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5)
- 2023(10324)
- 2022(8586)
- 2021(8056)
- 2020(6230)
- 2019(13912)
- 2018(13594)
- 2017(25658)
- 2016(13708)
- 2015(14858)
- 2014(14216)
- 2013(13734)
- 2012(12794)
- 2011(11669)
- 2010(12248)
- 2009(11516)
- 2008(11394)
- 2007(10686)
- 2006(9775)
- 2005(8806)
- 学科
- 济(52891)
- 经济(52839)
- 管理(47348)
- 业(45936)
- 企(40154)
- 企业(40154)
- 中国(20453)
- 技术(17026)
- 农(15961)
- 方法(15358)
- 业经(14689)
- 地方(14166)
- 财(13471)
- 策(12915)
- 技术管理(12179)
- 制(11957)
- 理论(11769)
- 数学(11474)
- 数学方法(11250)
- 农业(10619)
- 银(9875)
- 银行(9870)
- 划(9782)
- 学(9695)
- 行(9531)
- 贸(9514)
- 贸易(9505)
- 易(9190)
- 教育(8857)
- 融(8705)
- 机构
- 学院(194490)
- 大学(191574)
- 济(79900)
- 经济(77957)
- 管理(76076)
- 研究(65595)
- 理学(64024)
- 理学院(63279)
- 管理学(62477)
- 管理学院(62037)
- 中国(49712)
- 京(40350)
- 财(39301)
- 科学(36722)
- 江(31942)
- 所(30963)
- 财经(29886)
- 中心(29475)
- 范(28703)
- 师范(28574)
- 研究所(27427)
- 经(26872)
- 州(25731)
- 北京(25709)
- 院(24257)
- 经济学(23294)
- 农(22733)
- 师范大学(22615)
- 业大(21895)
- 财经大学(21678)
- 基金
- 项目(121282)
- 科学(98301)
- 研究(96637)
- 基金(86497)
- 家(72978)
- 国家(72251)
- 科学基金(63807)
- 社会(62715)
- 社会科(59460)
- 社会科学(59442)
- 省(48798)
- 基金项目(45136)
- 教育(44617)
- 划(40593)
- 编号(39981)
- 自然(38002)
- 自然科(37177)
- 自然科学(37172)
- 自然科学基金(36526)
- 成果(33999)
- 资助(32649)
- 创(30945)
- 课题(29502)
- 发(28064)
- 创新(27758)
- 重点(27088)
- 部(26231)
- 国家社会(25296)
- 项目编号(24515)
- 年(24454)
共检索到309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路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剧的今天,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自身形象建设,因为城市作为一个经济区域体,其自身形象的雅俗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参与市场竞争、谋求更多发展资源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被认知的范围越大、时间越久,其价值就越高。而要达此目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就是广泛传播城市形象。本文认为,搞好城市形象传播的关键是要创新传播理念,而拓展传播路径和改进传播策略则是目前城市形象传播理念创新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城市形象 传播理念 整合传播 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敏 陆小成 资武成
构建和传播城市的低碳创新形象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传统粗放型城市形象、展现低碳城市新风貌的重要名片,是面向生态文明、推进低碳发展、加强创新驱动、重塑低碳、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城市低碳创新的形象传播应从城市精神、城市行为、城市视觉、风情感受、消费感受、经济感受等方面构建六维度规划模型。加强城市低碳创新形象传播与规划,应重视低碳创新的形象设计,树立低碳创新的城市理念,制定低碳创新的城市传播战略,构建低碳城市人居环境和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充实低碳创新的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低碳经济感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建杰
城市形象传播成为各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由于理念、方法等方面的不成熟,城市传播形象存在手段单一、定位不清晰、主题同质化等误区。需要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传播理念、方式和工具、内容三方面加以整合,灵活运用品牌策略、口碑策略、植入策略、危机转化策略、个性化策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整合传播 传播误区 传播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邢晓梅
民族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民族院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等方面都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民族院校要充分认识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针对不同的受众人群,量身打造自己的形象传播策略,并建立完善的传播效果评价机制,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时期,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其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成绩,实现良好的形象传播效果,从而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形象传播 办学特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震
我国当前正值经济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优化城市建设、以城市化发展拉动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发展重心逐渐向内陆倾斜。因此,在多种经济发展背景叠加下,创新发展路线、寻求城市新的经济发力点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谋求未来更好发展亟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毅梅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数量持续增加,无形中加剧了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主题与题材两个要素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促进城市的营销宣传与发展规划。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形象宣传片 城市营销 品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可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已经有了越来越强的城市形象意识,各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活动也相继展开。但是,对中国城市而言,城市形象传播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实践领域,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没有把握好,一些观念与思路也没有调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效果。为此,我们借助地理传播学以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样本,利用网络数据库建立组合矩阵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认为,长株潭秉持"两型社会"理念传播城市形象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颇值得借鉴。
关键词:
长株潭 两型社会 城市形象 地理传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剑静 任占营
面对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形象传播与塑造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成因,提出了更加重视形象塑造、新媒体传播、口碑传播、"经营学校"、舆情管理等"5个更加重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高职院校 形象传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晓莉
高职院校形象传播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微时代传播模式不断变化,媒体传播出现新的格局,对高职院校形象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认清当前传播态势,更新理念,完善制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交互传播功能,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化传播网络,实现形象传播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微时代 形象传播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苏文兵 熊焰韧 张朝宓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创新传播加快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步伐。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从社会观和权变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创新理论传播的动因和影响因素,并以作业成本法(ABC)为例,对创新理论传播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创新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为管理创新实践服务。
关键词:
管理创新 传播理论 传播路径 作业成本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查振华
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具有性格的个体,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象来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形成这种个性的因素主要由三种因素,一是由城市天际线所形成的总体特征与个性;二是由街道所形成的城市个性;三是由广场形成的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征。
关键词:
天际 街道 广场 城市形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侯月娟
随着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推开,我国高校将面临着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更加激烈的竞争。新形势下,高校形象能否实现有效传播,是能否赢得竞争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宏观社会环境,以面向五所高校实地调研的统计数据为依托,对目前国内高校形象传播面临的问题及现实挑战做了分析和研判,并从提升传播者媒介素养、增强传播内容贴近性、创新和丰富传播手段、注重网络舆情监测等方面尝试提出高校形象传播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形象传播 新媒体环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玥
<正>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底蕴的外在展示,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情感。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关系到城市在国内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何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不仅是城市管理者的实操议题,同时也是传播学界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由黄骏编著的《以城为媒:社交媒体时代的城市形象》一书,便以城市形象塑造理论为基础,探索了融媒体环境下的城市形象新理论框架,并着重回答了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的问题。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迪英
微信公众号作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为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直接的平台。目前,常州城市微信公众号大致分为政务类、媒体类、公共服务类三大类,其所刊载的内容大多与常州城市及历史、文化、生活等相关。在这些常州城市微信公众号共同建构下,多元化的常州城市媒介形象形成,这其中包括时尚大气的现代化都市形象、内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利民惠民的阳光政府形象和上进慈善的健康市民形象。针对目前在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优质的内容生产助力城市形象的建构、以良好的策划减少城市形象的离散化、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提升推文的影响力等策略可以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语境下常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 常州城市形象 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