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7)
2023(8104)
2022(6464)
2021(5590)
2020(4205)
2019(9756)
2018(9472)
2017(18074)
2016(9774)
2015(10863)
2014(10933)
2013(10932)
2012(10643)
2011(10056)
2010(10347)
2009(9632)
2008(9601)
2007(8809)
2006(8362)
2005(7936)
作者
(30013)
(24883)
(24698)
(23331)
(16061)
(11900)
(11156)
(9631)
(9526)
(8998)
(8729)
(8312)
(8208)
(7971)
(7744)
(7653)
(7314)
(7270)
(7107)
(7009)
(6365)
(6154)
(6044)
(5874)
(5725)
(5560)
(5529)
(5499)
(5021)
(4838)
学科
(53380)
经济(53330)
管理(25352)
(23753)
中国(21312)
地方(20424)
(16906)
企业(16906)
(14155)
业经(13724)
方法(12087)
(11111)
地方经济(10930)
农业(10037)
(9649)
环境(9648)
数学(9505)
数学方法(9433)
(9331)
金融(9330)
(9196)
银行(9188)
(9031)
(8732)
(8020)
贸易(8009)
发展(7951)
(7914)
(7771)
产业(7705)
机构
学院(149955)
大学(148134)
(63969)
经济(62415)
研究(59097)
管理(51171)
中国(44454)
理学(41660)
理学院(41041)
管理学(40444)
管理学院(40137)
科学(34986)
(34122)
(30255)
(29222)
研究所(26889)
中心(25511)
(25026)
(24763)
师范(24595)
(22913)
北京(22377)
财经(22153)
(21456)
(21047)
经济学(19882)
(19835)
师范大学(19784)
业大(18683)
(18234)
基金
项目(89932)
科学(71421)
研究(69461)
基金(62839)
(53839)
国家(53286)
社会(45539)
科学基金(45513)
社会科(43169)
社会科学(43156)
(36363)
基金项目(32916)
教育(30501)
(30352)
编号(28059)
(26796)
自然(26127)
自然科(25499)
自然科学(25497)
自然科学基金(24988)
资助(24267)
成果(23792)
发展(22277)
(21891)
课题(21422)
重点(20662)
(18966)
国家社会(18784)
(18416)
规划(17326)
期刊
(85923)
经济(85923)
研究(55281)
中国(36657)
(22803)
(21286)
教育(21270)
管理(21151)
科学(20832)
学报(20644)
(17235)
金融(17235)
大学(15937)
农业(15460)
业经(15049)
学学(14629)
技术(13412)
经济研究(13151)
问题(12799)
财经(12130)
(10669)
(9355)
现代(8393)
图书(8017)
(7982)
(7908)
城市(7735)
世界(7723)
技术经济(7707)
(7672)
共检索到252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瑛  唐善茂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模式对城市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相比于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本文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深入分析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缺失及其后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桂国庆  陈勤  倪云飞  刘文胜  秦宗煌  
近年来,城镇工业园区发展较快,在吸纳外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推进城市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江西省城镇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园区建设的关系、打造园区特色、注重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园区服务体系、加强园区基础建设、重视园区环境保护等措施,以促进城镇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任晓红  
本文在对中国工业园区建立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角色误区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有利于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有效角色作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宽  郑勇  
工业园区是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需要将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思路,重新定义和设计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目标,为园区内企业培育形成战略协同的软环境,并借鉴新加坡与我国苏州工业园模式,打造具有惠州优势与特色的"花园式"工业园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开明  余福茂  
本文对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拥有较高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文章认为基于价值创新的资源筹措能力乃工业园区产生发展的真正内在动因。并且根据集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资源的客观要求,提出了集聚要素除创新、市场、文化、传统资源等要素之外,集聚整体合力是工业园区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志军  谷唐敏  
工业园区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着力打造的"增长极"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这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动力。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发展正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病,尤其是全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并没有对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明显的支撑作用,集群效应有待提升,新形势、新环境下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章在全面分析园区发展与产业集群关联机理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园区内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次利用。生态工业园区有主导产业链型、多产业关联共生型、全新混合型等三种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在我国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和制约因素,我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园区产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其产业生态化的形成。应高起点地规划设计生态工业园区,建立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激励机制及运作机制,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条件及管理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卫东  
工业园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而工业园区的组织结构、低成本、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的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园区是西部县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模式,但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表现:产业结构松散,组织分工协作不紧密,经济效应不明显。西部县域园区产业集群培育思路是:因地制宜培育园区产业集群,政府部门应为企业集群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制度创新上为我国实施企业集群战略提供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辀云  
工业园区是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世界城市工业园区成功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其各种模式的优劣与适应性对我国城市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启示为:明确战略定位;明确目标体系;做到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有机协调;高水平规划建设和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顺铃  赵国艮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深受其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影响。文章从区位特征、政府作用、产业特色、内外辐射及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结合安徽工业园区发展的实例作了进一步理论分析,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文红  陈森发  向文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芝  牛西  
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文章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对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选取了2003—2011年有关江西省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新型工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来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思路是有效和可行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蔚  王锐兰  
随着乡镇工业园区的开发热潮不断掀起,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圈地”闲置与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乡镇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正确把握乡镇工业园区的现实竞争力,并简要阐述了乡镇工业园区走向成功的必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劲松  
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意义,接着从产业集聚模式、高科技产业定位和政府作用定位等方面阐述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模式选择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灾区的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发展很快,其规划和发展的理论依据源自区域经济理论中的圈层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其发展动力包含了政策、外部作用力、市场、学习和创新能力等要素。对口援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经验是:变"输血"为"造血",使对口援建工业园区获得了生命力;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这样更容易实现双赢;通过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容易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才能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注重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这是园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