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5)
2023(4777)
2022(3768)
2021(3531)
2020(2557)
2019(6097)
2018(6135)
2017(10913)
2016(6217)
2015(7018)
2014(7126)
2013(6960)
2012(6590)
2011(6230)
2010(6754)
2009(6349)
2008(6605)
2007(5922)
2006(5526)
2005(5117)
作者
(18954)
(15672)
(15655)
(15015)
(10436)
(7571)
(7144)
(6150)
(6147)
(5761)
(5525)
(5504)
(5149)
(5089)
(5012)
(4947)
(4718)
(4570)
(4518)
(4505)
(4126)
(3858)
(3804)
(3730)
(3537)
(3528)
(3419)
(3375)
(3252)
(3045)
学科
(28625)
经济(28582)
管理(19185)
(13067)
中国(11683)
(11525)
企业(11525)
理论(9766)
方法(9161)
(8130)
地方(7366)
(6475)
业经(6474)
数学(6078)
城市(6030)
数学方法(5981)
教育(5808)
资源(5782)
(5621)
环境(5404)
(5374)
(4968)
(4845)
教学(4601)
城市经济(4307)
农业(4002)
(3925)
金融(3924)
(3870)
经济理论(3856)
机构
大学(101865)
学院(98965)
(36556)
经济(35360)
研究(34537)
管理(34245)
理学(28280)
理学院(27841)
管理学(27365)
管理学院(27149)
中国(25347)
(23285)
科学(21544)
(18486)
(17929)
师范(17842)
(17151)
(16406)
研究所(15395)
北京(14994)
中心(14829)
师范大学(14666)
财经(14556)
(13988)
(13044)
(12375)
经济学(11875)
(11112)
业大(10894)
(10695)
基金
项目(60097)
科学(47104)
研究(46737)
基金(42143)
(36107)
国家(35767)
科学基金(30721)
社会(29499)
社会科(27779)
社会科学(27767)
(22789)
教育(22554)
基金项目(22046)
编号(19900)
(19570)
自然(18274)
自然科(17694)
自然科学(17689)
成果(17587)
自然科学基金(17353)
资助(16334)
课题(14525)
重点(13848)
(13302)
(13016)
国家社会(12371)
(11934)
(11671)
教育部(11621)
规划(11547)
期刊
(46777)
经济(46777)
研究(34484)
中国(22646)
教育(18377)
学报(14742)
(14566)
科学(13916)
管理(13194)
大学(10832)
(9496)
学学(9440)
技术(9300)
图书(9248)
财经(8755)
问题(8199)
(7707)
(7158)
书馆(7091)
图书馆(7091)
资源(7050)
城市(6663)
(6612)
金融(6612)
农业(6225)
经济研究(6084)
业经(5936)
现代(5366)
职业(5346)
(5037)
共检索到15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永新  
城市形象资源对城市的竞争和发展提供的是无形的心理支持 ,城市形象资源对城市招商引资、人才流动、产品生产与销售等环节产生影响 ,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可以成为吸引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的磁力中心 ;可以促进城市自身产品、服务、模式的输出 ;对外具有召唤力 ,对内具有自律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查振华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个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来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形成这种个性的因素主要由三种因素,一是由城市天际线所形成的总体特征与个性;二是由街道所形成的城市个性;三是由广场形成的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随  
本文从形象主体、城市功能、环境性质、时代性、民族性、发展性和表现性等角度对城市形象细分进行了探讨 ,并论述了它对城市形象设计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继晔  
本文在回顾了OECD各国的养老金发展情况之后发现,欧债危机的重灾区国家都是私营养老金资产很少的国家,只能依靠公共养老金,从而加剧了债务危机。根据中国三支柱养老金的现状,本文对中国发展养老金融的基本框架给出了初步的理论界定,即中国养老金融的核心是大力促进个人账户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一方面解决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机构投资者,实现中国养老金融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社会统筹养老金可发行特种国债,其余支柱养老金可通过投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信托产品、住房反向抵押产品等养老金融创新,以丰富中国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发展。在监管领域,借鉴国际上金融业综合监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续琨  陈喜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学英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 ,而且也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申革联  梁国培  刘怡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力三  吴春柳  
塑造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是城市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城市若要快速、健康发展,就应该把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建设融入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来,以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为基础,创造城市良好的投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吸引更多的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加速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文章提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社会经济意义表现在有利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吸收和招商引资,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知名度,有利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荣  
论审计假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谢荣假设是人们在实践工作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但目前还无法对其本身从逻辑上加以证明的对某一客观事物基本特征的理性化的感性认识。假设在实践中的有用性和必要性,使对假设的研究已成为各门学科研究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审计假设,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铁城  
城市雕塑有其独特的艺术性格,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以城市雕塑艺术的名义,在尊重城市历史、城市个性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城市人文资源并使之艺术化地形象呈现,或在此基础上举行相关的艺术大展、大赛,成为城市雕塑艺术参与城市形象塑造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城市雕塑的建设切忌脱离实际,一味盲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江  
对“合理税负”的理论界定郭江由于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市场机制自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致使宏观经济管理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一定的模式趋同性,这种趋同性表现为国家政府和市场机制共同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一般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干预实现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严金强  陈张良  
"负价值"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斯蒂德曼在挑战劳动价值论中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围绕"负价值"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文章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学视角,重新界定了"负价值"概念,并以联合生产作为基本生产系统,创建较为系统的"负价值"理论框架。同时,文章将这一理论引入资源环境领域,分别构建了基于"负价值"理论的一般模型、技术选择模型、资本有机构成模型以及物质与环境平衡模型,对污染物定价、技术分类和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昕远  刘静  
城市形象广告是近年来城市塑造和宣传自身形象的主要方式,但很多城市形象广告由于在策划上存在着很多误区,致使广告宣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反思城市形象广告,可以发现此类广告在策划、创意等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误区:广告定位不准确、广告表现缺乏创意、媒体选择不当、广告传播方式单一,且缺乏延续性等。城市形象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形象广告的策划传播也是一个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创意过程,只有政府和广告策划者对城市形象和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避免以上误区,城市形象广告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作者认为城市形象有三个层面 ,即物质层、管理层和思想层。本文分析了城市形象这三个层面的含义后 ,作者论述了城市形象的建设要与城市的功能性质相吻合 ;要发掘城市的文化内涵 ;要保持城市的时代风貌、传统特色 ;要以人为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长期以来文学作品表现着城市形象,同时用它隐喻的魅力赋予地点以生命,赋予物品以使用方式。面对着文学作品从其幻想及批判作用中隐退,今天何以代替这隐喻化的形象和地点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