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8)
- 2023(2534)
- 2022(2181)
- 2021(1963)
- 2020(1564)
- 2019(3580)
- 2018(3411)
- 2017(6578)
- 2016(3720)
- 2015(3998)
- 2014(4167)
- 2013(4159)
- 2012(3819)
- 2011(3720)
- 2010(3983)
- 2009(3929)
- 2008(3910)
- 2007(3625)
- 2006(3509)
- 2005(3083)
- 学科
- 济(19728)
- 经济(19711)
- 管理(9368)
- 中国(8141)
- 业(6503)
- 方法(6355)
- 地方(6330)
- 城市(5793)
- 理论(5457)
- 企(5041)
- 企业(5041)
- 学(4327)
- 业经(4189)
- 城市经济(4138)
- 数学(3775)
- 数学方法(3739)
- 农(3568)
- 环境(3510)
- 经济理论(3361)
- 发(3322)
- 农业(2875)
- 和(2602)
- 教育(2502)
- 方城(2443)
- 制(2389)
- 财(2308)
- 划(2255)
- 发展(2154)
- 展(2135)
- 地方经济(2048)
- 机构
- 学院(63949)
- 大学(63377)
- 研究(21615)
- 管理(21600)
- 济(21487)
- 经济(20725)
- 理学(17658)
- 理学院(17309)
- 管理学(16990)
- 管理学院(16828)
- 中国(14808)
- 科学(14430)
- 京(14379)
- 范(13577)
- 师范(13520)
- 师范大学(11181)
- 财(11078)
- 所(10531)
- 游(10396)
- 旅(10367)
- 江(10251)
- 旅游(10232)
- 研究所(9441)
- 北京(9209)
- 州(9046)
- 财经(9005)
- 中心(8823)
- 系(8342)
- 经(7968)
- 院(7760)
- 基金
- 项目(37819)
- 科学(30407)
- 研究(27675)
- 基金(27592)
- 家(23622)
- 国家(23409)
- 科学基金(20510)
- 社会(18916)
- 社会科(17927)
- 社会科学(17919)
- 基金项目(15609)
- 省(14866)
- 自然(12877)
- 划(12572)
- 自然科(12538)
- 自然科学(12537)
- 教育(12297)
- 自然科学基金(12288)
- 资助(11029)
- 编号(10428)
- 发(9076)
- 成果(8437)
- 重点(8275)
- 课题(8030)
- 国家社会(7755)
- 部(7642)
- 发展(7415)
- 展(7322)
- 规划(7206)
- 人文(6961)
共检索到95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夏学英
城市形象是近年来城市科学和城市规划界探讨的热点。城市形象建设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 ,而且也是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形象策划、定位、行销的旅游导向性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 ,使城市形象更好地发挥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当前城市形象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旅游导向性 城市旅游形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思敏
论述了城市绿化工程与特色植被景观营造的关系 ,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在塑造旅游城市形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营造特色植被景观是塑造与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强调将城市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与旅游功能融为一体 ,大力营造特色植被景观 ,创建特色各异的旅游城市形象。
关键词:
城市绿化 特色植被 景观化 旅游城市形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毕淑青
认为随着城市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带动城市发展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前沿课题。从兰州建设旅游城市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兰州旅游城市的形象进行了提炼与规划。
关键词:
兰州 城市 旅游城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卫梅 林德荣
在"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为数据收集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就旅游城市形象、情感联结、目的地态度对潜在旅游者旅游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潜在旅游者与旅游城市的情感联结显著正向影响其旅游意愿;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通过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间接影响优于其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影响;情感联结对旅游者旅游意愿的直接效应是旅游城市形象对旅游者旅游意愿效应的近两倍。据此认为,情感联结在旅游者目的地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查振华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个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来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形成这种个性的因素主要由三种因素,一是由城市天际线所形成的总体特征与个性;二是由街道所形成的城市个性;三是由广场形成的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征。
关键词:
天际 街道 广场 城市形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阴姣姣 谢双玉 韩磊 曹晨
在新冠疫情暴发及抗疫信息集中传播的背景下,潜在游客对武汉旅游危机响应的感知及其对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影响,值得研究。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潜在游客的旅游危机响应感知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路径和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利用以2020年4月8日起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后武汉市的潜在游客为调查对象收集的3129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了潜在游客对武汉旅游危机响应的感知水平,分析了其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意愿的路径与机制。结果表明:1)潜在游客对武汉“封城”期间各方面的危机响应感知都较好,对武汉城市形象的评价也较高,但对武汉的旅游意愿不高;2)潜在游客的旅游危机响应感知既对城市认知形象和总体形象的提升以及旅游意愿的提高都有直接作用;也通过提升城市形象来影响旅游意愿,形成显著的“旅游危机响应感知—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旅游意愿”的链式作用关系;熟悉度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根据这些结论,提出加强旅游危机响应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的策略,希望能为疫后游客出游意愿的提升和城市旅游市场恢复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瑞
采用网络调查法,通过与三组城市对比,得出公众对宁波商业经济感知度比较高,经济因素对宁波城市形象认知贡献度大,宁波在长三角第二梯次城市和我国东部滨海城市中,城市旅游吸引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又通过对宁波各类景区产品的公众认知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前述结论。因此提出了重视探亲访友目标市场、多元化开发传统文化景区、整合开发品牌产品以提升城市形象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调查 旅游吸引力 公众认知 宁波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双玉 刘琪 龚箭 乔花芳 王安琦
城市旅游满意度可能受到城市形象感知的影响,并非只受到旅游要素的影响。借鉴行为心理学和旅游需求相关理论,通过演绎推理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假说和模型,利用武汉市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这些理论假说和模型。结果表明:经过细微调整后,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旅游满意度的模型构建合理;与替代模型相比较,构建的理论模型最佳;城市认知形象感知、情感形象感知既直接影响又通过感知价值的调节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且作用大于旅游动机。因此,提升城市形象感知是提高城市旅游满意度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爱民
本文在提出城市旅游形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因素、建设内容和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初步设计和策划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希望对推动武汉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一体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形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城市旅游意象的创造。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意象 旅游形象 解构 重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意象 旅游形象 解构 重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超
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爽爽贵阳"旅游城市形象为例,探讨了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游客对于"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并非只是因夏季凉爽天气而形成的。游客感知是集旅游六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夏季环境气候宜人的"爽",而且是城市生态文明的"爽"。关于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所反映的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市民文明、食品卫生方面"不爽"问题,提出从加强市容秩序督查考核力度、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多渠道加强招商引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超
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爽爽贵阳"旅游城市形象为例,探讨了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游客对于"爽爽贵阳"形象感知并非只是因夏季凉爽天气而形成的。游客感知是集旅游六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不仅是夏季环境气候宜人的"爽",而且是城市生态文明的"爽"。关于游客对"爽爽贵阳"形象感知所反映的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市民文明、食品卫生方面"不爽"问题,提出从加强市容秩序督查考核力度、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启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多渠道加强招商引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业法律法规实施力度、推动"爽爽贵阳"特色旅游商品的系统开发几个方面,完善生态型贵阳旅游目的地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