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7)
2023(3082)
2022(2677)
2021(2401)
2020(2016)
2019(4758)
2018(4729)
2017(9714)
2016(5383)
2015(5699)
2014(5827)
2013(5948)
2012(5629)
2011(5272)
2010(5552)
2009(5256)
2008(5289)
2007(4865)
2006(4490)
2005(4137)
作者
(16020)
(13354)
(13245)
(12869)
(8687)
(6489)
(6074)
(5300)
(5051)
(4809)
(4733)
(4672)
(4464)
(4355)
(4269)
(4157)
(4020)
(3827)
(3823)
(3615)
(3476)
(3221)
(3215)
(3188)
(3054)
(2989)
(2919)
(2643)
(2610)
(2564)
学科
(32222)
经济(32202)
管理(16004)
(12031)
中国(10580)
(9959)
企业(9959)
方法(9442)
(8616)
数学(7914)
土地(7894)
数学方法(7869)
城市(7461)
地方(7316)
(6128)
(6036)
城市经济(5613)
结构(5575)
(5214)
(4943)
业经(4742)
经济学(4650)
产业(4644)
理论(4473)
体制(4230)
问题(3948)
环境(3903)
(3709)
(3575)
地产(3574)
机构
大学(87145)
学院(84395)
(35697)
经济(34799)
研究(30489)
管理(30024)
理学(25034)
理学院(24624)
管理学(24233)
管理学院(24056)
中国(22496)
(19645)
科学(18719)
(17132)
(15225)
财经(13919)
研究所(13684)
(13529)
师范(13439)
(13400)
中心(13035)
(12563)
经济学(12365)
北京(12151)
(11624)
(11233)
师范大学(11060)
经济学院(11052)
业大(10979)
(10668)
基金
项目(52435)
科学(42216)
基金(39431)
研究(37557)
(34240)
国家(33994)
科学基金(29384)
社会(25983)
社会科(24761)
社会科学(24752)
基金项目(21207)
(19143)
自然(18290)
自然科(17833)
自然科学(17830)
自然科学基金(17497)
(16900)
教育(16617)
资助(15385)
编号(13914)
(12035)
重点(12033)
成果(11859)
(11468)
国家社会(11246)
课题(10297)
教育部(10287)
(9954)
人文(9814)
创新(9496)
期刊
(43205)
经济(43205)
研究(29697)
中国(16834)
科学(13720)
(13634)
学报(12944)
管理(10233)
(10091)
大学(9858)
学学(9307)
财经(8553)
问题(8257)
(7532)
教育(7197)
城市(6758)
(6547)
金融(6547)
经济研究(6247)
农业(6162)
业经(5951)
(5433)
技术(5416)
现代(5064)
资源(4822)
国土(4808)
土地(4435)
技术经济(4051)
经济问题(3891)
(3888)
共检索到129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宏乾  
文章从强化国有上地所有权,提高城市上地使用社会化程度,明晰城市上地产权关系,保障国有上地收益的最大化出发,提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上地产权结构应划分为三个层次:Ⅰ.土地所有权;Ⅱ.土地业权;Ⅲ.土地他物权。其中,土地所有权与上地业权两大系统是上地产权结构和主体框架,土地他物权则是这一主体框架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文章还认为,对城市上地产权的这一界定是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原玉廷  
研究目的:回顾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形成与变革历史,分析中国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漏洞和缺陷,提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离”的基本设想。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规范分析。研究结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的产权制模式,即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对土地行使终极所有权。企事业单位经国家批准可以有偿拥有城市土地的使用权。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土地经营管理权。绝对地租归中央财政,级差地租归地方财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春霞  傅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袁绪亚  
产权在经济学中被理解社会财产权力的集束,它的细化与演绎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制度进步相一致的。土地产权是人与地关系的总和,是构成土地经济运行的根本前提。我国城市土地产权也是如此,在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我国城市土地产权的框架。 1986年6月,第六届人大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土地管理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全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旭  
农村土地产权界定面临着四大困境:一是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二是所有权行使主体地位职能的模糊及角色定位的冲突;三是现有农地产权残缺与产权完整性要求的矛盾;四是国家在产权界定中存在保护者与牟利者两大角色定位的冲突。完善农地产权界定的制度创新思路是:明晰产权主体界定的"两步走"思路(第一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之前,以保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进一步明晰产权主体;第二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以后,实行农地国有化,并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农民);突出稳定性和完整性,完善农地产权权能;突出效率与保护,清晰界定国家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角色。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的土地产权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及其变迁理论、土地产权权能理论、土地产权结合与分离理论、土地产权商品化及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理论。上述理论对指导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深远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谷  李娴  
土地产权的界定是实现土地有效使用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是可变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土地的开发使用起决定作用,土地各种权利的实施方式又决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结果.我国城镇土地有四类用途,需通过市场实现的主要是一般企业用地和部分住宅用地.我国应将房产与地产的主管部门合并,以减少房地产纠纷和房地产市场交易成本,保证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谷  李娴  
进入规范化土地市场的土地,其产权关系必须是明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这是消除不法行为的前提条件。我们把与土地有关的各项权利的总构成,称之为土地产权,土地及其上的各种设施的利用权利,被称之为不动产权。我们知道,城市土地市场上交易的不是土地的本身实体,而是利用土地及其设施的若干权利。因此,对于土地产权的界定是完成土地有效使用的关键的前提条件。 土地产权制度是以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因此是动态的可变的。土地的产权制度是土地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决定了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正茂  洪远朋  
近来颇为引人注目的理论问题,即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是“劳动占有资本”,还是“资本雇佣劳动”。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健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目前的农地制度,包括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国家对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流转进行管制、农地使用权定期调整等,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粮食生产。本文从农用地向建设用地的流转、劳动力流动使农地用途管制效果发生的变化、农用地的流转、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的行使等四个角度分析农村土地产权界定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仲  朱健  
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存在较多难点,一是农民集体产权界定的困境,它有可能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的成员对农民利益的侵犯;二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所有权行使界定的困境,当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时,会出现代理的"缺位"和"越位"现象;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的使用权)界定的困境,它会使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流动偏离经济运行公平和效益的目标,导致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四是土地处分权界定的困境,它会导致国家对土地用途的管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与保障农民的收益权之间的不协调、经济布局与保障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不协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萍  
合理地确定土地产权价格,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商品化和价值化的要求,但反映土地产权权能交换关系的土地市场并非是一个完全的土地市场,为此,必须尽快完善土地产权价格合理实现的条件:1、产权明晰化。产权明晰化是产权交换的基础条件,是人们交换行为合法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清代前期,随着社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发展到了极致,而社会转型又带来了一些新的经济因素。整个经济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的局面。清代前期土地产权交易的发展,如地权交易的多种形式和加找、亲邻优先的发展变化,使封建性的地权交易发展到了极致。而市场配置资源这种新因素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正日益扩大。通过对清代前期土地产权交易发展的考察,本文认为这些发展变化都是清代经济发展的明显反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启仁  陈书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