外部条件下,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拉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落入"财产性贫困"陷阱的风险正在加大。据此,文章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视角提出,应尽快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建立和发展农村房产租赁和买卖市场,构建异地(跨区域)宅基地、土地、房屋等财产收益分享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浩 王晓玲
用1998-2013年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非农产业均促进了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控制变量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科技水平也有利于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劳动投入虽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影响,但与空间城镇化呈负相关;经济制度对人口城镇化的负影响不显著,但阻碍了空间城镇化的发展。从空间差异来看,除东北地区影响不显著外,经济增长对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除西部地区外,非农产业也极大地促进了其它区域的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同时物质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燕 张宇青 周应恒
本文使用1992—2011年我国各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依存度间的长短期和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有结论如下:农业产出增速与对外贸易依存度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均衡关系上体现为相互促进;对外贸易依存度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其波动受到农业产出波动影响,农业产出增速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机制不存在,其短期波动不受对外贸易依存度波动影响;从长期看农业产出增速波动被对外贸易依存度解释的概率非常小且稳定,而对外贸易依存度波动被农业产出增速解释率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农业产出增速给对外贸易依存度带来的冲击为负,而相反的冲击效应持续为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开放度 经济增长 时空格局 “一带一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战后以来 ,日本的教育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90年代以来 ,日本教育继续发展 ,但经济却呈现零增长。原因何在 ?本文试回答这一问题。
关键词:
日本 教育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础设施投资是否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基于1994~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交流一定能够促进合作吗?——来自双重公共品自愿捐献实验的证据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基于西北五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城镇化促进就业增长探析
城镇化一定能促进寿险业发展吗?——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异质性分析
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基于2004—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土地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研究——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费间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