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5)
2023(15533)
2022(13001)
2021(11962)
2020(9569)
2019(21836)
2018(21460)
2017(39282)
2016(22430)
2015(24787)
2014(24618)
2013(23586)
2012(22130)
2011(20441)
2010(20836)
2009(19160)
2008(19067)
2007(17226)
2006(15508)
2005(14373)
作者
(64390)
(53583)
(53556)
(50701)
(34279)
(25870)
(24177)
(20799)
(20795)
(19258)
(18542)
(17913)
(17532)
(17013)
(16884)
(16653)
(16146)
(15998)
(15551)
(15497)
(13624)
(13564)
(12916)
(12440)
(12088)
(12053)
(11990)
(11956)
(10764)
(10624)
学科
(87890)
经济(87758)
管理(61377)
(56159)
(43832)
企业(43832)
中国(34524)
方法(29521)
(25333)
数学(25069)
数学方法(24780)
地方(24289)
(23044)
教育(21630)
业经(21023)
(21004)
(19697)
农业(17209)
(16404)
银行(16360)
(16143)
贸易(16129)
(15893)
金融(15890)
理论(15879)
(15749)
(15633)
(15567)
环境(15131)
技术(14695)
机构
大学(318003)
学院(314042)
(124516)
经济(121614)
研究(116653)
管理(109961)
理学(93155)
理学院(91810)
管理学(90233)
管理学院(89593)
中国(83425)
科学(70592)
(70262)
(60513)
(59413)
(54698)
研究所(53532)
(51729)
师范(51237)
中心(51201)
(50460)
财经(46417)
业大(46055)
北京(45188)
农业(42602)
(41984)
(41973)
师范大学(41913)
(40000)
教育(39834)
基金
项目(203315)
科学(161289)
研究(151676)
基金(144898)
(127283)
国家(126046)
科学基金(106621)
社会(97174)
社会科(91919)
社会科学(91900)
(80743)
基金项目(76204)
教育(74884)
(70121)
自然(66697)
自然科(65148)
自然科学(65130)
自然科学基金(63955)
编号(61525)
资助(57234)
成果(52623)
(48906)
重点(47628)
课题(46701)
(45775)
(42631)
(40623)
创新(39754)
国家社会(39738)
教育部(39621)
期刊
(147070)
经济(147070)
研究(107411)
中国(77190)
教育(61540)
学报(51870)
(50806)
(47004)
科学(46816)
管理(41673)
大学(40212)
学学(36666)
农业(33799)
(31308)
金融(31308)
技术(27587)
财经(24548)
业经(24362)
经济研究(22952)
(21218)
问题(20763)
(17487)
(15314)
(15303)
(15299)
职业(15087)
(14519)
论坛(14519)
科技(14404)
现代(13842)
共检索到499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敏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非正式教育制度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的负面影响。其一,流动儿童的教育利益受到损害;其二,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以“身份”为标尺的“第二种评价标准”,这严重妨碍了流动儿童的教育发展。对此,人们应高度关注城市非正式教育制度在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梁在  陈耀波  方铮  
近年来,对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年群体。随着移民人数的上升,移民在城市里居留时间延长,流动儿童日益成为移民潮中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里的大量随迁子女,特别是那些没有户口的暂住人口,既是其父母的大问题,也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分析1995年广东省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就学情况。依据199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我们研究外来人口的流入地和流出地数据,估计流动儿童,永久移民,流入地以及流出地原住人口的子女入学率。这个对入学情况的多元分析主要有两大结论:第一,与本地市民子女相比,流动儿童入学率要低得多—特别是移居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而令人吃惊的是长期迁移的儿童,就学...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慧娟  
我国目前的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存在目标不清晰、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主体较单一、政策地位附属性等缺点,不能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在当前流动儿童规模巨大且定居化趋势明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策形态。本研究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流动儿童相关教育政策。在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发展型流动儿童教育政策的内涵及特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华  俞国良  
论当前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冯建华俞国良儿童教育是一个极富生机的研究领域。自八十年代以来,儿童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和结构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使得与儿童教育相关的几个重要课题又重新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诸如,如何加深对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问题的了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教育发展背后的核心机制是教育制度创新。本文论述了教育制度创新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育制度创新的策略和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嘉  张海峰  姚先国  
父母外出务工引发的照料缺失会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不同于以往文献只分析留守儿童在某一调查时点上的短期教育情况,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不仅考察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照料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短期影响;并且首次考察了少儿时期的留守经历对儿童教育发展的长期乃至终身教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引致的照料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在家庭沟通、家庭关怀、学习监督检查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少儿时期缺少父母照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显著的长期负向影响,并且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因为照料缺失类型的不同其教育发展也存在差异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磊  侯玉娜  刘叶  
利用中国西部农村抽样调查数据,以学业成绩和心理适应性两方面指标来度量儿童教育发展成果,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这两类教育发展指标上的差异,以及两类家庭儿童的教育性别差异状况,我们尝试性地研究家庭规模与儿童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生育规模减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业成绩,这对于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童尤其有利。但是,出生在较小规模家庭或独生子女家庭的儿童,其心理适应性水平也显著偏低。此外,相对于独生子女而言,拥有一个同胞的孩子其学业成绩并不会显著低于前者,但是其心理适应性却显著高于前者。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罗建河  
本文指出 ,在深化中国教育改革 ,实施全民教育 ,推行教育机会均等的进程中 ,保障流动儿童接受教育机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武向荣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里上学,容易发生无学可上、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入学、中途转学、辍学、升学困难和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方法不适应等教育不连续性的问题。流动儿童教育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学习及其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这个群体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提供治理措施,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关美  朱永新  
自2003年来,韩国共实施了四次“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不仅为韩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也使韩国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英才教育体系。该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对我国开展超常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韩国英才教育的内涵、历史和政策演变、发展成效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马治国  
“两种教育制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 ,还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事实判断上 ,“两种教育制度”在当时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本文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角度出发,对影响流动儿童教育融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于南京、苏州、杭州和绍兴等四个城市的调研显示:流动儿童在课堂回答问题、获得表扬和遭到批评等主要教育过程方面总体上弱于城市儿童,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对学校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等教育结果方面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进一步地计量检验发现,流动女童比男童更容易融入城市教育,来到城市的时长与流动儿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城市融合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读于城市儿童为主的学校对流动儿童教育过程的融合产生了显著的负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谢超香  秦榕  刘振芳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雷万鹏  杨帆  
通过对武汉市流动儿童家长实证调查,本文从入学难度、财政负担、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选择等方面剖析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当前流动儿童教育正经历一次结构转型,即流动人口从对儿童入学机会的关注逐步转变到关注教育过程、教育质量和初中后入学机会。流入地政府需要在教育财政、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以回应上述挑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慧  贾密  
平等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承担受教育权的给付义务则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之一。《义务教育法》明确了政府为所有儿童提供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的责任,但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和地区政府之间承担义务教育给付义务的具体数额及比例。国务院制订的以县级政府、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制度,既忽视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先天性差异,又忽视了流动儿童分布的地区性差异,更缺乏对流入地政府承担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激励及责任制度,导致流动儿童在城市里无法平等享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义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