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9)
- 2023(10098)
- 2022(7846)
- 2021(6904)
- 2020(5697)
- 2019(12449)
- 2018(12329)
- 2017(24091)
- 2016(13229)
- 2015(14376)
- 2014(14338)
- 2013(13921)
- 2012(12445)
- 2011(11189)
- 2010(11109)
- 2009(10285)
- 2008(9935)
- 2007(9142)
- 2006(8086)
- 2005(7302)
- 学科
- 济(59378)
- 经济(59320)
- 业(38559)
- 管理(36094)
- 企(30152)
- 企业(30152)
- 方法(22616)
- 数学(19143)
- 数学方法(19032)
- 中国(18802)
- 农(17836)
- 业经(15927)
- 财(13707)
- 地方(13289)
- 产业(12848)
- 学(12349)
- 农业(12310)
- 制(11017)
- 贸(10715)
- 贸易(10711)
- 易(10385)
- 技术(10083)
- 体(8665)
- 发(8456)
- 银(8429)
- 银行(8390)
- 理论(8281)
- 融(8192)
- 金融(8190)
- 务(8035)
- 机构
- 大学(195072)
- 学院(195028)
- 济(83372)
- 经济(81996)
- 管理(72090)
- 研究(67745)
- 理学(62858)
- 理学院(62139)
- 管理学(61115)
- 管理学院(60777)
- 中国(48560)
- 科学(42833)
- 京(40616)
- 农(38472)
- 财(36037)
- 所(34749)
- 业大(32272)
- 研究所(31953)
- 农业(30379)
- 中心(29484)
- 江(29481)
- 财经(29459)
- 经(26764)
- 经济学(26763)
- 范(25974)
- 师范(25611)
- 北京(24887)
- 经济学院(24301)
- 院(23929)
- 州(23066)
- 基金
- 项目(134202)
- 科学(106049)
- 基金(98451)
- 研究(94030)
- 家(88014)
- 国家(87265)
- 科学基金(74100)
- 社会(63425)
- 社会科(60319)
- 社会科学(60303)
- 省(53151)
- 基金项目(52691)
- 自然(47283)
- 自然科(46224)
- 自然科学(46208)
- 自然科学基金(45457)
- 划(44606)
- 教育(41971)
- 资助(38191)
- 编号(35773)
- 重点(30711)
- 发(30545)
- 部(29077)
- 创(28347)
- 成果(28027)
- 国家社会(27204)
- 创新(26463)
- 科研(25354)
- 课题(25276)
- 计划(25214)
共检索到280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丽莎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城镇化率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民众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人的素质提高,推动了人的发展。但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妨碍了劳动生产率提高,阻碍了经济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应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人的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洪潮 宗香涛
本文以1978-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模型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整体协调性及三次产业各自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发展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格兰杰原因,并且城镇化发展对第二产业协调性的促进作用强于第三产业;同时,第三产业的协调性也是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基于实证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重视就业人员质量的城镇化,要改革二元体制以充分释放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性 城镇化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丹妮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进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脉络。本文系统性构建了城镇化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五大机制:经济发展、要素供给、消费投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3年的53.73%,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三个阶段。从城市类型来看,在经历了城镇化发展之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中心城市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次中心城市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广大中小城市产业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产业结构。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飞 张云河
本文基于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就业结构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城镇化的推进有助于促进就业结构偏离度的降低。为了发挥城镇化对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积极作用,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财政均等化;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传承,注重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挖掘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提高居民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力就业的供求匹配。
关键词:
城镇化 就业结构 就业偏离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莉 范徐飞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随之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基于协调发展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19792014年数据对我国的就业结构与城镇化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不明显,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而第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产业结构变化对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影响显著。此外,本文对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否协调发展进行研判,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偏差的原因及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骥
文章在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城镇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2005-2015年我国31省市人口和产值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变迁及城镇化发展走势进行描述,并通过对面板数据开展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分别验证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受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共同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据此得到启示:为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才能为城镇化发展起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合理化 高级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明 杜聪聪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动态角度测度了产业结构演进,并运用全国29个地区1996—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均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合理化 高级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于骥
文章在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城镇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2005-2015年我国31省市人口和产值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变迁及城镇化发展走势进行描述,并通过对面板数据开展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分别验证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受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共同作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据此得到启示:为推动中国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才能为城镇化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合理化 高级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释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宗益 伍焓熙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以及环境城镇化4个方面;然后利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最后通过GMM估计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3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推动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前一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市场化程度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 殷朝华
工业文明促进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能源紧缺,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已迫在眉睫。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需要与相应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模型验证了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并提出应在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村科技创新。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 产业变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秋红 李梦杰
文章采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与人口城镇化数据,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并最终建立线性回归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就城镇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比重逐渐增加,城镇化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在短期内,城镇化率当期波动对三次产业产值当期波动有显著影响,上期误差对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当期波动有较明显的纠正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颖 陈维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提高本地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同时随着经济要素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会对与之相关的其他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空间影响。文章梳理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考虑在经济集聚的作用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并为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纪明 杜聪聪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两个动态角度测度了产业结构演进,并运用全国29个地区1996—2015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均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合理化 高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