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0)
- 2023(8323)
- 2022(6162)
- 2021(5683)
- 2020(4370)
- 2019(9596)
- 2018(9740)
- 2017(18243)
- 2016(10058)
- 2015(11253)
- 2014(11383)
- 2013(11097)
- 2012(10093)
- 2011(9221)
- 2010(9566)
- 2009(8983)
- 2008(8952)
- 2007(8662)
- 2006(8038)
- 2005(7434)
- 学科
- 农(48583)
- 济(46824)
- 经济(46777)
- 业(33312)
- 农业(32365)
- 管理(20702)
- 业经(18817)
- 中国(16124)
- 地方(13297)
- 企(12869)
- 企业(12869)
- 发(12704)
- 农业经济(12422)
- 发展(11031)
- 展(11008)
- 制(10228)
- 方法(10212)
- 村(9632)
- 农村(9612)
- 建设(8653)
- 学(8208)
- 土地(8163)
- 数学(8058)
- 策(8006)
- 数学方法(8001)
- 体(7997)
- 财(7716)
- 收入(7333)
- 人口(7239)
- 劳(7227)
- 机构
- 学院(149029)
- 大学(143623)
- 济(61251)
- 经济(59892)
- 管理(52381)
- 研究(52350)
- 农(46766)
- 理学(43953)
- 理学院(43513)
- 管理学(42754)
- 管理学院(42504)
- 中国(41691)
- 农业(34942)
- 科学(31122)
- 京(30626)
- 业大(28268)
- 财(26506)
- 所(26392)
- 江(25867)
- 中心(25279)
- 研究所(23534)
- 范(22709)
- 师范(22562)
- 农业大学(21397)
- 州(20222)
- 财经(19991)
- 省(19545)
- 北京(18760)
- 经(18055)
- 发(17669)
- 基金
- 项目(92855)
- 研究(74938)
- 科学(72596)
- 基金(64382)
- 家(55240)
- 国家(54553)
- 社会(48151)
- 科学基金(46063)
- 社会科(44923)
- 社会科学(44911)
- 省(38958)
- 基金项目(34140)
- 编号(33798)
- 教育(32683)
- 划(30567)
- 农(28159)
- 成果(27886)
- 自然(25577)
- 自然科(24903)
- 自然科学(24899)
- 自然科学基金(24441)
- 资助(23646)
- 课题(23152)
- 发(22777)
- 重点(20676)
- 部(20335)
- 国家社会(19808)
- 性(19549)
- 年(19210)
- 发展(19186)
共检索到242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继宁
农村是与城镇相对照的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不断缩小,特别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和在农村居住的人口日益减少,最终实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这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其特定的内涵,新农村建设分为小康建设阶段和现代化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两个目标是城镇化和新农村。鉴于新农村建设有城镇化和新农村两种不同的结果,故我们应根据各地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并针对不同的新农村建设结果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建设内容。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 小康社会 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海峰
工业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要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工业化 城镇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必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个方面,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工作,都直接与我国的空间结构调整或者说与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化战略选择密切相关。城镇化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小宁 樊卫宾
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这些都与解决"三农"问题有关。长期以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发展机制得不到确立,呈现出诸多此消彼长的不协调态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造成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同时,又将体制性原因和现实的种种矛盾叠加在一起,导致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相悖而行。理顺这些关系对于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建设新农村 城镇化 理论依据 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霞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差异分析,指出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即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水平,另外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科学的消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投资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国锋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割裂开来,但这种良性互动的结合需要一定的纽带为中介:统筹城乡政策是二者互动的制度纽带;优先发展小城镇是二者互动的空间纽带;促进农村产业化是二者互动产业纽带;外出农民工是二者互动的人才纽带。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互动 纽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俐波 吕辉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经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开始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总结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我国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经验以及各专家学者提出的理论依据,从三方面阐述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紧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根据以及如何统筹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同发展。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互动,携手并进—共创城乡一体化的美好格局。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协同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廷柒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体制基础,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者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 建设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芬
在全球面临气候和能源危机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全球低碳环保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以低碳理念视角,从政府引领低碳入手,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农村低碳能源建设与利用到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等方面,走出一条适合新农村建设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化道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低碳经济 新农村建设低碳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敏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种对农村的重构过程,然而国内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却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对皖南东镇新农村建设历时性经验的跟踪观察,发现当地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种能够充分发动农民的社会动员模式。这种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之所以可能被推广:一方面,是因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撬动和动员技巧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村庄社会规范自下而上的支撑性作用。东镇的经验说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具有明显的村庄共同体再生产的治理正功能,具体表现在:乡村宜居化与村庄人气的恢复,村庄公共空间的再造与乡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社会动员 村庄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敏
从世界各国发展规律来看,城镇化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种对农村的重构过程,然而国内学者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却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对皖南东镇新农村建设历时性经验的跟踪观察,发现当地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种能够充分发动农民的社会动员模式。这种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之所以可能被推广:一方面,是因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撬动和动员技巧的应用;另一方面,则是村庄社会规范自下而上的支撑性作用。东镇的经验说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模式具有明显的村庄共同体再生产的治理正功能,具体表现在:乡村宜居化与村庄人气的恢复,村庄公共空间的再造与乡村文化的复兴,村庄治理能力的加强,以及农民合作意识的提高。所以,对于像东镇这样尚有活力的村庄而言,国家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以普惠性为原则,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归属。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社会动员 村庄治理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锡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农业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征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对人口城镇化保持足够的耐心,逐步解决人口城镇化中的突出问题,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脱贫攻坚的地区差距,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推进我国"三农"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学云 史贤华
农村城市化与城市郊区化是农村与城市的边界由明确到模糊的过程。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和契机,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方面要素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加速增长,城市日益向郊区扩张,另一方面,城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消费心理影响着农村,最终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城市郊区化——建设"农村特色的新城镇"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城镇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